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全集·詩詞卷》代序"/>
林 峰
江陰,簡稱澄,位于蘇省錫市,因地處“長江之陰”而得名。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諸美譽。自古山川秀麗,地勢險要;土地肥美,氣候宜人。兼之歷史悠遠,儒風(fēng)浩蕩;俊彥輩出,星光燦爛。前有葛邲、勝仲;后有應(yīng)元、霞客。詩詞佳處自然韻轉(zhuǎn)輝生;曲賦濃時,更是揚彩吐繡。如希孟、敬渠、春霖、應(yīng)升、文圭、王逢等等,無不高標映玉,筆縱氣豪。歷朝以降,兀自詩騷賡續(xù),千年不絕。今日書壇泰斗沈鵬先生,便是其中之杰出人物也。先生書法早已為天下人所景仰,而其詩騷所出一樣溯之綿長,元劉技藝一樣不同凡響。試賞其:
抗疫(之五)
甘作逆行者,恥聽順耳風(fēng)。
逆行挺真理,順耳不由衷。
“逆行”一詞,語出《孟子·滕文公下》:“當(dāng)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薄妒酚洝ば⒕氨炯o》亦載曰:“彗星出東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熒惑逆行,守北辰。”而“逆行”兩字,真正風(fēng)行一時,乃新冠肆虐之庚子春月也。其時江城蒙難,疫疾橫行,人人避之猶恐不及。而唯有抗疫勇士,頂風(fēng)而上,逆流而進,不計安危,舍生忘死。終使神州大疫甫定,萬年華夏無虞也。先生有感于此,遂有是作。自古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順風(fēng)者易,逆行者難。而先生年屆鮐背,猶自甘作逆行,以身涉險,其憂民之念,早已躍然紙上也。再讀其:
謝梁東兄賀詩依韻并致諸賢
宿緣雅意聚京華,閑對西山身影斜。
生也不才承雨露,時乎難再惜春花。
深情詞賦建安骨,淡泊生涯陸羽茶。
道不孤行知路遠,襟懷日日向云霞。
此詩為沈先生依韻和梁東老之作。梁老安慶人也,早年畢業(yè)于北洋大學(xué)。休致于煤炭部司局任上,現(xiàn)為中華詩詞學(xué)會顧問。性豪爽,喜詩賦;精翰墨,擅戲文。鶴發(fā)童心,寶刀不老。二人年歲相仿,相交甚篤。平日里詩書往來,唱和不衰。前世宿緣,今生雅意,即兩老友情之真實寫照也。余生已晚,恐無春花秋月之戀;清詞猶在,常有建安陸羽之思。聞道不孤,德必有鄰。兩老惺惺相惜,靈犀互見。西山身影,落日云霞,先生落筆瀟灑,意韻幽遠;托物言情,比興互陳。使吾輩于先生之高雅情懷與詩學(xué)造詣,皆感佩不已也!再讀其:
夏日偶成(之二)
滾滾長江不盡流,逢人休說鬢毛秋。
行看大地翻新景,懷抱江湖思遠游。
夢里雞鳴撫寶劍,案前筆落效耕牛。
恐聽鵜鳩爭先喚,力疾馳驅(qū)未敢休。
大江流日夜,奔騰無盡止。詩人以長江起筆,其對故鄉(xiāng)之留戀,已溢于言表。此詩為先生中年時作,故有兩鬢微斑一說。但先生并無晚秋之嘆。而是“大地翻新”,滿眼生機;“江湖思遠”,欣榮在望。夜半挑燈、常思聞雞起舞;案前落筆,尤效耕牛銜犁。終了一聯(lián),更使詩中意境再拓一層。先生不聽鵜鳩啼鳴,只管奮力馳騁,永不言休。先生之壯年豪情由此可以概見也。詩中“雞鳴”一典,出自《晉書·祖逖傳》,“撫寶劍”則源于《后漢書·臧宮傳》,而“恐聽”句則借《離騷》詩意也。先生一詩三典,可見平素博覽群書,漁經(jīng)獵史,故能信手拈來,運典如常。再讀其:
晉 祠
晉祠為余二十馀年前舊游之地。魚沼、飛梁、難老泉、圣母殿,皆祠內(nèi)勝景。
一
夢繞魂縈二十年,舊游鴻跡散云煙。
至今最愛泉難老,澤惠并州萬頃田。
二
重上飛梁碧草離,魚沼池畔踏芳蹊。
千年宮女應(yīng)無恙,拂去塵埃浴日曦。
由詩前小序可知,先生重到晉祠已時過二十馀年矣。晉祠,地處山西太原甕山之下,又名唐叔虞祠。祠內(nèi)殿堂樓閣矗立于蒼松翠柏之側(cè),亭臺橋榭點綴于山光水色之間。風(fēng)景秀麗,院落清雅。晉陽名勝,冠絕九州也。先生故地重游,自然感慨萬千。當(dāng)年清游蹤跡已不復(fù)見,同行諸好亦難再約,往事皆如煙云散去。唯有一泓難老泉水,依舊長流不絕;千年宮女塑像,一樣栩栩如生。先生此詩避繁就簡,化難為易。緊扣典型意象,寥寥數(shù)筆,就將此行概況,悉數(shù)囊括殆盡??芍^大匠運斤,舉重若輕,盡顯其精湛淵博之詩學(xué)功底。一如杜少陵之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保ā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又讀其:
岳陽樓
獨踏晨曦上此樓,巴陵風(fēng)物爛然收。
水天浩淼開宮闕,日月沉浮孕夏秋。
消長無心隨濁滓,駐翔如意羨輕鷗。
畫橈漫戀春光永,萬頃平波慎覆舟。
湖南岳陽樓因范仲淹之《岳陽樓記》而名聞天下,令古今詩人競相而來,援筆而賦。一時名篇佳句,紛涌而出。且看此間先生又如何著墨。獨踏晨曦,慷慨登樓,可見先生何其健朗,又何其瀟灑。待扶欄遠眺,巴陵勝狀,已一覽無遺。遠處水天浩淼,日月沉??;近處消長自然,去留隨意。結(jié)拍處更是意味深長,催人警醒,即便平波萬頃,亦有覆舟之險;即使水明如鏡,亦有殃人之禍。先生將山水景觀與人生哲理巧妙勾連,使景中蘊理,理中見景,亦使詩中意境更加遼遠,詩中內(nèi)涵愈加深邃也。此所謂“以理語成詩矣”(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再讀其:
讀秋瑾詩抒感
一聲霹靂一奇才,慷慨悲歌不復(fù)回。
壁上龍泉求俠士,腕中犀管挾春雷。
蛾眉休說非英物,煉石偏教有女釵。
吟到“秋風(fēng)秋雨”句,古今浩氣自天來。
秋瑾,字競雄,號鑒湖女俠,光緒元年生,浙江山陰人。性豪爽,具俠氣。曾留學(xué)日本并加入同盟會,后因策劃皖浙起義,事敗被捕。臨就義時寫下“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七字遺墨。此詩,即先生研讀秋瑾作品之后,發(fā)吊古傷懷之思也。清人王壽昌嘗于《小清華園詩談》中言道:“吊古之詩,須褒貶森嚴,具有《春秋》之義,使善者足以動人之景仰,惡者足以垂千秋之炯戒?!庇^秋瑾所作,大多奮臂疾呼,慷慨激越,直如驚雷落地,動人心魄。故先生以“一聲霹靂一奇才”發(fā)端,可謂恰如其分。中二聯(lián)先生化用競雄《鷓鳩天》詞意,輔以自我構(gòu)思,使“俠士”“春雷”“蛾眉”“英物”諸詞之鍛造益見犀利,倍覺個中情意尤深。而詩中佳處尤不在此,而在結(jié)拍兩句上,“秋風(fēng)秋雨”數(shù)字緊扣女俠絕筆,并由此引出浩氣滿天之篇中詩眼來,最是絕妙!讀罷先生詩作,再賞先生之詞,自是另外一番情趣。
蝶戀花·登高(之一)
勝日登高瞻燦宇。九點齊煙,黃水東流去。華屋比連籠碧樹,千家萬戶承霖雨。 俯仰之間思若縷。追憶當(dāng)年,先哲崢嶸路。指看蒼松蔥郁處,豐碑兀立擎天柱。
長空萬里,氣爽風(fēng)清。先生乘興登高,極目遠眺,但見:嵐煙飄渺,大河奔流;高樓林立,綠樹如茵。好一個太平盛世,壯麗乾坤。先生凝佇良久,不由浮想聯(lián)翩。遙記當(dāng)年無數(shù)先烈前赴后繼,以身許國之英風(fēng)壯志,緬懷革命領(lǐng)袖運籌帷幄、指點江山之無雙氣概。先生感慨良多,百端交集。故有:眼前蒼松碧綠,皆是英烈豐碑之形容。足見語短情長,意味深永。其中“九點齊煙”化用唐人李賀《夢天》句:“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焙苁琴N切,落典無痕。再讀先生另一首長調(diào),可與此闋參照互讀:
齊天樂·憶一九九四年國慶禮花
詫今宵滿天星斗,個個默然無語。巨響砰轟,飛來天外,散落無窮花雨。欲留驟去??村\繡團圞,火山銀柱。颯颯金風(fēng),拂人間美意如許。 春花開過秋實,憶年年此刻,鸞鳳高翥。大浪淘沙,幾番波折,航路崢嶸險渡。蒼生疾苦。暢此夕繁華,競虹霓吐。難得良機,定降龍伏虎。
禮花,五彩斑斕,奪人眼目;火樹銀朵,輝耀無比。而國慶之禮花,較之尋常之煙火,更是天壤有別,不可同日而語。先生用“詫今宵”開篇,以“巨響”“飛來”“無窮”諸形象詞語,極述禮花之壯觀,再以“花雨”“錦繡”“火山”“銀柱”等極盡瑰麗之字眼,盡述禮花之輝煌。此夕此景,黎民百姓,大多一飽眼福,連呼過癮而已。而先生則不然,透過千般喧鬧之后,先生卻沉思于今日繁華之不易。他想到的是人世憂樂、蒼生疾苦。用悲憫情懷、家國擔(dān)當(dāng),來形容先生一點兒也不為過。每逢天災(zāi)國難,黨建大慶,先生總是捐錢捐物,慷慨解囊。種種義舉,令先生言行如一,天下為公之高風(fēng)亮節(jié),長耀人間。請讀先生另一首:
臨江仙·平山郁夫《樓蘭遺址》
日月星辰開晝夜,黃沙金路鋪成。綿延數(shù)萬里云程。駝鈴聲已遠,青史記蕓生。 畫意風(fēng)塵浩渺里,安詳沉穩(wěn)深情。文明使者苦行僧。干戈埋廢壘,玉帛化升平。
平山郁夫(1930~2009),日本著名畫家,曾以《佛教傳來》嶄露頭角。其后,又以《入涅槃幻想》《大唐西域壁畫》等佛教畫作,聲名鵲起。因其酷愛敦煌文化,被譽為“當(dāng)代唐玄奘”。先生目睹平山郁夫《樓蘭遺址》畫作,思其生平,感其至誠,遂欣然有記。日月更迭,星辰變幻,樓蘭古城早已隨風(fēng)遠逝,唯有斷壁殘垣、朽木廢壘依稀可見。萬里云程,千載駝鈴,都在先生思緒里鋪展開來,無邊無際。而“玉帛升平”之結(jié),正是先生于華夏神州之美好祝福。此結(jié)與南宋吳潛《賀圣朝》中“須知開慶,太平千載,方從今數(shù)”諸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黃沙金路”為先生創(chuàng)新思維之體現(xiàn)。殊不知今日之黃沙古道,正是當(dāng)年絲綢金路之所在。個中有古今之比,往來之嘆!故讀先生詩作,大到主題境界,小到細枝末節(jié),均有所指,不可不察也。再讀其小令:
望江南
一
雷州好,景色最妖嬈。形勢天南稱重地,瀕臨??谄鸶叱???v目借扶搖。
二
雷州好,勝跡似云霓。一塔崔嵬獨仰止,十賢忠烈共思齊。湖上看蘇堤。
三
雷州好,風(fēng)物世間殊。紅雨翻成紫荊樹,華燈化作夜明珠。海闊任龍魚。
《望江南》三首,堪稱先生小令佳制。不僅出語典雅,繪景生動;而且格調(diào)清新,意境融徹。令雷州美景,恍到眼前也。另,先生見景生情,撫今思昔,使該詞境界愈加開闊,詞中蘊蓄愈見豐滿也。一塔崔嵬,頓起仰止之情;十賢忠烈,倍生思齊之念。昔日寇準、蘇軾、蘇轍、秦觀、李綱、趙鼎等十位稀世大賢,或被貶謫、或途經(jīng)雷州,皆有題詠留傳,后人感其遭遇,建祠以祭。該組詞作由今接古,復(fù)由古及今,古今變幻,閃轉(zhuǎn)騰挪。令時空倒轉(zhuǎn)、光影錯縱?;腥綦娪爸商媸址ǎ棺x者在畫面嫁接和組合中產(chǎn)生新奇與聯(lián)想,主線意脈亦得到無限延伸。由此可見,先生以耄耋之年,仍能融新鑄舊,貫通古今。其胸襟眼界,是何其寬廣和獨到。其他如:
“登高無處問消息,遍插茱萸數(shù)落花。”(《參觀新加坡國家展覽館大約一世紀前華僑生活有感》)“勸君莫問琵琶事,‘只有灘聲似舊時’?!保ā额}畫潯陽江山水》)“展旗峰上天風(fēng)急,青靄重重涌紫霄。”(《紫霄宮》)“還看紅坪如畫里,人間天上恁難分。”(《自天門赴紅坪》)“藥爐丹井皆塵土,明月清風(fēng)適我心?!保ā兜桥钊R閣》)“身疑窮碧落,一葉繞山行。”(《湖上泛舟》)“紫霞收盡青巒隱,蓬牖茅椽事渺茫?!保ā断闵綉巡苎┣邸罚巴氯鐭熒锌砂?,依稀何處舊池臺?!保ā渡驁@》)“足跡已隨車跡遠,涼風(fēng)蕭瑟又中秋?!保ā段斐阶跃└俺啥纪局小罚耙箒硎站砣ィ┰掠址鍪?。”(《竹》)“關(guān)河回望遠,歲月漸知深?!保ā哆^長沙橘子洲》)“鑒真杖息棲留處,智慧花飛不老松?!保ā吨卦L南山》)“宮女白頭無覓處,玄宗故事幾人知?!保ā度A清池(之三)》)“心潮時共風(fēng)雷激,腕底曾驅(qū)虎豹游?!保ā断娜张汲桑ㄖ唬罚盎浯汉颓绺?,歸來一鶴念悠悠?!保ā兜墙廃S山要塞》)“仰首斜陽移絕頂,金光濃抹送秋來?!保ā洱垜c峽》)
先生所作或深沉,或豪縱;或閑雅,或幽渺。皆風(fēng)流灑脫,清空曠放。有百般高致,千種風(fēng)情;有古今俯仰,人生起落。能小中見大,一葉知秋;能觸類旁通,化人為己。故讀先生詩詞,常能于不經(jīng)意間,會心一笑。此謂之心曲暗通也。先生以數(shù)十年淵雅修為,行走于書海詩山之際,跋涉于硯田墨雨之中。孜孜不倦,夙興夜寐。故其于書法、文理、詩詞等諸般藝術(shù),皆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熬又形囊?,如日月之明,金石之聲,江海之濤瀾,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實,乃有是文。夫心之所養(yǎng),發(fā)而為言,言之所發(fā),比而成文。”(宋·陸游《上辛給事書》)故讀其詩,可知先生之浩博;慕其品,可知先生之仁厚。每接先生佳作,如有把臂之樂、促膝之快也。集中好詩無數(shù),限于篇幅自不能一一析解,只好有待于讀者諸君,日后細細賞讀也!微言片語,不足為序,唯志欽仰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