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
清乾隆二十七年冬,南京城內突然鬧起了匪患,朝廷一時清剿不力,這可苦了當地老百姓,特別是南京城內的商賈富戶、地主豪紳們,人人自危。
南京城內有一石雕名師叫黃逢齋,他經營石材雕刻聞名遐邇,手底下臥虎藏龍,名師大家盡在他的生意場上混飯吃,財大氣粗,錢多得連他自己都數不過來。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經給皇家園林進貢過數不清的珍奇異石,那些鬼斧神工的象形獸石,怪石嶙峋的假山擺件皆出自他手。曾經如此獻力于朝廷,一直和朝廷作對的土匪們自然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黃逢齋聽到風聲,便領著一班石匠偷偷出去躲了起來。土匪們哪肯善罷甘休,他們將黃逢齋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妻子和獨生子黃粱抓住,又放出話,如果黃逢齋回來交出全部財產,妻兒老小可以活命。
過了大概十幾天工夫,黃逢齋迫于壓力,跑到土匪窩央求放了自己的家人。土匪把娘兒倆放了,抄沒家產,又刑訊逼供,讓黃逢齋把私藏的金銀財寶盡數交出。經過嚴刑拷打,已經奄奄一息的黃逢齋被兒子背了回去。
黃粱年方二十,看到父親遍體鱗傷躺在床上,悲從中來,但也無計可施。黃逢齋拉著他的手說:“孩子,記住我一句話,趕緊帶你母親遷居,去山東寧陽縣找一個叫董恩的石匠,投靠于他,切記!”說完話,黃逢齋便氣絕身亡。黃粱忍著悲痛,將父親的尸首埋葬,便開始收拾行囊,打算遠赴山東,去尋找父親所說的那個石匠。
經過整整三個多月的艱難跋涉,黃粱帶著母親終于來到了山東,他們沿著一條河走了三天三夜,依然沒有走到頭。黃粱便向臨岸的居民打聽,這里有沒有一個叫董恩的石匠。
其中一個在岸邊捕魚的漁民告訴他:“你沿河往東走,走到一個形似墳包的小山丘,那是至京山,至京山旁有個新建的石拱橋,那是至京橋,過橋一打聽,此人就住那里?!秉S粱回禮拜謝了一下,心中納悶,怎么什么名字都叫“至京”呢?
黃粱帶著母親又走了幾里路,果然看見了一個如墳包一樣的山丘,上面有牌子寫著“至京山”。至京山旁邊的至京河上赫然架著一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橋上鐫刻著“至京橋”三個大字。他們趕緊過橋,經過沿途詢問,終于打聽到了那個石匠的家。
房子不大,全是用石頭堆砌而成,但結構合理,渾然天成,外墻雕刻著珍禽異獸、花草樹木,美輪美奐,每一刀都透著精湛技藝,每一圖都顯示著雕刻師手藝的爐火純青。黃粱也跟著父親學過雕刻,也曾驚嘆過父親的技藝,但比起這個如藝術品般的房子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黃粱感嘆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正感懷著,這時從屋里走出一個老者來,鶴發(fā)童顏,胡須皆白,少說也有七十多歲了,但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步履矯健。
“你們找誰?”老者問道。
“我是黃逢齋的兒子黃粱,從南京來投奔一位叫董恩的先生?!秉S粱大抵已經知道他就是董恩了,因為一提名字他的眼神突然發(fā)起亮來。
“進來吧!我就是?!崩险卟焕洳粺岬卣f,然后大步流星往屋里走,后面娘兒倆緊緊跟著。
黃粱心里打鼓,莫不是他不愿意接納我們母子?
老者把他們領到屋里,說:“你們先住在那兩間柴房,回頭找個活做,我可不養(yǎng)閑人?!?/p>
無奈,娘兒倆只好先在柴房里住下。晚上老者給他們端來兩碗稀粥和幾個窩窩頭,飯食太粗,打小嬌生慣養(yǎng)的黃粱怎么也吃不下,就對母親說:“父親讓我們來投奔他,誰知道是過這種日子,早知道就不來了?!蹦赣H說:“你父親這樣安排自有他的道理,先安頓好再說吧!南京畢竟是咱們的傷心地,萬不可回去。”
黃粱只好捏著鼻子把窩窩頭吞進了肚里,長夜漫漫,不吃東西連覺也睡不著。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黃粱發(fā)現,這個家只有董恩一人,而且他從來不出去干活,令人奇怪的是,生活卻是出奇地好,每天早上出門,不一會兒便拿來雞鴨魚肉擺在桌上,小酒一斟,關起門來獨自享用,從來沒有邀請過他們母子。黃粱感覺到了寄人籬下的屈辱感,對母親說:“咱還是出去找個房子住,我也找個活,畢竟在人家屋檐下過日子也不是個辦法?!蹦赣H點點頭。
黃粱本想找個雕刻師的活干,怎奈自己技藝不精,人家看不上,他這才后悔以前沒有好好跟著父親多下點苦功學習。在碰了一鼻子灰后,他終于找到一個幫人養(yǎng)豬的長工活,而且人家提供住宿。他歡天喜地地告訴了母親,又把情況告訴了董恩,董恩面若冰霜地說:“好!”
黃粱當天便把母親接到東家的豬場住下。
斗轉星移,一晃十年過去了,黃粱在山東依然一貧如洗,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這時他打聽到南京的土匪早已經被朝廷剿滅,于是打算帶母親回去。
這一天,董恩突然出現在了豬場,他如今已是老態(tài)龍鐘,步履蹣跚,拄著拐棍。找到黃粱后,他一改往日的冰冷,一把將黃粱的手攥住,說道:“孩子,這些年讓你受苦了,你不會怪我吧?”
黃粱一臉茫然,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老爺子,您這是?”
“走!”董恩拉起黃粱的手便往外走。黃粱不明就里,只好跟著。
穿過至京河,他們來到至京橋的東岸。董恩指著橋下那個最邊緣巨大的承重柱,說道:“今天是七月十五,晚上子夜時分,大河的潮水會退去,那里會露出一個孔洞。你只需拿只臉盆放到洞口去等著,以后一年的生計就不用發(fā)愁了。但切記,一年只有七月十五這一天才能來,還有,不能告訴任何人?!倍髡f完,獨自走了回去,留下黃粱一個人莫名其妙地佇立在那里。
到了夜里,黃粱還是按照董恩的意思來到橋洞底下。到了子夜時分,正好滿月,這時大河的水突然往下滲了下去,那個承重柱底下果然露出一個鵪鶉蛋大小的孔洞。
他趕緊將臉盆擱到洞口,此時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這座橋里面好像有機關,那個孔洞如同一個下蛋母雞的屁股,在地下水的壓力下,一顆顆鴿子蛋般大小的金豆子,陸續(xù)從孔洞里吐出來。
看著金燦燦的寶貝慢慢吐到盆里,黃粱心跳加速,興奮異常。
但河水只退了短短半個時辰,不一會兒河水就開始漫上來,孔洞停止了吐金豆子。
黃粱端起臉盆趁著夜色跑回了家里,將這件奇事告訴了母親:“娘,我終于知道董恩為什么不干活就可以每天山珍海味地吃喝了。您看這是什么?”
母親一看,也大吃一驚,心中著實有些狐疑:“他為何要將這筆財富給你?還是小心為好?!?/p>
黃粱才不管那個,既然有錢了,他便把長工活給辭了,置了房產,娶了媳婦,過上了奢侈的生活。
日子一久,黃粱花錢如流水一般越花越順暢,半年的工夫就把金豆子給花光了。但金豆子一年只有一次往外吐,他想那個孔洞怎能一次吐出更多的金豆子呢?
妻子給他想了個辦法,說:“不如到時把洞給它敲大點,那樣不就吐得多了嗎?”
“對呀!”黃粱如醍醐灌頂,大呼好主意。
等到來年七月十五這一天,黃粱帶著妻子,扛著鐵錘、鐵鑿,拿著一只麻袋來到橋洞底下。待到子夜時分,月亮正滿,河水慢慢退下,剛要露出那個孔洞,夫妻倆立馬用鐵錘、鐵鑿將洞給鑿成了一個簸箕般的大洞。
這時,河水突然從洞里涌出,隨之沖出來成千上萬顆金豆子,夫妻倆還沒來得及撿,潮水便如萬馬奔騰般翻滾了過來,一下就將金豆子沖走了。
夫妻倆逃命般跑上了岸,妻子痛哭起來,黃粱怒斥道:“都是你的餿主意,這下可好,一個也別想要了。”
黃粱第二天便跑到董恩家,將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他,希望他能想想辦法。董恩笑道:“天意??!命該如此。你看這是什么?”
董恩用手一指,黃粱看到在一張八仙桌上,擺了個石拱橋的建筑模型,竟然和至京橋一模一樣。橋放在一個水槽里,董恩打開橋梁承重柱,里面機關盡現,只見一條蜿蜒的暗道從柱子底部直通那個挖好的洞口。
董恩將米粒般大的金豆子依次排好放在暗道的卡槽里,每一個卡槽底部都有一個石制頂簧。董恩慢慢將水槽里的水放掉一部分,水壓此時增大,觸動了石制頂簧,頂簧將活動的卡槽一頂,卡槽里的金豆子便會在壓力推動下,依次魚貫從孔洞里吐出來。
這真是設計精妙,巧奪天工,黃粱正看得入迷,董恩突然手握一根鐵橛,對著洞口鑿了下去,口子瞬間變大,滲下去的水因為壓力變小,立馬涌了上來,把金豆子一下沖沒在了水槽里。
黃粱這時才恍然大悟,臉上一陣發(fā)燒。
董恩笑道:“看明白了嗎?那座橋就是我設計的。我本是你爹的師傅,無兒無女,只認下你爹這個義子。你爹發(fā)達后為了報恩,便把我安置在這座至京山旁,他每次去北京都會路過這里看望我,因為這里北至北京南到南京,所以山叫至京山,河叫至京河。土匪盯上你爹后,他知道難逃厄運,便想把萬貫家財的一部分托付給我保管,我讓他提前帶著一眾能工巧匠來到至京山旁,利用每年七月十五退潮的規(guī)律建造了這座石拱橋,把金銀財寶全部換成了金豆子藏在里面,一次吐的只夠你一年的花銷。你爹知道你自幼嬌生慣養(yǎng),不學無術,一定要磨煉你的意志,讓你懂得人間冷暖,才能逼你成長。他讓我十年后才能告知你金豆子的秘密。十年后若你不爭氣,貪得無厭殺雞取卵,必定開挖吐金洞口,水壓會將埋藏在里面的金豆子全部沖走,那時只能說天意難違。這就和你爹一樣,如果不是貪財,聚攏過多財富,也不會招引土匪們的覬覦之心。如今你若明白了這些道理,我便可以將本門手藝全部教給你?!?/p>
黃粱此時如夢初醒,撲通一下跪到董恩面前,哭道:“師爺爺,我真是該死呀!我貪得無厭,知我者莫如父!我愿意從此跟您學石刻,成為您這樣的大師?!?/p>
“好!”董恩將黃粱扶起來,老淚縱橫。他說道:“大浪淘沙,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孩子,真正的吐金洞不是別個,正是這人世間的一場場挫折!而成長之后的你,便是那一顆顆金豆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