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
天高云淡的日子,我坐在朋友家的小院里,秋風颯颯地吹過來,幾位浮生偷閑的中年婦女感嘆一番:“一年又一年喲 !”主人好客,茶幾上擺滿各色瓜果零食, 綠的哈密瓜、紅的火龍果、黃的小柿子、紫的葡萄,還有深色調(diào)的榛子、松子和葵花籽……秋陽里的一切都泛著光澤。主人一拍腦門,想起前幾日買的黃菇娘還曬在露臺上。
菇娘,曾經(jīng)在很長一個時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農(nóng)民在傳統(tǒng)作物中找到商機而再次煥發(fā)生機。秋風中常見一車斗的菇娘,紙板上歪歪扭扭寫著“菇娘補鋅,500 克8 元”,來自童年的甜蜜感受若隱若現(xiàn),仿佛有一些愛真的可以卷土重來。小時候我們是這么吃的,剝?nèi)ス侥锔煽莸耐庖拢麑嵔瘘S或淡黃,不用洗,直接丟進嘴里。用從前的方式感受從前的生活,情緒一下子找到了新的抒發(fā)點,不約而同憶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秋風起時, 大人不知道從哪兒抓來幾把甜菇娘, 孩子的世界里,幸福的味道因為特殊的年代而格外珍貴。因此在若干年后, 再見菇娘,哪怕僅僅提起,都會激發(fā)起我們對遙遠記憶無限深情的回望。
“菇娘”屬茄科植物,通常說“菇娘”指的是果實部分,是一種與櫻桃一般大小的漿果。它長相特別,每顆果實外面都長著一個袋子一樣的宿萼囊,果實長大了,袋子也跟著長大, 果實成熟變成黃色,袋子也變成黃色。露臺上曬著的,扒拉兩下,袋囊已經(jīng)枯得沙沙作響,果實卻正值黃金季。曬干了可以避免因為甜膩而招致蟲蠅的侵擾。
“菇娘”的“娘”字,我們東北人讀第三聲,但是字典里卻查不到,既然已成了約定俗成的事實,倒也不必計較。菇娘雖不是姑娘,卻能瞬間喚醒我們小姑娘時代的記憶。大家邊吃菇娘,邊提起兒時“吹菇娘”的經(jīng)歷。我們成長環(huán)境不盡相同,有的出生在鄉(xiāng)村,有的來自縣城,有的從小在省城長大,卻毫無城鄉(xiāng)差別。從前的農(nóng)家小菜園里總有巴掌大的地方留給菇娘,盛夏時節(jié),菇娘秧呼扇著油綠的葉子,一顆顆果實正在茁壯成長。果實外面的那個囊像與生俱來帶著個綠瑩瑩的帳篷,又像個多角的燈籠罩, 風兒吹來,搖擺的樣子有如風鈴一般, 曼妙極了。這時候的菇娘正值青澀年華,還不能作為零食,但可以成為小女生的玩具。先撕去青澀外套,圓溜溜或長溜溜的漿果呈現(xiàn)通體綠色,順手撅下一根牙簽粗細的笤帚麋子,小心地把籽和漿液取出,最后只留下一層薄薄的皮兒。這是個細致活,急不得, 捅漏了就前功盡棄。也有技術(shù)過硬的, 小心地揉搓菇娘,松動菇娘籽,再把 “外套”擰上勁,使勁一拽,籽就被一股腦拔了出來,這個技術(shù)有個形象的叫法 —— 拔塞子。至此,玩具制作完成,拈在手里,順著牙簽大小的小孔吹口氣,菇娘便鼓了起來,放進嘴里, 小孔朝外,牙齒輕輕一咬,氣流順勢而出,發(fā)出“嗞嘎”一聲,在嘴里繼續(xù)充氣,再咬,“嗞嘎”……一只菇娘可以咬一天,樂此不疲!
正說著,有位姐姐從菇娘堆中發(fā)現(xiàn)了一顆綠色的,找來牙簽扎孔,認真地尋找童年之樂。其他姐妹也受了啟發(fā), 紛紛效仿。那次聚會,我們是在“嗞嘎嗞嘎”的口哨聲中結(jié)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