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恒雷
民國存世不過三十余年,彼時軍閥割據(jù)、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很有春秋戰(zhàn)國的意味——國家不幸詩家幸,動蕩的社會促進了各路人士的思想發(fā)展。因而,先秦與民國是我國浩瀚文化史上的兩個特殊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思想蔚為壯觀,影響極其深遠。民國歷史距今僅有七十多年,人們想要觸摸那個時代的溫度是方便快捷的,至于解讀那個時代的人與事的篇章也是汗牛充棟。恰如一家杜詩千家注,對民國先生們的解讀琳瑯滿目,但在這浩瀚的解讀群中,胡竹峰在《紅豆》雜志發(fā)表的《人物卷子》系列猶如音樂海洋中一支難以被淹沒的清簫笛曲,流淌在眾多民國卷評里而獨秀一枝。
談及《人物卷子》系列,須先簡略論及作者胡竹峰。我與他相識于六七年前,那時他在《安慶晚報》擔任編輯,只見QQ頭像的他一襲風衣著身,長發(fā)及肩,眼睛不大,配上眼鏡更顯幽深。我想這位仁兄該是七〇后吧。當時并未深交,直至二〇一七年底,胡竹峰以一部《中國文章》列入當年魯迅文學獎提名行列,瞬間令我等肅然起敬。恰巧彼時我與胡竹峰互相加了微信,更多的交流讓我對其人其文有了更深的認知。之前我誤認為胡竹峰乃大叔級人物——實際上他是我的同齡人,只比我大幾個月罷了,但他讀書已三十余年,寫作十五年有余。他的文章秉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脈,從先秦至當代,千年文章他都了然于胸。他的閱讀范圍并不拘泥于散文,還兼及眾多古今名家的小說、詩歌、文論等作品,他往往能做到通覽,乃至熟讀多遍。唯有刻苦如斯,方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在《紅豆》雜志上連續(xù)刊載的《特約專欄·人物卷子》,該系列作品后由安徽文藝出版社結集出版為《民國的腔調(diào)》。
《人物卷子》系列解讀名家四十余人。實際上民國各路名家有成百上千人,但《人物卷子》不是通史全卷,胡竹峰自然有其品位喜好,如其在后記中所說:“氣息是否投合似乎是先天注定的。一個人的文章三五句讀下來,投緣的,彼此文氣貫通。心跡不通的先賢,從來遠遠敬仰,只會拜服,味道隔著,沒辦法逾越一步。”這講出了所有讀書人的心聲。沒有一個讀書人可以遍覽所有書籍,即便名家名著,能夠讀幾篇代表作已是讀者與作者彼此的幸運了。胡竹峰是幸運的,能夠讀到如此眾多的名家名作,淘到民國時期出版的許多珍本甚至絕版,以至于他常在文中雖不是故意卻又不自覺地多次秀了下自己的藏書是何其豐富何其珍貴,讓一眾書蟲只能“徒有羨魚情”。
如前所述,讀到《人物卷子》的讀者是幸運的,能夠不費多大力氣即可迅速知曉這么多名家的作品特點與諸多逸事。反過來說,這些名家也該慶幸,后世有胡氏一青年俊杰,花費多年時間研讀他們,一一筆記所思所想,構成一幅蔚為壯觀的人物卷子圖。胡竹峰當?shù)闷鹚麄兊闹簦慕庾x文章不貪多,每篇三千余字,但精準到位,猶如巨人寶庫的鑰匙,啪的一聲打開,令人豁然開朗。筆者研讀過程中有一種明顯的“漲姿勢”(漲知識)的感覺。按說我讀書寫作只比胡竹峰晚了幾年而已,碩士攻讀的方向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比起胡竹峰坐冷板凳的功夫,的確是有高山才顯出了洼地——胡竹峰依托諸多作家作品進行橫縱對比,言之有理亦言之有物。試舉一例,魯迅千里迢迢給母親寄去的讀物不是自己的《吶喊》《祝?!?,而是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與《美人恩》。胡竹峰對張恨水也格外重視,開篇解讀的即是張恨水。他論及張恨水有一處就非常獨特:“民國一批舊作家,張恨水應該能排第一位。他比周瘦鵑、程小青、包天笑、范煙橋諸輩寫得更多更好。張恨水超過舊派小說家的地方是刻畫社會,同樣寫小說,有些人被故事束縛了。張恨水也重視故事,但玩轉了故事,借故事說了一個社會。一個是通俗故事娛樂化,一個是通俗社會工筆化,這是他高人一籌的原因。”這樣的解讀便有了獨特之處。而諸如張恨水一手抱孩子一手寫作、邊打麻將邊給排著隊的編輯們寫稿等名人逸事我們較為熟悉,但胡竹峰更多地是從故紙堆中爬梳剔抉出眾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比如張恨水還會書法,還會繪畫,他當年在北平找到一座四合院,畫了一張布局結構圖,寄回安徽老家,家人看了滿意才決定買下。等家人去實地一看,畫與實物驚人一致。這些小故事,沒有去伏案研讀眾多資料很難寫得出來,那是諸多市面讀物中讀不到的逸事。
在閱讀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胡竹峰對諸多名家邊介紹其生平邊評點其作品,儼然是一種作家評傳的書寫。他必然極其在乎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談人之所未深談,唯如此,他的文本才有存世乃至傳世之價值。無疑,為了撰寫《人物卷子》,他讀了許多別人寫的名人傳記,但他覺得有的“寫出了風流寫不出風采,寫出了文事寫不出文章”。文章貴在風骨,貴在氣度,貴在寫出自己的溫度。比如解讀郁達夫,他的確是解讀進了肌理,發(fā)人深省,“怕是累的多是自己?!薄坝暨_夫是一流朋友、一流作家、三流丈夫?!?熟知郁達夫生平過往的讀者,深知他的人生確實是這樣,無論是郁達夫早年被情傷,還是矢志報國抗日救亡,他都是全力以赴地愛與恨直至無怨無悔地赴死。解讀胡蘭成,解讀他為何能夠拿下張愛玲——讓她甘愿低到塵?!白魑挠酗L致,做人想必亦有風采,若不然也不能迷倒張愛玲這樣的女子”。而在解讀胡蘭成文章時,胡竹峰筆端沖勁沒收住,袒露了他對胡蘭成文筆的態(tài)度:“一個寫文章的人,文筆頂頂重要?,F(xiàn)在很多作家,恰恰輸在語言上。中國文章中國書法中國繪畫,沁心入韻才是上品。韻者,味也。那些太直太露、一覽無余的文字,格調(diào)上就輸了一籌?!边@幾句話字數(shù)不多,卻儼然有風雷氣,多像青年時求學清華的錢鍾書啊。人稱“清華之龍”的錢鍾書在掃遍清華圖書館之后說出:“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而胡竹峰也是在熟讀了古今諸多名家名作之后,才一語中的地說出語言對于一個作家的重要性。
恰恰是他耐心細致的導讀,不自覺地帶出了這些名家或為人熟知或為人所陌生的作品。這些獨特的解讀和評價,既是諸位作家作品的目錄索引,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佳作書單,雖說權作參考,但讀者定會深信不疑。另外,我發(fā)現(xiàn),因為民國這些文人多有照片存世,所以胡竹峰在行文過程中不忘對這些名家從年輕到老的相貌進行解讀——而且往往就從相貌上入題,這樣解讀很有些相士相面的味道,也可以說讀文先讀人。比如“錢玄同貌古,看照片,目力有神,透過鏡片,精光四射。其人有北相,青銅黑土味,不像南方人”,再如“廢名之貌奇古,奇古出羅漢像”,又如“晚年沈從文長著一張極具文化分量的臉,那時候他的樣子比他的文字更加打動我。黑白色的老照片中,略顯豐腴的面頰,線條柔和,有著木刻的凝重,有驕傲,有克制,有大風大浪之后的安靜,有從容的漫不經(jīng)心,有淡然處之的無所謂”。這些解讀或長或短,但都精準到位,胡竹峰對這些名家的觀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通過他的評傳式解讀,我們才更加全面地了解這些名家的性格、文章、逸事、情感、家庭、社會活動等。
評點這些人物,胡竹峰不光通覽他們的作品,同時也關注到了眾多名家對他們的解讀。胡竹峰往往對這些解讀予以保留意見,同時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且許多觀點是富于創(chuàng)見的。比如評論朱湘時,他說:“散文寫作,見解、知識、閱歷固然重要,更需要字里行間的個性光芒?!睙o疑,胡竹峰樹立了自己獨特的解讀標的。
還要說的是,民國文人多是書法家,他們很好地保留了傳統(tǒng)文化書法與寫作自成一體的筆墨文脈。實際上,當前許多作家特別是老一輩作家同樣是書法大家,如徐懷中、莫言、蔣子龍、馮驥才、賈平凹、劉醒龍等。胡竹峰的書法也顯露出一定功底,作為青年作家中的翹楚,他傳承筆墨文脈,研習中華傳統(tǒng)名篇,書寫舊聞新事文章。
責任編輯? ?藍雅萍
特邀編輯? ?張?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