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懷 周海忠
摘要
“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校園微信公眾號已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反映學校面貌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文章介紹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發(fā)揮校園微信公眾號文化育人功能的具體做法,認為依托微信公眾號“以情育人”“以智育人”“以藝育人”,可打造有內涵、有效用、有特色的學校高質量發(fā)展品牌。
關鍵詞
校園文化 微信公眾號 品牌建設 文化育人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積淀而成的價值認同,既反映學校發(fā)展運行的軌跡與脈絡,也呈現當下學校的教育生態(tài)、師生現狀與信念愿景,還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學校的發(fā)展趨勢與未來航向?!盎ヂ摼W+”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校園微信公眾號已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反映學校面貌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充分發(fā)揮校園微信公眾號的文化育人功能,引領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分享智慧經驗與感悟,營造健康學習和踏實實踐氛圍,打造學校高質量發(fā)展品牌。
一、以情育人,有內容更有內涵
學校微信公眾號以高立意求高品質,把辦學理念、教育主張體現在真教育的實踐中,多維度呈現立體的、朝氣蓬勃的校園全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于細節(jié)處見品質。公眾號一直保持著高位的更新頻率,從師生生活中挖掘豐富的內容,加強內容建設。以軍訓報道為例,堅持每日更新,設計的《每日之星》《攜筆從戎,每日有感》《精彩瞬間》等欄目圖文并茂,配以鮮活的短視頻,讓學生家長能通過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在“有內容”的基礎上,學校更追求“有內涵”,將培養(yǎng)高遠志向、高尚情操、高雅舉止、高貴氣質“四高”學子的育人目標滲透在公眾號的每一篇報道中,傳遞學校師生自尊、自信、自強、自律的正能量和昂首奮進、執(zhí)著追夢的精氣神。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始終以學校的育人目標為導向,多樣態(tài)的新聞源、多元化的內容選取和組織、多環(huán)節(jié)的審核機制保證了圖文、視頻的高品質。如《魅力校園》等欄目除了生動展示學校的多彩活動外,還能提供及時、周到的線上服務,讓人覺得可親、可托付、可信任;《預約探?!贰禫R探校》等欄目營造了讓人身臨其境的科技氛圍,“閱”“悅”雙全。
二、以智育人,重受眾更重受用
文化是智慧的結晶。如何讓微信公眾號的受眾時時被喚醒、被吸引,甚至時時在期待?學校的做法是用文化、用智慧,把微信公眾號做成分享智慧經驗、提振信心、指明方向、照見自己、學會選擇、吸引師生家長“圍觀”的“無界校園”。
微信公眾號本質上有效拓展了學校的物理空間,成為具有學校基因特質的“無界校園”。因此,學校微信公眾號始終把關注的視線聚焦在學生身上,主題定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活動、心得感悟等。例如,“校園動態(tài)”板塊下,分設的《附校人物》《精彩活動》《融通國際》《宏村寫生》《附校新時空》等特色欄目,把學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風貌。以《附校人物》的“學生專訪”為例,通過學生的經驗分享,為身邊的同學樹立標桿,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實踐者,更是學生成長的見證者和激勵者?!陡叫H宋铩分械摹敖處焾蟮馈?,就向社會展示了學校教師的風采。又如,“選師制”是學校的一項育人機制,學生可以自己選導師、選專業(yè)方向、選課程。這也是一種尊重學生興趣,提供更多機會、更大空間讓學生發(fā)現“適合”的教與學的極具智慧的“制度文化”。圍繞這一制度,微信公眾號推送了多篇文章,讓學生自己講述走出迷惘、走向自信,進而成功追夢的故事,教育效果遠勝于生硬的宣講。
三、以藝育人,易走近更易走進
藝術是美的集中體現。以藝育人,就是將美育浸潤育人的全過程全方位,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增強育人效果。如何讓校園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作品起到入腦、入心的良好育人效果?學校的做法是以藝術的魅力吸引人,讓作品成為心靈對話、思想共鳴、感悟體驗的載體,發(fā)揮美育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為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南京市美育浸潤課程基地,學校有著豐富的美育資源,這也為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增添了別樣的藝術氣質。學校發(fā)布的每一篇作品都進行了系統(tǒng)化、典型化、特色化、統(tǒng)一化的風格設計,畫面親切、語言流暢,令人賞心悅目。
全面深入地報道學生的寫生實踐,是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特色內容。2022年宏村寫生系列報道將詩情與畫意結合,在色彩斑斕的盛夏緩緩展開了學生們的“徽州故事”,昭示著自然與教育的美好相遇,顯示出對美的意義的探尋。報道跟隨學生尋美寫美的足跡,堅持每日發(fā)布,獲得校內外師生家長的高度關注。在“超越分數,共贏未來”“藝術是人人的藝術,而不是少部分人的藝術”的理念下,學校每間教室都有一架鋼琴,舉辦的首屆科藝節(jié)獲得廣泛關注,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這些美育成果,又成為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新選題素材、內容創(chuàng)新的源頭活水。
育人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方協(xié)同、多措并舉。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的校園文化育人應有機結合情、智、藝三種育人渠道。除此之外,微信公眾號還可以探索更多路徑,發(fā)揮出更顯著的功能。比如,如何成為教育領域的“集大成者”,獲取最全的信息資源;如何提煉出真教育的理論和規(guī)律,引領社會思潮,讓校園文化成為能量放大器,面向家長、面向社會,協(xié)同起來做好“大教育”。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并予以實踐的課題。
(作者單位:①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②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