文/圖 中國臺灣·鄭博元
釣蝦源自臺灣地區(qū),起始于1975年左右。釣蝦的主角是羅氏蝦(在臺灣被稱為泰國蝦,因最初的蝦苗引自泰國)。這種沼蝦體型大,成熟個體可達數(shù)斤之重,臺灣東港水產試驗所內有一只浸泡于酒精當中的羅氏蝦標本,體長(含蝦鉗)達1米,4~5斤重,體型之大令人稱奇。羅氏蝦生長迅速,養(yǎng)殖一年體重即可達到半斤以上,性貪食,故而非常適合作為釣蝦的主角,加之其肉質甜脆,可用各種中式烹飪方式進行加工,哪怕再簡單不過的鹽焗蝦也相當美味,故而一經推出就在臺灣本島由南向北迅速流行開來。
“博元神思·釣蝦館”內景
在臺灣,釣蝦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島內各地均有釣蝦館的存在,其主要特點是將休閑垂釣與餐飲美食相結合。不過,早期的釣蝦活動只在養(yǎng)殖塘旁進行,所獲之蝦僅以炭火烤制,再搭配一些簡單的餐飲;現(xiàn)在的釣蝦活動則是在舒適宜人、冬暖夏涼的釣蝦館中進行,搭配精致的餐飲,人們可在這里垂釣、休閑、聯(lián)誼,甚至開生日派對。釣蝦館更是堪稱完美的親子互動場所——父母親帶著子女一同垂釣,一起動手燒烤美食,想必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很有意義。
實際上,釣蝦館的功能是多重的,場館的空間和面積也并無固定限制——大館有大館的運營方式,小到只有50平方米的釣蝦館也有其運營方式,因此在臺灣的各項產業(yè)中,釣蝦館方興未艾——從誕生伊始直到現(xiàn)在。
親子互動的絕佳場所
釣蝦館內的精致美食
釣蝦難嗎?不難。
釣蝦容易嗎?也不好釣。
這是我對初次釣蝦的朋友心中普遍存在的疑惑的解答。那么,為什么說釣蝦既不難,又不容易呢?
首先,釣蝦館中人工設置的池塘或玻璃缸,其水深一般都被控制在0.5~1米之間,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工釣場環(huán)境中,不論水體深度是多少,我們都要了解和尊重蝦類的習性——“貼底”,如果你不了解蝦類的習性,照搬釣魚的理論去釣蝦,效果肯定不好,甚至還有“空軍”的可能。
第二,關于釣具。釣蝦館會提供免費的釣具、釣餌供客人使用,可滿足初級釣客的使用需求。蝦竿的長度多為0.8~1.5米(具體長度視蝦池的面積和水深情況而定),釣客拿到釣具后,首先要看釣組是否完整,再者要正確調標。有關調整釣具的內容,我將在下期文章中進行詳細介紹。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掛餌了。釣蝦用餌宜小不宜大,釣蝦館一般會為釣客提供雞肝、雞心、蝦皮等免費的釣餌,釣客無需自備餌料。
釣蝦必須遵循三項原則——第一,水深合適;第二,餌料大小合適;第三,揚竿刺蝦時機準確。我曾經教一位女性釣友釣蝦,以一小時計,她第一次僅釣獲8只蝦,第二次進步明顯,釣獲27只蝦,第三次更進一步,釣獲33只蝦,這得益于她掌握了相關技巧,遵循了“三項原則”。
所以,釣蝦是易還是難,“三項原則”是關鍵,遵循了這些原則,釣蝦就十分容易了。
在下期內容中,我將為大家詳細解答關于調水深、掛餌,以及刺蝦時機的問題,即如何遵循“三項原則”,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