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湖南宜章大山深處的女孩江夢南,6個月大的時候因藥物的副作用,雙耳失聰。失去聽力后,她也將失去說話能力。醫(yī)生建議家長讓江夢南學習手語,進入聾啞學校,但江媽媽卻拒絕了。江媽媽是一名中學教師,她決定教會女兒讀唇語,雖然學唇語很難。
失去聽力之后,江夢南身體的其他部位產(chǎn)生了代償性反應,如她的手指特別靈活,將手指放在桌面上,她能通過震動感受聲音。不到3歲,夢南的語言能力已經(jīng)和同齡兒童相差不大了,她不僅學會了讀唇語,還學會了分辨聲調(diào)。江夢南說:“讀唇語是媽媽給我的一份特別大的禮物。”
1999年,江夢南進入一所普通小學讀書。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她盯著老師的口形,可一句也“讀”不明白,放學后,她委屈地伏在媽媽懷里哭泣。媽媽心疼地愛撫、鼓勵她,為了讓江夢南能聽懂課程,爸爸在家輔導她數(shù)學,媽媽輔導她語文和英語。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江夢南順利從小學畢業(yè)。
小學畢業(yè)后,江夢南向父母提出要到離家100多公里的郴州市上重點中學,她知道自己需要比別的孩子更早地去適應外邊的世界。一入學,江夢南便遇到了生活難題:沒有父母督促起床,又聽不到鬧鐘鈴聲,她沒法準時起床。她開始動腦筋想辦法:晚上睡覺之前,把手機的鬧鐘設置好,調(diào)成震動模式,一整個晚上都抓在手里。 第二天早晨,她依靠手中感受到的手機震動來叫醒自己。而這一堅持就是三年。
憑著這股“不松手”的韌勁兒,江夢南解決了許多難題,學習成績在班里始終名列前茅。中考時,江夢南不負眾望,靠著她的唇語閱讀能力和手指的感知能力,順利考入重點高中。
2011年高考,江夢南以615分的成績,考入了吉林大學藥學本科專業(yè)。由于專業(yè)術語抽象難懂,她很難僅從唇語中讀懂老師的全部課堂內(nèi)容,她只有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借助板書理解消化知識。在大學四級英語考試中,因無法聽見聽力錄音,江夢南舍棄了聽力的分數(shù),依然順利通過考試。憑借這股韌勁兒,她年年得獎學金,還獲得“吉林大學自強自立大學生標兵”的稱號。
2018年,江夢南考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進入清華園學習,令她最高興的是,在校園里可以像小時候一樣騎自行車上下學,她喜歡騎著車在校園里兜風,她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有幸福感的事情。
江夢南一直渴望走進神秘的有聲世界。2018年7月中旬,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江夢南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在北京同仁醫(yī)院,聽力師打開了她的人工耳蝸。那一剎那,她就聽到了微弱的聲音。調(diào)試后,她能聽到耳邊的拍掌聲,后來能辨認出媽媽和爸爸的聲音。令她興奮的是,她還聽到了自己的聲音。盡管微弱,畢竟她的世界從此不再沉寂。
江夢南平時樂于參與公益活動。2020年,她當選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fā)展研究協(xié)會第五任會長?;I備協(xié)會活動,組織參加無障礙論壇,舉辦無障礙理念體驗活動,她通過各種方式身體力行地向公眾普及無障礙理念。
從半歲失聰?shù)角迦A博士,江夢南說:“如果上天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在其他地方打開一扇窗。只要你足夠努力,你想要的,命運都會慷慨地饋贈給你。”
江夢南用不懈的努力,接住了命運對她的饋贈。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