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芬
五歲的女兒近來迷上了古詩,吵著要我教她背《游子吟》。背誦之前,我先用手機(jī)給她看了這首古詩的動畫講解。哪知看完后,女兒被古詩中那個偉大的母親感動了,忽閃著大眼睛一本正經(jīng)地問我:“媽媽,你給我縫過什么衣服呀?”
這話一下子把不擅長針線活的我問得尷尬了,我只好厚著臉皮給自己解圍,說:“媽媽雖然沒給你縫過什么衣服,但給你買過不少衣服呀!”
女兒似乎不滿意這個答案,自顧自地去衣櫥里拿出一件衣服問:“媽媽,這是你縫的嗎?”我不好意思地?fù)u搖頭。她又拿了一條褲子,問:“那這褲子是你縫的嗎?”我還是搖搖頭。
幾天后,女兒玩的芭比娃娃開線了,她可能覺得這該是體現(xiàn)我“偉大母愛”的時刻了,就主動找來針線,滿心期待地叫我給她縫補(bǔ)芭比娃娃,我自然是不好意思拒絕的。
縫制過程中,女兒一邊看著我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誦《游子吟》,興奮又可愛的表情讓我哭笑不得。突然,我一不小心,被針扎了一下手。女兒見狀,心疼不已,一邊心疼地問我要不要緊,一邊又使勁鼓起腮幫子幫我吹,還激動地說:“媽媽,太謝謝你了,你幫我縫娃娃把手都扎傷了!”老公下班回來后,女兒鄭重其事地說:“爸爸,你知道嗎?媽媽幫我縫布娃娃把手都扎了,還流了好多血呢!你快去看看吧!”
那一刻,我不由深感愧疚。孩子遠(yuǎn)比我們想象的更愛我們,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為人父母。
還記得前段時間,因為女兒不乖,我惡狠狠地批評了她一頓,可女兒非但沒有遠(yuǎn)離我,還一個勁地往我身上撲,哭喊著:“我要媽媽抱,我要媽媽抱!”那楚楚可憐的模樣讓我的怒火得到了平息。
等她情緒平復(fù)后,我問:“為啥媽媽批評了你,你還要媽媽抱呢?”女兒脫口而出:“因為我最喜歡媽媽了!”在孩子們心目中,愛有時候是那么簡單,有時候又是那么具體。一頓用心的晚餐、一件粗糙的手工藝品、一句深情的“我愛你”、一次開心的親子游、一封用心書寫的信、一本睡前讀過的書、一條傍晚共同走過的路、一個溫暖的擁抱……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心中的“手中線”。這條“線”的一端是慈母、一端是孩子,從這端到那端,流淌著世間最溫暖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