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魚
上海等地的抗疫形勢牽動國人心。隨著疫情發(fā)展,公眾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可以逃避以往接種的各種疫苗?”“它是否真的擁有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復患者是否有嚴重后遺癥?”“為什么一定要堅持動態(tài)清零策略?”等問題的關注度日漸上升,各種渠道的聲音也在影響公眾對疫情的判斷。
4月8日,記者聯系上了深圳市首屆疫情防控公共衛(wèi)生專家組組長,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教授,并進行了獨家對話。
盧洪洲:2021年11月26日由WHO發(fā)布屬第5種關切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即奧密克戎變異株。目前,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都發(fā)現了這種毒株。奧密克戎將取代幾乎全部新冠病毒的其他變異,以后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變異主要為奧密克戎,或者在此基礎上的新的變異病毒。
研究發(fā)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沒有增加人群初發(fā)感染的風險,甚至降低人群的初發(fā)感染風險,但其增加了重復感染的風險。奧密克戎變異株還擁有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
奧密克戎變異株更傾向于感染人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以輕型和無癥狀為主(輕型和無癥狀約占91.9%,其中輕型占82.2%)。臨床癥狀呈現多樣,主要表現為咳嗽、咽痛、發(fā)熱,部分有流涕、鼻塞、肌痛和消化道癥狀等,但很少出現嗅覺和味覺改變,癥狀多在一周內明顯緩解;發(fā)熱者多于2~3天內體溫恢復正常。
奧密克戎類新冠病毒感染將成為以免疫力較弱的兒童和老年人為主的一種常見疾病。其潛伏期中位數為3 天,傳播能力比德爾塔變異株高2 ~ 3 倍。
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后發(fā)生肺炎比例明顯降低,且肺部CT顯示肺炎較輕,病灶也多以下肺局部少量磨玻璃影為主,沒有明顯實變及病灶融合趨勢。奧密克戎毒株的兒童發(fā)熱和消化道癥狀較重,轉陰時間明顯延長。
奧密克戎全人群普遍易感,奧密克戎類新冠病毒感染將成為以免疫力較弱的兒童和老年人為主的一種常見疾病。其潛伏期中位數為3天,傳播能力比德爾塔變異株高2~3倍,而且奧密克戎對環(huán)境的耐受性似乎高于其他突變株。
盧洪洲:目前,科研團隊通過研究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免疫逃逸的機制,研發(fā)通用型疫苗。今后疫苗的研發(fā)瞄準能夠刺激人體的細胞免疫,如核酸疫苗等。
新冠病毒感染人類,是通過和人體上呼吸道細胞受體結合。大家以往接種的疫苗都是肌肉注射,沒有呼吸道的保護,今后研發(fā)的重點應該是在呼吸道產生細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的疫苗。
盧洪洲:第一,我國公共衛(wèi)生措施行之有效,及時診斷和物理隔離是切斷傳播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病學特征變得越來越清晰。保持通風、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和戴口罩等公共衛(wèi)生措施也能有效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及時早期診斷和隔離,對于切斷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非常重要。
第二,及早建立群體免疫和序貫接種疫苗。目前的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預防作用較弱,因此開發(fā)奧密克戎變異株靶向疫苗對于對抗當前所有的2019-nCoV變異株是十分緊迫且有益的。第三劑疫苗的接種十分重要,可以幫助和控制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和感染,降低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重癥率也會降低。
第三,開發(fā)針對奧密克戎的特異性疫苗。隨著新冠病毒2019-nCoV的不斷突變和進化,我們必須開發(fā)基于刺突突變的變異株的特異性疫苗,尤其是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誘導更廣泛的中和抗體,可以用來免疫。
第四,甄選開發(fā)對奧密克戎有效的藥物和抗體。研究證明,奧密克戎變異株對8種最重要的抗2019-nCoV藥物和候選藥物都表現出相似的敏感性,包括瑞德西韋、莫努匹韋和PF-07321332(paxlovid的活性成分)。因此,現有的藥物依然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有效,尤其是靶向非刺突蛋白的藥物不受突變影響。此外,還要更多依靠科技,加速吸入式核酸疫苗與特效小分子藥物研發(fā)。有效的長效吸入式核酸疫苗廣泛性接種后,才能產生群體免疫。
盧洪洲: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每天更新的數據,全球每天有數千例患者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約兩周之前,這個數據過萬。歐美等國家經過過去兩年多反反復復的疫情,已導致大量老年、有基礎性疾病、肥胖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死亡。
這些國家的國民感染過新冠病毒,或是接種了有效的疫苗,整體的致死率才下降了。
無癥狀感染者和有癥狀甚至重癥肺炎的感染者一樣,都可以排出大量病毒,具有一樣的傳染性。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潛伏期有三天,在潛伏期的后半期約一天半的時間內,病毒會在人體內開始復制,這時候病毒就具有傳染性,再往后到了癥狀期,部分人表現為沒有癥狀,另外一部分會有發(fā)燒、頭痛、咽痛,發(fā)燒以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開始嗓子痛,嗓子痛劇烈,痛到不能夠吃東西。
再往后會有干咳癥狀,多數人在3到5天以后癥狀就消失了,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有一些肺部的表現,部分有基礎疾病、年齡大、肥胖的人群會在病程第二個星期出現重癥。
盡管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癥狀較輕,這并不意味著它是大號流感,也并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終結的信號。
盧洪洲: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是那些感染了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但是沒有咽痛、發(fā)燒、乏力、干咳、嗅覺減退等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同時CT片影像學上也沒有看到有肺炎表現的患者。本輪疫情各地的無癥狀感染者居多:
一是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奧密克戎變異株雖然傳播性較強,但其致病力在下降,因此引發(fā)的癥狀也相對輕微;二是隨著大規(guī)模人群的新冠疫苗免疫接種,感染后重癥率和死亡率在降低,輕癥或無癥狀比例在提高;三是疾控、衛(wèi)生系統(tǒng)檢測能力提升,通過早期快速篩查,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還未表現出臨床癥狀就被發(fā)現;四是與感染對象的免疫力有關,年輕人群更容易出現無癥狀情況。
盧洪洲:雖然奧密克戎的傳播力強,但是致病力并沒有那么可怕。目前大部分感染者為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經過合理的治療都可以康復出院。重癥比例極低。
今年1月至3月,我國累計報告病例10余萬人,其中重癥和危重癥197例。我們國家新冠肺炎病死率低的原因是一直在采取多項措施預防或減少死亡。
第一,早發(fā)現疫情,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完全規(guī)避了大量病例出現對醫(yī)療資源擠兌造成的死亡。
第二,對所有感染者進行管理,以便對輕癥轉成重癥的病例能夠及時發(fā)現、及時提供醫(yī)療服務,規(guī)避了他們的危重或者死亡的發(fā)生。
第三,對于重癥病例,特別是危重病例,采用恢復期血漿或特效中和抗體,有效減少了可能出現的死亡。
第四,廣泛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
盧洪洲:針對我國當前的疫情形勢,力爭在短時間內做到動態(tài)清零,依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新冠防控策略。
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染性極強,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輕心。歐美國家經過了大范圍的流行感染后,已有大量的死亡數量,剩下的人要么已經感染過或者是接種了加強針,所以病死率低。但我們國家沒有經過這種大范圍的感染,國內還有較多的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老齡化眾多的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沒有接種疫苗的這些人數字并不小。
同時,我們國家很多城市是老齡化社會,一旦“躺平”,靠主動免疫產生群體免疫保護沒有形成,短期內會有許多人因為感染奧密克戎而導致重癥或者死亡。疫情的蔓延,將給人民生命財產、國家社會穩(wěn)定、國民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現階段,我們必須要堅持“動態(tài)清零”。暫時的上?!奥睢?,是為了盡快找出感染者,盡快集中救治,盡快讓市民群眾恢復到正常的生活。除了盡快接種疫苗,市民們仍需繼續(xù)做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三件套”等。
隨著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種比例越來越高,人群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斷提高,加上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本身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強,感染者的臨床嚴重性按照每百名發(fā)病人數的比例統(tǒng)計,確實有所下降。無癥狀感染者只是一個時點狀態(tài)的概念,今天的無癥狀感染者到明后天也可能變成輕型或普通型病例,我們應該更關注其傳染性的高低。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個非常小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但乘以14億的人口基數,絕對數就會很大。只有做到動態(tài)清零,才能消除疫情隱患,才能規(guī)避大規(guī)模人群感染可能造成的醫(yī)療資源擠兌,才能預防大量的老人或有基礎疾病者等可能出現的死亡。
盧洪洲:一般情況下,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復之后絕大多數是不會出現嚴重后遺癥的表現。只有少部分重癥或者是危重病例,有可能會出現內臟損傷,尤其是肺部損傷出現纖維化不能恢復的現象。
有學者對早前武漢的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后長期隨訪發(fā)現,肌無力、嗅覺與味覺障礙、睡眠困難、脫發(fā)是痊愈患者中常見的后遺癥狀,超過半數的出院6個月的受調康復患者仍存在疲勞或肌無力的病狀;而記憶力衰退、肺彌散、心悸等則是后遺癥狀中較為嚴重的類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病狀也在減輕。
盧洪洲:由“物品傳人”導致的疫情仍需進一步研究。不同病毒的致病性不同,比如埃博拉病毒一次感染1個病毒會發(fā)病,艾滋病病毒一次感染100個病毒會發(fā)病,流感要一次吸入1000個病毒。
對于新冠病毒,人類一次感染多少病毒才會發(fā)病?包括對物品上面附著病毒的研究,對冷鏈運輸、郵件上的病毒能夠存活多久,多少個病毒會感染人類的研究,在深圳科創(chuàng)委的支持下,目前,對“物傳人”案例中新冠病毒的特征和規(guī)律正在研究當中。
盧洪洲,主任醫(yī)師、二級教授、內科學博士、留美博士后;內科學博士生導師、護理學博士生導師、公共衛(wèi)生管理博士生導師、公共衛(wèi)生法律碩士生導師;博士后流動站站長。2022年2 月當選為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圖片| 南方都市報
◎ 來源|科技宣傳文化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