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李靜
/作者自畫/
我熱愛并善于觀察周圍生活的點點滴滴,并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我也十分喜愛游山玩水,搜尋當(dāng)?shù)氐钠媛勔菔?,考察風(fēng)土人情。這些帶給我的奇妙又古老的美感使我陶醉。
天上飄著蒙蒙細雨,古老的湘西風(fēng)情裹挾著我,把我送入了修葺一新的古城。一場秋雨讓秋意沾染了好些蒼涼,我邁步踏上青石板小路,轉(zhuǎn)角處,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聲悠揚婉轉(zhuǎn)的唱腔。
循聲尋去,只見古城中央高高架起了一座戲臺。臺下稀稀疏疏坐著幾位花甲老人。臺上,團扇舞,宮燈亮,襯托著美人嫵媚的笑臉。我悄然坐下,輕聲詢問一旁的老爺爺。“爺爺,這臺上唱的是什么呀?”爺爺回應(yīng)我:“這唱的啊,是《貴妃醉酒》。”爺爺看著臺上的表演,“丫頭,你來得早,現(xiàn)在正唱到那楊玉環(huán)得寵的時候哩。”我凝眸注視那臺上的女子,明月初升游園之時,傾國傾城的容貌讓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耳畔盤旋著的唱詞更顯楊貴妃那皓月初升、嫦娥臨世之姿,剎那間,我怦然心動。
燈光閃爍,名伶云集,我陶醉其中,酣夢未醒?!昂盟奇隙鹣戮胖?,清清冷冷落廣寒……”戲腔忽高忽低,時斷時續(xù),時而像撕絲裂錦,時而又像藕斷絲連;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又似春風(fēng)拂面。唱的是貴妃獨自一人飲酒,萬端愁緒,無以排遣,欲“借酒消愁”,怎料“愁更愁”。
唱腔凄美幽怨,委婉動聽。此時那臺上的楊貴妃已是薄酒微醉,花香殘留,耳畔響起的卻是急促的鑼鼓鏗鏘聲,或是紛雜卻不失節(jié)奏的笳板聲,濃如潑墨。唱腔戛然而止,一心懸如崖卻又百轉(zhuǎn)千回,一鞭即一騎,四五如千軍。十面埋伏般的喧喧嚷嚷,在那燈光的明暗之間將貴妃醉酒的媚態(tài)百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倏忽間,唱聲止,戲曲盡。猛然間回過神,一旁傳來老爺爺?shù)馁澷p聲:“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好啊。老頭子我啊,就是百看不厭喲。”我莞爾,點了點頭:“可不是嘛!”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令世人驚羨和贊嘆,京劇便是國粹之一。一支勾勒眉梢的筆,一襲染盡紅塵的衣,一段情意婉轉(zhuǎn)的詞,一段生離死別的情。京劇,穿越時光的曲調(diào),還依稀在耳邊回響,讓人感慨,更對京劇背后傳承下來的中華文化怦然心動……
(指導(dǎo)老師:謝大靜)
/作者說/
在我的老家,處處有京劇的影子。爺爺說,歷史不會說話,但京劇會。我喜歡上京劇,便是因為看了《貴妃醉酒》。起初或許是被那華麗的外表與藻飾吸引,而后,便是沉醉于那深厚的底蘊。透過那一幕幕情景,一段段唱詞,一個真實的盛世寵妃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是那“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驚為天人,是那“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的超凡脫俗,是我心中的大唐,是我心中的楊貴妃。從此京劇在我心中有了位置。我愿哼一曲小調(diào),看斑斕星光,點點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