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致
破碎的落葉也能夠躺在鋪滿鮮花的路上。當別人用框框圍住你時,總要伸出不屈服的手反問:一定是這樣嗎?
我的二姨是殘疾人。因為小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她的一條腿萎縮了,走路時一瘸一拐的。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么,但周圍人總是特別對待她:家里人給她找了個殘疾丈夫;表弟的同學對表弟這個殘疾人的兒子有“特殊照顧”;當二姨開著殘疾人專用電動車上路時,總有人投來憐憫的目光。
世人總覺得,破碎的葉不適合出現(xiàn)在花叢中。他們給二姨套上固有觀念的框框,讓她困于其中。我有時想去二姨家玩,媽媽總攔著,說二姨腿不好,別麻煩她。
可是二姨明明聰明又能干,她的家里總是干干凈凈的!二姨踮著一只腳洗衣服,衣服洗得又快又干凈。表弟的衛(wèi)生習慣也特別好。二姨還會燒各種菜,并常有創(chuàng)新。她有許多新的想法,小學時我寫不出作文,常要與她聊天才能找到靈感。最最重要的是,她的心情似乎每天都很好,我難過時總愿意向她傾訴。
小時候我特別犟,還很在意別人的眼光。記得補習班上,老師總夸另一個同學,要我們向她學習,而我特別討厭那個同學,覺得她是在裝模作樣。我向二姨哭訴,她教我“改變自己”,并說:“別人是別人,別人的觀點你無法改變。不過你可以問問自己‘一定是這樣嗎?”
固有觀念比比皆是,我無法跳起來捂住所有人的嘴,但我可以照自己的想法過活。身高猛長后,總有人問我:是不是會打籃球?是不是力氣特別大?如今,我總是反問別人一句:“一定是這樣嗎?”像二姨一樣,不顧他人眼光,逆風生長,活出自己的精彩。
總有人認為,完整的花叢總該是清一色的花。其實,正是有不同的花草蟲魚,花園才更豐富多彩。不一定要打破別人的固有觀念,只要自己能固守本心,也可舒服地活著。
堅定自我,活出令自己滿意的我。猶豫時,問一下自己:“一定是這樣嗎?”
點評
標題“破碎的葉也能在花叢”已經(jīng)暗示了本文所具有的象征意味:二姨如同“破碎的葉”,但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究其原因,是生長在逆風中的二姨,能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進行自我追問:“一定是這樣嗎?”小時候的“我”對此似懂非懂,但“我”在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后,慢慢明白了二姨的人生真諦,明白了“不一定要打破別人的固有觀念,只要自己能固守本心,也可舒服地活著”的道理——逐漸內(nèi)化為自己的成長信條。
小作者巧妙地將二姨與“我”,以“一定是這樣嗎?”這句話貫通起來,形成雙線交織結構。文章在敘述中適當穿插如“正是有不同的花草蟲魚,花園才更豐富多彩”等哲理語句,顯得自然生動,富有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