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曉
我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豆苗兒們,在介紹自己之前,我先帶你們認識一下我的主人。我的主人叫曾侯乙,是戰(zhàn)國時期曾國國君。曾侯乙興趣廣泛,還是一名擅長車戰(zhàn)的軍事家。曾侯乙早年救過楚昭王,曾侯乙去世時,楚惠王(楚昭王之子)為表心意,專門送了一只镈(bó)鐘,懸掛在我的正中間。
我國古代樂器根據(jù)制作材料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áo)、竹八類,稱為“八音”。我屬于“金”這一類,是用金屬制作的一種打擊樂器,大多用于宮廷演奏。
我呈曲尺形(L形),全套有65件,其中鈕鐘19件、甬鐘45件,镈鐘1件。我身上及架、鉤上共有銘文3755字,內容為編號、記事、標音及樂律理論。我有一個特別之處,敲擊鐘的不同部位,能發(fā)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這叫“一鐘雙音”。
幾千年的歷史風霜并未讓我失去意義。自1978年出土以來,我一共奏響了三次。第一次是在1978年,當時恰逢建軍節(jié),我參與演奏了《東方紅》。第二次是在1984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我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奏響。這是我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離開湖北省博物館。第三次是在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我通過錄制形式完成了交響樂《1997——天、地、人》編鐘部分的演奏。
文物找朋友
介紹一位我的好朋友——曾侯乙尊盤,目前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尊盤由尊和盤兩件器物組成,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尊的口沿是鏤空的附飾,遠看像云朵,實際是由無數(shù)條龍、蛇所組成的鏤空花紋。盤的制作更復雜,除口沿有和尊一樣的鏤空紋飾外,盤身的四個把手也是由無數(shù)條龍、蛇組成的鏤空花紋。曾侯乙尊盤造型精美,鑄造技術復雜,是古代青銅器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