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筆記俠
人一輩子會做很多荒唐事,但到了一定階段后,大家就不能再做了。這就是我所說的“35歲以前要把荒唐事做完”。
不給自己留遺憾
如果你想創(chuàng)業(yè),最好在35歲以前試一次,至少你知道能不能做成。趁年輕早折騰,但人不能折騰一輩子。等你到了40歲,那時你的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顧,你還有家庭,可能還有房貸,如果你再去做荒唐事,一輩子可能就毀了。所以,荒唐事最好在35歲以前做,該折騰的時候你得折騰,不要給自己留遺憾,即使失敗了,也能收獲智慧。
明白自己的使命
年輕人一開始換工作比較頻繁很正常,但是最終你喜歡做什么,必須在35歲之前弄明白。
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寫道:“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使命。”人最好在35歲之前明白自己該干什么并為此準備。不過,為了明白自己的使命,你也不能無限制地試錯。
你要學會科學地試錯,比如通過從事兩次不同的工作,大概明白自己的特長在哪兒。我們的每一次嘗試都要非常清晰,因為成本不僅在于錢,還在于時間。比如找第一份工作就要把握四點:第一,要有適當?shù)陌l(fā)展空間,哪怕這份工作辛苦、收入低,也要讓自己快速進步;第二,給自己找到一位好師傅,這一點非常重要;第三,企業(yè)內(nèi)要有一個公平發(fā)展和競爭的環(huán)境,這對你的成長也十分關鍵;第四,要有學習的機會,在學習中,你的知識要越用越多。
為“突破天花板”做準備
“突破天花板”這件事,對大部分人來講,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天花板”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普通人很難克服;第二,個人的能力價值在不斷衰減。
所以不要對“突破天花板”這件事太過執(zhí)著,最好的方式是從初始階段的指數(shù)型進步到線性進步,再到進步速度較為緩慢,但智慧不斷積累這樣一個過程。想要達到這樣的進步,你需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起點要高,上升的勢頭要快,要如饑似渴地學習;第二,要終身不斷地學習;第三,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智慧,這樣才能將知識變成自己的生活能力。
遇到人生的貴人
35歲以前,你要遇到你人生中的貴人。成功的人或在歷史上有貢獻的人,都有他人生中的貴人。愛因斯坦的人生貴人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愛因斯坦原本是瑞士專利局的一個專利員,他能成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物理學家,和普朗克的提攜是分不開的。
獲得人生智慧
智慧不等于知識,人類的知識在不斷增長,智慧不一定。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但智慧并不是能夠習得的。看完一本書,如果你不去領悟、不去自己嘗試、不去用,你就很難將這些知識變成自己的智慧。所以智慧有時候要靠“悟”,你要不斷思考。除此之外,親身實踐也是獲得智慧的一個途徑。我們通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真正到了很多地方,接觸了很多人,了解了很多和你不同的人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行萬里路”。
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懂得一個道理: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品格。如果一個人沒有品格,那他的道路是走不長的。在提高能力的時候,品格也要不斷提升,這是一種大智慧。在社會上也好,在單位里也好,最終走得長、走得遠的人,都贏在了品格上。
(吳軍系計算機科學家、硅谷投資人。本文系吳軍在“得到圖書”的直播觀點分享,由筆記俠整理。)
(編輯 宦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