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之后,肖堯姐姐還記得這件事。
那是五年級的一個下午,淺淡的秋日陽光落在教室的地板上,教語文的王老師出了一個寫作題目:寫一件有趣的事。王老師還“好心”地說:“為了開拓大家的思路,我先講一件有趣的事?!薄鞘窃鯓右患腥さ氖聝阂呀?jīng)想不起來了。記憶深刻的是結(jié)果,交作文的時候,很多同學(xué)“復(fù)制”了這個故事,除了一個害羞的男生寫的“把姑姑家‘硬的沙發(fā)坐軟了”的趣事,被當(dāng)成范文傳閱。
二十年過去了,如今當(dāng)我坐在電腦前,翻山越嶺尋找好稿子的時候,這“復(fù)制”一課又不時在心中涌流著?!皬?fù)制”式作文是有什么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穿透二十年的時光?于是,我常想:怎么按下“復(fù)制”的封印呢?一遍遍翻看雜志,終于開竅了——問題的答案還要從對兩個問題的探究中尋找。
第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獙懽靼。?/p>
如果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wù)”,那我就當(dāng)沒聽到啦??赡苡械男⌒切菚f,我對這個問題還沒有認(rèn)識呢!那么我們不妨來看看前輩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吧:
童年的時光很快,文字珍藏著逝去的日子,它幫我們留住了記憶。
這是2020年4月刊,“小作家秀場”《我和我媽的“奇葩”二三事》一文的指導(dǎo)老師——向誼在“老師的話”里給出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自己的作文如何能避免成為“復(fù)制品”?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元的,但對于我們來說,有兩個方法行之有效。一方面,要好好生活,經(jīng)歷“此時此刻”的生活,并且能把這類生活記錄下來,作文想不打上自己的烙印都難。另一方面,無數(shù)的作家、詩人,甚至我們《新作文》的很多作者,都趨于一致地回答過——多多閱讀,讀有所得,讀有所感,總有一日妙筆生花。
小星星們,當(dāng)我們開始熱愛用文字珍藏生命的瞬間,同時在閱讀的海洋里不斷翻騰浪花,我們才算是真正自己解答了上面兩個問題,自然會慢慢把“復(fù)制”牢牢封在思維的壇子里。一步步來,愿我們都可以如作家阿來所說,“在寫作中享受自由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