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條歷史悠久而又美麗的河流,她就是漢江。
說她歷史悠久,在中國古籍中,可見有其記載。說她美麗,千百年來,她那如詩如畫的山水,傾倒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
我常常佇立漢江之濱,眺望從西邊天際靜靜而來的漢江。我想,如果我要是問“漢江流淌的是什么”?有人肯定會說“流淌的不是一河水嗎?”而我卻要說:“不!她流淌的是一河的詩。”
是的,這是一條詩的河流。漢水流域,就是中國詩歌的搖籃。
然而,翻閱中國古籍,我卻發(fā)現(xiàn)寫漢江的詩,雖說燦如銀漢,卻只有寫漢江中上游的詩,最多,最美,最有情感。
從寧強流到白河縣內(nèi),漢江由小變大,呈現(xiàn)出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觀。于是,明代進士、思想家、詩人薛瑄,曾專門寫過一首《漢江源》的詩:“巨峽自天開,峨峨嶓冢來?;丨h(huán)幽谷底,清淺漢江源?!贝嗽娒鑼懥藵h江源頭水淺而清澈,漢江上游及河谷之形貌。而漢江只有到了襄陽境內(nèi),江面才變得開闊,江水才變得平敞。于是,唐代襄陽詩人杜審言便在《登襄陽城》詩中高歌道:“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辈煌瑫r代,兩位詩人,不約而同在詩中用了一個“回”字,而杜審言卻把漢水與云天相接的曠遠景象寫了出來,把漢水的大氣磅礴,萬千意象,表現(xiàn)得恢宏而又高邁。
尤其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其“國風”中的《周南》《召南》,在三千多年前,寫的就是漢水及其流域。
當我們打開《詩經(jīng)》,第七首便是寫漢江的《漢廣》。即使在眾多的詩經(jīng)選本中,《漢廣》一詩,均被名列其中。“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從地域文化講,此詩則是漢水詩歌的發(fā)軔之作,也是漢水文化的發(fā)軔之作。
在這首古詩中,就有一個“漢水女神”的故事。而“漢水女神”的傳說,就與襄陽密不可分。襄陽“漢水女神”的這個傳說,最早見于《韓詩內(nèi)傳》;而西漢的文學家劉向,也在其《列仙傳·江妃二女》中,記載著襄陽自古就有鄭交甫與漢女相遇、漢女解珮相贈的故事。其詩曰:“靈妃艷逸,時見江湄。麗服微步,流盼生姿。交甫遇之,憑情言私。鳴珮虛擲,絕影焉追?!蔽簳x時詩人阮籍也曾吟道:“二妃游漢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環(huán)珮,婉孌有芬芳?!碧拼娙嗣虾迫挥性姟度f山潭作》,其中詩句曰:“游女昔解珮,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比f山潭,即在襄陽萬山腳下的漢水。如今,襄陽城西北十里處的萬山下漢江邊,就有一處古地名“解珮渚”,仍在沿用,遠近聞名。
在中國古代,被稱之為我國第一部地理書的《禹貢》,也寫有漢江:“江、漢朝宗于海?!庇终f“嶓冢導漾,東流為漢”,意思是漢水源出嶓冢山,初出山時為漾水,通過疏導,向東流便成為漢水。
說到“導漾”,唐代詩人李百藥,曾在《王師渡漢水經(jīng)襄陽》一詩中寫道:“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延波接荊夢,通望彌沮漳。高岸涔碑影,曲溆麗珠光。”唐代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元稹,曾寫過一首《渡漢江》的詩,他在詩前說:“去年春,奉使東川,經(jīng)嶓冢山下。”其詩寫道:“嶓冢去年導漾水,襄陽今日渡江濆?!f里朝宗誠可羨,百川流入渺難分。……”詩人雖然是在襄陽寫漢江,但同樣采用了《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之意。他說,去年春,自己奉使東川(即漢中),今年經(jīng)嶓冢山而下。我們知道,那時交通不便,一年來,元稹正是順漢江而下,才從陜西漢中來到湖北襄陽。此詩寫出了漢江西來,源遠流長,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浩蕩氣勢,展現(xiàn)了漢江東流浩瀚遼闊的壯觀。
在漢水上游,早在春秋末期,就流傳有一首垂世千古的歌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p>
漢水,在滄浪洲以下曰“滄浪水”,并非始于我們后人?!队碡暋吩缇陀小坝謻|,為滄浪之水……”之句,即漢水又向東流,成為滄浪水。
我國古代詩歌楚辭的濫觴之作《滄浪歌》(《楚辭》作《漁父》),就是出自于漢水。這是一首先秦歌謠。另據(jù)《水經(jīng)注》也說:“漢時南陽郡武當縣(今均縣)西北四十里,漢江中有洲,名滄浪洲。漢水至下曰滄浪水?!薄皽胬怂边@一名稱,今說雖有多指,但在漢江上游段,古時就被稱為“滄浪水”,已是公認的定論。
我說三千里漢江,流淌的是一河詩,絕非僅為上述這幾首,也絕非是我譽美之辭。這有歷代詩人謳歌漢江的詩句,信手拈來便可為證。如南朝梁代文學家庾肩吾,在任晉安王蕭納常侍,一次陪蕭納在襄陽萬山邊的漢江上游玩時,曾作《奉和泛舟漢水對萬山應(yīng)教》詩:“桂棹沙棠船,飄揚橫大川。映巖沉水底,激浪起云邊?!痹娭^坐著極其華貴的船,在漢江上泛舟,江邊的巖石倒映在水里,藍天白云也在水中蕩漾,船兒激起的浪花,仿佛是開在天邊的花朵。此詩把襄陽萬山一帶的漢水,描繪得十分清澈和美好。
如唐代詩人宋之問,有詩《渡漢江》曰:“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詩雖未直言漢江,可是句句不離漢江。他還寫有《漢水宴別》,“漢廣不分天,舟行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鶴開晴煙?!睗h水廣闊,難分天地,遠無盡頭。遠望漢江,一望無際,水天相連,舟行其間,飄然若仙。秋日黃昏,夕陽彩虹,倒映江水,煙霞之中,鶴鳥翻飛。在這種如詩如畫的襄陽古城邊上的漢水旁宴別朋友,該是何等的盛事!宋之問三次流放南方,去時由西安、洛陽而襄陽再南下,襄陽每次都是他必經(jīng)之地,詩人能不在襄陽與漢江作別嗎?
詩人們在寫漢江時,寫出了沿江的山川形勝和城郭之美。像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千古名詩《漢江臨眺》,即是如此:“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蔽也聹y,此詩一定是詩人佇立于峴山之巔,眺望漢江之后而作,他先說了漢江流域的形勝,又說了江流浩蕩的景象,再寫留連忘返的心情。詩人登高遠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盡收眼底。極目所見山川景物,遂用雄渾之筆,把漢江寫得浩瀚無垠,氣勢磅礴,極為壯闊,雄偉奔放,意境豪邁,氣魄宏大。漢江靜靜地遠去,好像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邈遠的漢江,蒼茫的山色,也一一呈現(xiàn)在襄陽的大地之上。而詩人眼前的襄陽城郭,也隨著漢江的波浪,仿佛在江中浮動。同時,詩人也把漢江之濱的襄陽古城,寫得山水明媚,風清氣朗。
襄陽本土詩人孟浩然,自幼在漢江邊長大,漢水早已融入他的血脈。在他的大量詩作中,自然而然地要抒寫漢江。如他寫的《初春漢江漾舟》詩,通過“春潭”、“波影”、“輕舟”等,極盡描繪了漢江的初春景色,江水碧綠清澈,輕舟蕩漾,令人無比愉悅。
唐代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更是對漢江情有獨鐘。他把自己恣意的詩章,獻給了漢江。在他的筆下,涌現(xiàn)出不少恣肆汪洋的詩句。在著名的《襄陽歌》中,他寫道:“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奔催b看那清凌凌的漢水,就像鴨頭上的顏色一樣翠綠,又好像是剛剛釀好還未過濾的綠葡萄酒。漢江水恰似一江春酒,江邊酒糟堆成了山丘高臺。李白在寫襄陽漢江的另一些詩中也說:“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薄敖腔鼐G水,花月使人迷。……峴山臨漢水,水綠沙如雪?!眱?yōu)美的意境,使得襄陽城邊的漢江,無比美妙。
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寫漢江也是名句迭出。像“楚山碧巖巖,漢水碧湯湯”,襄陽周圍的高山連碧,流經(jīng)襄陽的漢水浩浩蕩蕩。
唐人丘為有詩《渡漢江》:“漾舟漢江上,掛席候風生。臨泛何容與?愛此江水清。……”原來,清澈的江水,讓詩人深愛不已。
唐之后的宋代詩人中,同樣有不少人愛寫漢江。
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曾在漢江邊上的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做過縣令,對漢江自然是十分鐘愛。他在詩中寫道:“嶻嶭高城漢水邊,登臨誰與共躋攀。清川萬古流不盡,白鳥雙飛意自閑?!币庵^高峻的城墻,就在漢江邊,清澈的江面上,水鳥悠閑隨意地翻飛。
宋代另一位大詩人蘇軾,在1060年初春,來到襄陽,寫下不少詩。他有一首《漢水詩》,其中曰:“襄陽逢漢水,偶似蜀江清?!瓭h水亦云廣,欲步安敢輕?!?/p>
宋代兵部侍郎鄒浩,也曾寫過一首《泛漢江》:“山束長江激箭奔,扁舟沖破白鷗群。故人正在笙簧里,一枕灘聲誰與分?”詩中的“長江”即漢江,上游地處高山狹谷,仿佛要把漢水緊束得像箭一樣激奔,他乘坐的扁舟,在激浪中沖破了一群群鷗鳥。
宋代以降,寫漢江的詩,仍像江水一樣,綿延不竭。
且看元代詩人傅若金所作《漢江》詩:“西來一水浮襄漢,上有群峰截杳冥。層構(gòu)迥臨沙渚白,亂帆斜映石林青。地雄縹緲連嶓冢,天險微茫帶洞庭。咫尺風煙應(yīng)萬里,無心一上峴山亭?!痹娭姓f,襄陽一帶的山川,直與陜西寧強嶓冢山相接,又因山巒云煙相隔,仿佛有如萬里之遙。詩人以雄健筆觸,寫出漢江雄渾浩大氣勢,漢江的廣遠,漢江的高下,皆囊括于詩中。
“漢江滔滔出嶓冢兮,偉茲巨浸壯南邦兮。萬有千里流無窮兮,逶逶迤迤志必東兮。於戲!漢水殆與天地同始終兮?!边@是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寫的漢江詩,對漢江的源遠流長,予以隆重贊美,作出氣吞山河的詩句。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被朝廷任命為鄖陽巡撫。萬歷三年(1575年)正月,王世貞來到鄖陽上任。在漢江邊的鄖陽為官,王世貞于是以《漢水朝宗》為題寫道:“一派繞鄖嶺,滔滔自古今。合江如有約,赴海豈無心?西北源頭遠,東南止處深。宛然臣子義,不用服官箴。”作為明朝官員,王世貞借漢水以喻胸懷,更借“漢水朝宗”,抒發(fā)自己心聲。
清初杰出詩人、官至刑部尚書的王士禛,寫有一首《次漢中府》,其中兩句云:“萬壘云峰趨廣漢,千帆秋水下襄樊?!薄皾h中”和“襄樊”,詩人把這兩座漢江中上游的古城,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三千里漢江,真是詩如江鯽,詩意迢迢。這些詩句,無不飽含著詩人們對漢江的一腔至愛之情,無論古今,永世相傳。
帥瑜,作家,現(xiàn)居湖北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