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東 李振陽 劉鵬飛 吳俊杰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工業(yè)設計研究所 湖南 株洲 412001)
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逐漸成為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究熱點[1-2]。南寧市軌道交通5號線項目線路全長20.2 km,共設地下車站17座,是南寧市首條采用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地鐵線路,車輛由中車株州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提供,為6節(jié)編組的B型列車,最高速度80 km/h。與傳統(tǒng)地鐵車輛相比,全自動駕駛車輛采用開放式司機室設計,乘客可自由進入司機室內,透過前擋風玻璃飽覽車輛在隧道中穿行的畫面。但是,開放的司機室結構導致傳統(tǒng)的大容量隔斷墻電氣柜不復存在,其中電氣設備需要重新尋找空間進行布置,對車輛內裝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地鐵座椅一般為懸臂安裝在側墻上,座椅下部的空間沒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大多數(shù)全自動駕駛車輛選擇在座椅下方增加落地安裝的座椅箱,并將電氣設備布置在座椅箱中。本文以南寧地鐵5號線項目為研究背景,介紹了一種不銹鋼活動椅面座椅的設計,為今后同類項目的座椅方案提供設計參考和依據(jù)。
為滿足南寧市軌道交通5號線車輛全自動駕駛功能的需求, Tc車大部分電器設備需布置在客室座椅下部, 且必須滿足密封、 防火、 防水和易檢修等要求。 因此, 針對上述項目要求, 在原有普通座椅結構的基礎上, 設計了一種活動椅面座椅。 傳統(tǒng)的固定式座椅是由椅面、 骨架、 端板和底部蓋板等部件組合而成, 而下置座椅箱的活動椅面座椅主要由椅面、 椅面支撐骨架,旋轉機構、座椅箱、檢修門和端板等部件構成,如圖1所示。該座椅的長度為2 670 mm,質量約為95 kg,可同時滿足六人并排乘坐。椅面材料為厚度1.5 mm的304花紋不銹鋼板,通過膠黏劑粘接固定在支撐骨架上。座椅端板通過螺栓安裝于座椅的兩端,可將來自扶手桿的力傳遞到座椅箱,并最終傳遞到地板上去。支撐骨架和座椅箱的材料均為鋁合金,拼焊成為整體。椅面頂部內置鉸鏈,可保證椅面至少打開70°,從而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椅面前端設置有三把方孔鎖保證椅面關閉狀態(tài)時鎖閉緊固。座椅箱正面設置有2個可拆卸式檢修門,方便在不打開椅面的情況下對箱內設備進行操作。
圖1 座椅三維模型
如圖2所示,通過軟件對乘客腿部活動空間進行了驗證,座椅箱正面設計有一定的傾角,以滿足乘坐時的舒適性要求。
圖2 人機工程學仿真驗證模型
為了實現(xiàn)椅面順利開閉,并方便對內部設備進行檢修操作,經過分析,將旋轉機構設置在座椅靠背頂部。由于該位置空間比較狹小,旋轉機構的設計需考慮以下條件:首先,靠背頂部對應座椅安裝的位置,需給安裝結構留出空間;其次,為保證與其他普通座椅外觀一致,靠背頂部需伸入側墻凹坑約8 mm,同時需保證與凹坑頂部間隙5 mm;最后,還需考慮椅面與骨架的粘接結構、鉸鏈安裝方式的設計、椅面運動過程中的干涉問題等。最終,經過計算分析,旋轉機構設計如圖3所示。椅面支撐骨架通過粘接固定在椅面上,鉸鏈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于支撐骨架頂部的長型材上,另一端通過T型螺栓固定在與側墻連接的座椅安裝型材上。
圖3 旋轉機構示意圖
如圖4所示,椅面打開后可用支撐桿對兩側進行支撐固定,同時椅面兩側設置有防脫安全繩,可在椅面撐開時固定于座椅側扶手上,起到二次防護的作用。支撐桿材料為直徑8 mm的不銹鋼棒,如圖5所示,收起狀態(tài)時,支撐桿前端可牢固夾持在尼龍架中,防止在列車運行過程中的晃動和異響;支撐狀態(tài)時,支撐桿前端垂直插入椅面支撐骨架的孔中,另一端將力傳遞到箱體上,保證支撐穩(wěn)固、不滑脫。
圖4 椅面打開狀態(tài)
圖5 支撐桿兩種狀態(tài)示意圖
座椅箱內布置有多種電器設備,若乘客誤將水或飲料等液體不慎傾倒進箱內,可能會引發(fā)起火或緊急制動等安全事故。因此,座椅箱的防水性能是在結構設計時必須滿足的重要要求。
(1)側部防水。相對于椅面和兩側端板緊貼的固定式座椅,為了實現(xiàn)運動過程中流暢無干涉,活動椅面座椅的椅面和兩側端板之間留有3 mm的間隙。但是,這也對側部的防水性提出了要求。如圖6所示,在端板內側增加低于椅面輪廓的“L”形彎槽,椅面的折邊搭接在該側部導水槽上,可以將椅面?zhèn)炔康乃鲗肫渲?。同時,在導水槽的最低點(座椅和端板處于正確安裝位置)開孔,可將水流進一步排至靠近側墻的地板處,從而實現(xiàn)座椅側部的防水,水流方向如圖7所示。
圖6 側部導水槽與椅面配合關系示意圖
圖7 側部導水槽及水流示意圖
(2)頂部防水。因為靠背頂端與側墻凹坑之間留有5 mm的間隙,若有水從該處流入,同樣易對箱內設備造成威脅。因此,在該縫隙的下方安裝通長的背部導水槽,如圖8所示,可盛接頂部滲入的水滴,并將其引入兩端的側部導水槽中,最終同樣排至地板上,實現(xiàn)頂部的防水。
圖8 頂部導水槽
(3)正面防水。為了進一步方便檢修,座椅箱正面設計有2個檢修門,每個檢修門上方兩側設置2把方孔鎖,下方通過2個圓柱銷插接在門框型材的銷孔內。檢修門板背面四周粘有膨脹密封膠條,在鎖緊時可以保證門板能始終壓緊門框,起到防水的作用。
(4)底部防水。安裝完成后,座椅箱完全落地,在箱體周圍與地板的縫隙處通過打膠進行密封,同時地板內側留有向上的折邊結構,進一步保證座椅箱底部的防水性能。
為了驗證設計的可行性,對活動椅面座椅進行了樣機試制。如圖9所示,座椅樣機可實現(xiàn)椅面翻轉打開、支撐桿穩(wěn)固支撐固定的功能,翻轉機構轉動靈活,無卡頓。同時,經過驗證,導水槽結構能夠有效防止水流進入座椅箱內部。
圖9 座椅樣機
為了進一步驗證活動椅面座椅的承載性能,對座椅樣機進行了載荷試驗,并將試驗結果與傳統(tǒng)的固定式座椅(長沙5號線座椅)進行對比。如圖10所示,試驗方法是在六人座椅的每個座位上,使用鐵砂袋提供1 000 N的載荷(每個鐵砂袋重25 kg,每個座位4袋),加載5 min,卸載3 min后,運用百分表測量座椅端部點和中央點2個位置的變形量。試驗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圖10 載荷試驗
表1 載荷試驗結果對比 /mm
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在靜態(tài)載荷作用下,活動椅面座椅的椅面變形量稍大于傳統(tǒng)的固定式座椅,承載性能稍有降低。在卸載后,活動椅面座椅樣機骨架無開裂現(xiàn)象,膠黏劑無開縫和錯位,椅面變形量小于設計標準(1 mm),因此該座椅滿足使用要求。
上文以南寧5號線全自動駕駛地鐵項目為研究背景,介紹了一種新型不銹鋼活動椅面座椅的設計方案,重點介紹了其旋轉機構和防水結構。通過樣機試制驗證了座椅結構的可行性,并與固定式座椅的承載性能進行了對比。經過分析,這種活動椅面座椅可以滿足南寧5號線項目的要求,同時也對今后同類型項目的座椅設計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