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萌
窗臺小盒子里的藍絲絨上,靜臥著一盤雞血紅的手串。爸爸說,這是紫檀手串,盤它能怡神安眠,所以贈予我。
我小心翼翼地將它取出,用手指一顆一顆地輕輕捻過。它色澤純正通透,手感光滑細膩。我剛一盤上,就愛不釋手。
入夜,萬籟俱寂,我來回撫弄著手腕處的檀木手串,嗅著那幽微的香氣,仿佛置身于曠寂的森林,又仿佛獨坐于焚香的寶殿。
第二日,叔叔恰巧造訪。他偏偏又是個檀香手串的行家,見我喜愛非常,便向我道出了其中奧妙?!澳憧芍@十顆寶珠的來歷?”我茫然地搖頭。“這十顆寶珠從樹的一部分,變成如今這飽滿圓潤的串珠,可要歷經(jīng)千辛萬苦?!?/p>
叔叔咂了一口新茶,又道:“它們最初只是被削成一個個小小的方塊,而后要鉆孔,倒角……你知道什么是倒角嗎?就是用一把鋒利的銼刀,將它的八個角逐一磨得平滑;再用極細的砂紙,反反復復地打磨,磨成圓珠的模樣,必要時還要借助器械。做工人的手邊總是木屑紛飛?!?/p>
“還真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我感嘆道。
“那是!不苦不成佛,不磨不成物??!”叔叔接著說道,“不然你以為它的價值是怎么來的?”
叔叔走后,我又望著腕上的串珠出神,仿佛看到了一塊原始的拇指大小的木材,在刃下切、削,再鉆孔,打磨;仿佛看到它們慢慢顯示出形狀,一蛻再蛻,脫胎換骨;仿佛看到更久更久以前,在它們還是一棵樹的時候,就吮吸著天之精、地之氣、日月之光華,不畏風雨,奮力生長。
我還能將它看成一個沒有生命的玩物嗎?我忽然覺得這千磨萬洗的生平是值得敬重的。寶珠是這樣,人也是這樣。沒有千劫百難的磨礪,如何修得這般溫潤如玉的君子質(zhì)地?而君子歷經(jīng)磨難,依舊初心不改,不也正像檀珠歷盡辛苦而草木之香猶在?
月光下,檀香手串閃爍出瑩潤的微光。我忽覺天地清明,胸襟洞然。
點評
小作者能循著一個尋常的物件寫開去,托物言志,立意深遠,實屬難得。其中“狀物”部分,變換了色、形、味多個角度,特點鮮明,語言精美;“言志”部分,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哲理升華,頗有味道。只是“檀珠歷盡辛苦而草木之香猶在”之語,略顯游離,若是如此,則前文應重在寫寶珠之香氣。文題照應,是作文的一大關節(jié)。
(指導教師:張桂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