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華
(一)
我是一個山區(qū)里的留守兒童。
從小到大,周圍的人都跟我說:“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庇谑牵@一句話便深深地烙印在了我懵懂的心里,似乎我生來就必須要背負這一枷鎖。
五歲時,爸爸媽媽就開始外出打工了。只有過年的那幾天,我才有機會與他們見上幾面。最開始,肯定是不舍的,我哭得眼睛腫痛,抱著他們的腿,不讓他們走,說我會很聽話,不會再惹他們生氣了。
起初,他們答應(yīng)了,說不走。但第二天,他們就趁我還沒睡醒,悄悄地離家而去。爸爸媽媽似乎特別無情,把小小的我狠心地留在了空落落的小木屋里。
每當我哭著說想媽媽,奶奶就訓(xùn)斥我不聽話,說爸爸媽媽都是為了我,有什么好哭的!可我忍不住,還是哭,只是把白天的嚎啕大哭,轉(zhuǎn)變成為夜里小貓兒似的嗚咽。我不敢哭出聲,不然就會遭到奶奶的冷眼。
有時候,我盯著夜里昏黃的燈光,便會想起媽媽在我過生日時,替我做的炒土豆。土豆被炒得金黃,底部有一層脆脆的鍋巴,這是我最喜歡的佳肴??吹侥酀粜÷愤厯u晃著的毛茸茸的狗尾巴草,我就會想起,自己坐在爸爸懷里時,爸爸從背后突然拿出來的小狗—幾根狗尾巴草相互纏著,纏出了一只長腿小狗的模樣,這是我兒時最喜歡的玩具。
年幼的我想到這些,往往會紅了眼眶,躲在一個地方偷偷哭泣。
每當親戚問我,想不想媽媽時,我總是想說,自己很想他們。可到了嘴邊,我卻又倔強地將“想”換成了“不想”……
親戚們聽到答案后,往往會嘆息,小聲地說,到底還是放得太早了,都沒有感情。
怎么可能沒有感情呢?怎么可能沒有?
但沒有辦法??!畢竟,爸爸媽媽都是為了我好!如果我說自己“想”,那七大姑八大姨就又會說我不懂事,又開始說教我了。
后來,爸爸媽媽出門久了,我也就習慣了,不再哭鬧著說想他們了。鄰居們都說我是乖孩子,經(jīng)常給我果凍和橘子吃。
但我不明白,乖孩子到底是什么樣的孩子呢?可能這就和我喜歡乖巧的小貓,而不喜歡抓傷我的野貓一樣吧。只不過,他們喜歡的不是貓,而是乖孩子—不給他們?nèi)锹闊┑墓院⒆?,成績好的乖孩子,勤快的乖孩子,尊敬長輩的乖孩子。他們想讓我一直都是乖孩子,他們覺得,我這樣是最好的,肯定能走出大山。
我想哭,可奶奶不讓。
她說,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沒有人會因為我哭就憐憫我,這點我倒是認同的。我哭得嗓子都啞了,他們都沒有回來,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
(二)
等我長大了一點,我也逐漸理解了爸爸媽媽的辛苦,知曉了他們外出打工的緣由—他們是沒有其他選擇??!我也知道了,爸爸媽媽是心疼我的,那些鄰居之所以經(jīng)常送我零食,也是因為爸爸媽媽在走之前,叫他們多關(guān)照一下我。
我還依稀記得一個片段—媽媽離開的時候,摸了摸我的頭。當時,我還很小,總覺得她那只長滿了繭的手很大,讓我很安心。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對于這個片段,我記憶猶新。可能是因為,我一直渴望著,爸媽帶來的安全感吧。
奶奶也不是童話里吃人的老巫婆。其實,在她千溝萬壑的臉上,也潛藏著對我深深的愛—她在我哭的時候,會抱著我在鋪滿陽光的田埂上散步游玩,會帶著我去看她種的翡翠般飽滿的白菜……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愛我。
我似乎是在愛里長大的。按理來說,我應(yīng)該開心才對的??晌铱傆X得,心里缺了什么,我的心不時會酸酸澀澀的,仿佛是被針扎了一般,刺痛且悲戚……
到了初一,我得了肺結(jié)核,休了半年學。
在這半年里,我跟著爸爸媽媽,在外面的工地里奔波。他們不舍得讓我干活,但又不放心把我一個人扔在宿舍里,所以只好讓我在工地上,干坐著曬太陽。
要知道,這太陽可不是普通的太陽,它像是集合了被后羿射下來的九個太陽的熱量,似乎能把人直接烤焦。
就這樣,我坐在小板凳上,看著爸媽搬石頭,修水溝。
爸爸黝黑的身體深深地彎下去,結(jié)實的手臂抱住滾燙的石頭,肌肉一陣抖動,將那石頭挪到了一個好敲打的位置。然后,他舉起了在我看來,仿佛千斤重的鐵錘,面容猙獰地用力砸向那塊要被烤熟了的石頭。霎時間,那石頭碎成了幾塊。在烈日下,那些碎石變得白晃晃的,幾乎能把人脆弱的眼睛灼傷。可爸爸卻渾然不覺,還笑著跟工友打趣兒說,這石頭沒有上個工地的石頭好敲,然后又繼續(xù)重復(fù)著剛才的工作—抱起,挪動,敲打……任由烈焰般的太陽,灼燒著他的后背。
而媽媽呢?她額前的碎發(fā),早已變得濕漉漉的了。她撿起被爸爸敲碎了的石頭,把它們堆砌成水溝兩邊的墻,最后再將水泥抹在石頭縫里。
他們兩個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地重復(fù)著,似乎不知疲倦。
病魔,讓我感受到了極大的痛苦。我的喉嚨總是癢癢的,肺部似乎脆弱得很,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他們說,我瘦得厲害,快成葫蘆娃里的蛇精了。我的朋友和我視頻時說,我的臉色白得像鬼,到了晚上,可以嚇壞小朋友。
我覺得好笑,也很難受。尤其是在工地的時候,不僅身體難受,心里也格外酸澀。我不怨爸爸媽媽把我丟在家里了,我心疼他們。和自己的家人一年才見一面,誰愿意呢?我不想,爸媽也不想。可沒有辦法,待在家里,就沒錢,沒了錢,我們也許就會變成那些在街邊衣衫襤褸的人了。所以,為了他們,我必須努力。從此之后,“走出大山”不再是一種枷鎖,它變成了我心中堅定的信念,支撐著我一直走到了初三。
(三)
初三那年,我們臨時換了個物理老師。
他姓張,四十幾歲了,好像是從大城市來的。他的雙眼炯炯有神,像是我早起背書時,無意間看到的晨光,令人記憶深刻。
他很關(guān)注我,經(jīng)常和我聊天。他說話很風趣,知道很多歷史知識,替我拉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很喜歡聽他說話,他也喜歡講給我聽。
可以說,張老師是我從未見過的一類人。
有一天,他問我:“你的夢想是什么?”
我說:“我要考一個好大學。”
“哪間大學?”
“我不知道,想考個一本。”
“考了大學之后呢?”
“考研究生。”
張老師笑瞇瞇地問:“然后又考博士?”
我不假思索地點點頭。
“考上博士之后呢?”
“當一名老師,讓爸媽不那么辛苦?!?/p>
他點點頭:“當了老師之后呢?”
“那就教學生?!?/p>
“空余時間呢?”
“看書,陪爸媽?!?/p>
張老師摸了摸我的頭,像我爸爸那樣。
“對于我來說,真正的夢想,是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微笑著說,“可以成為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也可以成為一個淡泊名利的人,或是其他的,都可以。關(guān)鍵是,你自己怎么想的。你熱愛什么,是為了什么而活,是為了什么而刻苦上進。是為了溫飽,為了家人,抑或是為了自己。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美,也確實值得去看一看。但你出生的地方,也美極了,你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你的眼睛,是最能令你開心的地方??赡芎芏嗬蠋煻紩阏f,城里的孩子多么多么厲害,勸誡你不要當井底之蛙。實際上,努力奮斗是好的,但這并不是為了超越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大山確實阻擋了很多,有的老師說你眼界窄,說你目光短淺……但你不要被他們影響了,不要有心理包袱,你要相信,自己什么都行。知識是用來武裝頭腦的工具,而不是套在你手腳上的鐐銬。”
張老師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說他啰里吧嗦地給我灌了好多雞湯。過了一會兒,他又嘆著氣說,自己老了啊,說出來的話,一點兒邏輯都沒有。
但我卻覺得醍醐灌頂。
從小,老師就跟我說,你要好好讀書,你唯一的任務(wù)就是好好讀書。學生就是為學而生,你不學還能有什么出息?你現(xiàn)在的目標,就是考上重點高中,其他的都先別想,你就想著怎么把學習搞好就行了!考上一個好大學,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你不好好學,對得起父母嗎?你以后也想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嗎?你就甘心,在這個山旮旯里面,耗盡你的一生嗎?你不努力讀書,以后就只能在這農(nóng)田里度過一生了!
那些老師的話,一句又一句,在我腦海里回蕩,像一根根尖銳的針,扎在了我瘦弱的脊背上,逼迫著我學,往死里學。
我的眼前又浮現(xiàn)出了一些白的、黑的、紅的影子,它們相互糾纏著,又相互打碎,最后聚攏,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圍城,把我孤零零地困在里面。
我想哭,我受不了這圍城里,像刀片般的烈風,受不了這里只有我一個人,受不了這輝煌的城墻圍著的空洞的城。
我的心里,又開始泛起了密密麻麻的酸脹感,鼻子也酸酸的。
幸好,我遇到了張老師。
(四)
此后,我便不自覺地按照張老師說的那樣去做。當我看到農(nóng)民在地里耕作,我的眼里不再是灰白的場景,而是金黃的麥子,或是青翠的茶葉。我看到了蝴蝶在花中飛舞,看到了螞蟻在努力地躲避“洪水”,看到了竹葉在晨暉中輕晃,看到了草地掀起的綠浪……我還能看到嬰孩黝黑純真的眼睛,聽到小學生的歌唱,看到媽媽臉上輕松的表情,聽到奶奶欣慰的笑聲。我似乎變得開心了起來……不對,我確實變得開心起來了!
我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
我以后想當一名研究員,研究什么樣的種子產(chǎn)量高,研究怎樣才能種好田。我想讓家鄉(xiāng)的人,不用出門打工,光靠種地,就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我想要這座山更美!
我不恨大山了,我喜歡它,我想要讓它變得更好。
我要走出去,再走回來!
我要帶著成果回來。
為了自己,為了父母,也為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