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秦湘 高文鑫 郭麗麗
摘要:幼兒園戶外空間是開展幼兒全域教育的重要場地,通過查閱文獻、專家訪談和層次分析法,分析幼兒園戶外景觀的組成類別和具體構成要素對幼兒五大領域的支持度,并計算要素權重。結果表明,幼兒園戶外景觀要素分為2個一級要素,16個二級要素。在一級要素中,自然教育類景觀對幼兒開展五大學習領域的支持度大于活動設施類景觀;二級要素中,Ⅰ級(W>0.05)要素共8個,Ⅱ級要素(0.01≤W≤0.05)共7個,Ⅲ級要素(W<0.01)要素1個?;谌蚪逃砟睿岢鲇變簣@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應整合處理,并考慮幼兒各領域活動有機融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全域教育;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22)02-0060-04
Abstract: Outdoor spaces of kindergartens are important places for children to receiv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pport degree of categories and specific elements of outdoor landscapes in kindergartens for five learning fields of children, and calculates the element weigh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kindergarten outdoor landscape can be divided into 2 first level elements and 16 second level elements. Among the first level elements, natural education landscape is more supportive for children to develop five learning fields than activity facilities landscape. Among the second level elements, there are 8 elements in grade I (W > 0.05), 7 elements in grade II (0.01≤W≤0.05) and 1 element in grade III (W < 0.01).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kindergarten outdoor landscape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consider specific strategie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hildren’s activities in various field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Kindergarten; Outdoo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全域教育理念是在變革教育培養(yǎng)模式,促進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背景之下提出的育人理念,其以關注人全面、多維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導向,以擴大課程外延,發(fā)掘多維教育價值為目標,以全過程、全方位以及全要素為要求,呈現(xiàn)出多維度、立體開放的特點。全域教育理念在幼兒階段表現(xiàn)為對幼兒全方位健康成長有關的所有因素的全面思考,這既包含了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和藝術)的目標,又注重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與有機融合[1~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提出了全面而具體的要求。五大領域和包含的子領域及對應目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具體解讀及建構,在幼兒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覆蓋全面,且內(nèi)容均衡[3~5]。大量研究表明,在幼兒園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兒童戶外活動空間的建設程度對幼兒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但目前,我國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區(qū)域仍然存在空間缺乏、功能重疊且功能偏少等現(xiàn)狀。由于幼兒在身體機能、認識方式、生理需求等方面與成人有巨大差異,幼兒園戶外景觀不能簡單照搬一般居住區(qū)及其他綠地類規(guī)劃原則進行設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還應更多關注幼兒發(fā)展[6~7]。本研究圍繞幼兒園戶外的景觀,依據(jù)《綱要》和《指南》,結合全域教育理念,探討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策略。
1研究對象
1.1幼兒全域教育
全域教育涵蓋與對象健康成長有關的目標、方法、內(nèi)容、技術及影響等全方面因素。從幼兒階段來看,全域教育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全域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的實施層面,基于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需求,全面圍繞幼兒發(fā)展的五大領域,展開以游戲活動為主的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以及具體游戲活動的組織[8]。
1.2幼兒園戶外空間
幼兒園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了多樣空間與設施,其戶外場地中豐富的植物、沙石、水等自然教育類景觀要素,以及游戲器械、跑道、開敞空地、景觀小品等活動設施類景觀要素,為幼兒發(fā)展所需的游戲提供了豐富的載體。戶外空間是幼兒適應社會最好的啟蒙教師之一,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場所。合理良好的戶外空間規(guī)劃設計可為幼兒提供聚集、運動、游戲、觀賞、交流和勞作等多重功能體驗,有利于幼兒在健康、社會、語言、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9~10]。2019年,國家建設部發(fā)布了《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39-2016)》的修訂版本,明確規(guī)定了幼兒園戶外活動面積人均不應小于2 m[11]。
2研究方法
2.1綜合分析模型構建與數(shù)據(jù)來源
結合《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39-2016)》(2019版),參考李園園等[9]對幼兒園戶外空間自然要素的分類、黃蕾等[12]對幼兒園戶外場地的分類和溫笑然等[13]對幼兒園主要戶外活動場地的分類,以及在采納專家訪談意見的基礎上,對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要素建立綜合分析模型。
幼兒園的戶外景觀要素較為豐富,涉及到自然教育類景觀和活動設施類景觀兩個層次的眾多要素[14~15]。筆者通過訪談與編制問卷開展調(diào)研,并采用層次分析法,邀請28位來自幼教(5位)、心理(5位)、體育(3位)、建筑(5位)、園林(10位)領域的專家進行訪談,并進行問卷賦值。
2.2支持度分析
專家組對景觀類別與可開展的五大領域支持強度進行賦值。分值設置為1~3分,其中1分為弱,2分為中,3分為強。根據(jù)專家組的打分賦值取算數(shù)平均值,確定景觀類別對可開展的五大領域的支持強度。
2.3規(guī)劃要素層次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幼兒園戶外自然教育類景觀和活動設施類景觀中各要素對幼兒五大領域的支持度,將規(guī)劃設計要素按照景觀特點,采用層次分析(AHP)法進一步計算分析[16],獲得幼兒園戶外景觀建設要素分析的綜合評價體系。在對各類景觀要素的支持度進行賦值的環(huán)節(jié),由28位專家對同一層級評價指標因子進行兩兩比較,并賦值,矩陣中成對比較的最終數(shù)值采用專家組打分的算數(shù)平均值,經(jīng)四舍五入得出。
3結果與分析
3.1支持度分析
從景觀類別對可開展的學習領域支持度(表1)中可看出:1)自然教育類景觀和活動設施類景觀均可為幼兒五大領域提供支持,但是支持強度不一樣;2)幼兒五大領域在各類景觀中不是單一的呈現(xiàn),而是表現(xiàn)為相互影響;3)自然教育類景觀對幼兒開展五大領域的支持度強于活動設施類景觀,尤其是在科學與藝術發(fā)展領域,自然教育類場地能提供更好的支持。
3.2綜合分析模型
3.2.1綜合分析模型構建
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要素綜合分析模型構建了自然教育類景觀和活動設施類景觀2個準則層指標因子(一級要素)和對應的16個指標層指標因子(二級要素)(表2)。
3.2.2模型一致性檢驗
依據(jù)綜合分析模型的層次結構特點,共建立了3個分析矩陣,賦值后再分別對3個矩陣進行一致性的檢驗。經(jīng)分析,模型中賦值后的3個分析矩陣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表明每一個要素的重要性賦值滿意度高,該綜合模型架構符合邏輯,可繼續(xù)進行下一步的權重分析(表3)。
3.2.3景觀要素權重及排序
對準則層、指標層各因子的權重進行計算、排序(表4),以探討各景觀要素的重要性。結果表明,自然教育類景觀(B2)對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重要性高于活動設施類景觀;在要素層中,植物(C10)、地形(C12)、水體(C13)、砂石土壤(C14)的權重并列第一,各為0.124 6。排前3位的8個指標因子的權重均大于0.05,它們提供的總權重為0.759 4,意味著它們的規(guī)劃設計是決定幼兒園戶外景觀能否有效結合全域教育,所支持的戶外活動能否有效涵蓋幼兒五大領域的關鍵。故將這8個指標因子作為Ⅰ級重點建設要素;權重為0.01~0.05的7個指標因子作為Ⅱ級一般建設要素;權重小于0.01的1個指標因子作為Ⅲ級可不建設或不作額外設計處理要素。
3.3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策略
五大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重要性無顯著差異?;谟變喝婧椭C發(fā)展的理念,幼兒園在戶外景觀的創(chuàng)設上應以幼兒為中心,進行整合處理,考慮各領域活動的有機融合。
3.3.1 自然教育類景觀方面
前文研究表明,在幼兒園戶外景觀中,自然教育類景觀的重要性高于活動設施類景觀。以往研究也表明,自然教育類景觀在幼兒戶外活動和保障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方面有積極作用[17]。幼兒園自然教育類景觀的建設不僅是在人工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第二自然”,同時還為幼兒提供一個培養(yǎng)語言、觀察能力,激發(fā)好奇心,進行生命探索、感知、思考的生命教育,獲取身心健康成長原動力的戶外場所[18]。因此,幼兒園戶外景觀建設應更關注自然教育類景觀的設計。該方面的規(guī)劃設計策略為:
1)功能多樣化。要注重發(fā)揮自然景觀在生態(tài)、審美、交流、游憩、探索等多個方面的功能。
2)要素多樣化。以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化為理念,在有限的空間中,配置多樣的自然要素,避免過多重復,以多變、可塑等時空異質(zhì)性的景觀特點,為兒童學習發(fā)展過程中的五大領域主題活動提供體驗與支持。
3)近自然式設計。為區(qū)別以往模式化或傳統(tǒng)城市綠地成人視角的設計,以“近自然式幼兒戶外景觀”的設計理念為指導,在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以模擬自然環(huán)境為手法,關注生態(tài)系統(tǒng)組合的合理性,尊重場地現(xiàn)狀,盡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可建設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以地帶性且季相變化明顯的植物為主,植物群落的配置自然化,減少規(guī)則式種植,利用喬木、灌木與地被的搭配營造光影景觀;設置碎木屑、落葉等有機覆蓋物和沙石等不同覆蓋方式;以極少人工養(yǎng)護參與為原則,為幼兒提供近自然環(huán)境體驗。
3.3.2活動設施類景觀方面
前文的研究表明,活動設施類景觀也為幼兒五大領域提供全面支持。與自然教育類景觀相比,活動設施類景觀可變性較弱,但在活動主題表達方面具有優(yōu)勢。該方面的規(guī)劃設計策略為:
1)分區(qū)設置。規(guī)則布局的景觀空間可以傳達開放、秩序、規(guī)則的場地精神。營造一個開敞、充滿規(guī)則性的運動空間,可以滿足不同性格特點和年齡層次的幼兒開展健康、社會、語言等領域的集體活動[12]。游樂設施、操場等是幼兒園中開展的戶外學習活動的主要區(qū)域,其中的活動內(nèi)容通常具有一定冒險和挑戰(zhàn)性,因此要根據(jù)幼兒每個年齡段的發(fā)展特點和偏好對其進行分區(qū)。按可支持的活動強度分為大強度活動區(qū)域和中小強度活動區(qū)域,并注意柔性防護措施的設置。
操場因開敞性的景觀特質(zhì)而比其他活動設施類景觀更能支持幼兒的追逐奔跑、跳躍等中大強度活動。同時,在開敞的操場中還可利用便攜式的可活動材料,激發(fā)幼兒大強度的身體活動[19]。攀爬、平衡、蹦跳器械等固定游樂設施提供的中大強度活動支持度較低,相比自然教育類景觀和操場,其對幼兒探索、建構類活動的支持度較低,容易出現(xiàn)幼兒在此區(qū)域參與度逐漸降低的情況[20]。傳統(tǒng)幼兒園活動設施類場地的設計,趨向于游樂設施化、室內(nèi)化,忽視了幼兒的需求特點[21]。在設計固定游樂設施區(qū)域時應考慮數(shù)量和占地比例,在考慮幼兒對中小強度運動和社會活動需求的基礎上,不過量設置,以免限制中大強度活動的開展。
2)低影響的自然化處理。幼兒園的活動設施類景觀一般面積占比較大,采用低影響開發(fā)策略(LID策略),不僅可降低活動設施類景觀對原有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達到良好的景觀生態(tài)和安全效果,還能起到科普教育的積極作用。具體實現(xiàn)措施包括采用柔性透水鋪裝;四周種植行道樹;采用砂石、有機覆蓋物、地被植物等材料柔性過渡銜接到自然景觀,在消減地表徑流的同時,合理利用雨水;以建筑荷載為基本依據(jù),以植物與基質(zhì)適生、輕量化為原則,合理建設屋頂花園[22]。
3)文化性與藝術性。建立對公民身份的認知和感受,不僅是幼兒社會領域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幼兒建立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念,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23]?;诖?,可積極利用幼兒園戶外活動設施類景觀中的標識系統(tǒng)、景觀小品、聲光設施等支持相關主題活動。如利用文化景墻、主題雕塑、升旗臺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或是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慶活動。這類活動設施類景觀的設計還應注重藝術性的表現(xiàn),以滿足幼兒藝術感受和審美的需求,注重設施景觀的尺度適宜性、藝術表現(xiàn)性,并設置可互動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幼兒社會、藝術活動的需求;建筑外立面可選擇能體現(xiàn)地方文化特點的形式,亦可在顏色上以表現(xiàn)性強的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為主色進行裝飾性設計,以滿足兒童的色彩偏好[24~25]。
4結語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就已出臺關于幼兒園設計建設規(guī)范的政策①,截至2019年,針對兒童戶外活動空間建設,尤其是安全性問題,我國建設主管部門先后共發(fā)布了4部相關的建設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是開展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隨著全域教育理念的興起,幼兒園戶外場地的規(guī)劃建設面臨著更具體、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全域教育理念,依據(jù)《綱要》和《指南》及相關的技術規(guī)范,利用AHP法構建幼兒園戶外景觀規(guī)劃設計綜合分析模型并提出建設策略,希望能為今后深入開展幼兒園戶外景觀建設提供理論參考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馬麗莉,白燕,趙維娟. 全域性教育園本課程目標的價值追求與理想[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5):81-83.
[2]王南甫. 全域教育理念下大學生學業(yè)生涯指導體系構建[J]. 學理論,2018(12):205-206,224.
[3]孟田. 深入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廣東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委會2012年會李季湄教授專題講座側記[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1):8-11.
[4]鄒曉燕. 幼兒的學習方式及理論依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56-61.
[5]教育部關于印發(f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通知[J]. 學前教育研究,2012(12):3.
[6]張誼,戴慎志. 國內(nèi)城市兒童戶外活動空間需求研究評析[J]. 中國園林,2011,27(2):82-85.
[7]姚瑤,申世廣. 兒童友好型城市研究進展[J]. 廣東園林,2020,42(2):42-46.
[8]趙維娟,馬麗莉. 幼兒園全域性教育課程構建與實施[J]. 基礎教育參考,2015(13):24-29.
[9]李圓圓,吳珺珺,董秀維,等. 以自然教育理念為導向的幼兒園戶外空間營建策略研究[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3(3):167-176.
[10] DRIANDA R P,KINOSHITA I. The Safe and Fun Children's Play Spaces:Evidence from Tokyo,Japan,and Bandung,Indonesia[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15,20(4):437-460.
[11]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39-2016(2019年版)[S]. 北京:中華人民中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2019.
[12]黃蕾,溫笑然,劉心語,等. 基于自然訴求的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設計探析[J]. 園林,2019(4):56-61.
[13]溫笑然,楊藝紅,浦靜嫻,等. 不同戶外環(huán)境景觀對幼兒角色扮演游戲的承載性分析[J]. 學前教育研究,2020(2):79-88.
[14]劉彩云,李麗華. 《指南》背景下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3):62-67.
[15]王霞,海倫·伍莉,張菁,等. 戶外兒童游戲空間設計的科學性探索研究——Woolley & Lowe評測工具及其應用[J]. 中國園林,2020,36(3):86-91.
[16]鄧雪,李家銘,曾浩健,等. 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 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2(7):93-100.
[17]楊恩慧. 生態(tài)學視野下幼兒園戶外游戲環(huán)境的意義、特征與優(yōu)化[J]. 學前教育研究,2021(4):11-18.
[18]賴明麗,邵京豫,翁殊斐. 基于生命認知的兒童自然植物教育內(nèi)容探討[J]. 廣東園林,2019,41(5):9-12.
[19]周嘉琳,羅雅婧,羅冬梅. 行為地圖在幼兒園戶外活動環(huán)境與幼兒身體活動關系研究中的應用[J]. 中國體育科技,2018,54(2):91-97+104.
[20]李嬋娟. 幼兒園戶外區(qū)域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3):109-110.
[21]董慰,閆慧中,董禹. 在游戲中成長:英國的兒童游戲環(huán)境營造經(jīng)驗[J]. 上海城市規(guī)劃,2020(3):14-19,37.
[22]昌秦湘. 屋頂花園植物配置——以太原市某屋頂綠化設計為例[J]. 山西林業(yè)科技,2016,45(3):51-52.
[23]朱旭東,李秀云. 幼兒五大領域發(fā)展與幼兒全面發(fā)展之辯——兼論幼兒全面發(fā)展本體論意義上的概念建構[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21,41(Z2):1-8.
[24]潘建非,陳凱怡. 基于色彩心理學的廣州兒童公園硬質(zhì)景觀分析[J]. 廣東園林,2016,38(5):9-15.
[25]李文馥. 幼兒顏色愛好特點研究[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5(1):9-14.
作者簡介:
昌秦湘/1983年生/女/湖南益陽人/碩士/太原學院園林科學研究所(太原 030032)/講師/專業(yè)方向為植物資源和景觀生態(tài)規(guī)劃
高文鑫/2001年生/女/山西晉中人/太原學院藝術設計系(太原 030032)/本科/專業(yè)方向為園林景觀規(guī)劃與設計
郭麗麗/1981年生/女/山西大同人/碩士/太原學院藝術設計系(太原 030032)/高級工程師/專業(yè)方向為植物配置與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