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
世界羽聯即將在8月解凍塵封已久的世界排名,東南亞地區(qū)連續(xù)五站賽事的最后三站——馬來西亞公開賽、馬來西亞大師賽和新加坡公開賽因此在未來的全新世界格局下顯得格外重要,尤其對于曾經因為疫情一度缺席2020年和2021年大部分賽事的中國羽毛球隊來說更是如此,在炎炎夏日的考驗以及經歷球場變幻莫測的風向轉換之后,年輕的國羽人收獲到的不僅僅是寶貴的積分。
“休學”了奧運會前的大部分賽事,使得中國羽毛球隊進入到2022年開始瘋狂“補課”。從年初3月的遠赴歐洲,到4月轉戰(zhàn)韓國和菲律賓,以及經歷之后的曼谷鏖戰(zhàn),進入到夏季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國羽的足跡遍布歐亞地區(qū)。瘋狂“補課”的背后,不僅僅是一站站比賽積分的疊加,更有突破自己之后帶來的強大自信。
從8月起,世界羽聯就會逐漸取消2019年以來的世界排名積分。五站高級別比賽過后,大家的積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和充實,大部分在年初就出來比賽的隊員都基本湊夠了十站比賽積分。從這個角度來說,保證參賽和完成比賽對于國羽來說是參賽的第一個任務,再之后才是贏球和爭冠。
陸光祖在努力突破自己
世界排名的上升讓李詩灃再也無需參加資格賽
趙俊鵬是國羽男單在這五站比賽中的驚喜
李詩灃通過這幾站比賽確保了能直接參加高級別比賽正賽的排名;來到第11位的王祉怡已經開始可以展望和沖擊前10的位置;劉雨辰/歐烜屹進入了前30,同樣確保了參加正賽的資格;鄭雨/張殊賢和杜玥/李汶妹都來到了20左右的排名;鄭思維/黃雅瓊通過前兩站奪冠就實現了重返世界排名第一,這些都是體現在世界排名上的積極變化。
疫情之前,高級別賽事最多是兩到三站連續(xù)進行,當時的辦賽、積分等方面也都正常,選擇性參賽是可能的。這一次的五站比賽如此密接,其帶來的參賽壓力和身體消耗應該是目前這批球員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不管是年輕隊員還是有經驗的主力球員都需要修習如何在賽中調整和訓練,如何快速地投入到下一站比賽中等課題。
顯然,經驗和特點都不同的球員對此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應對方法。方法無所謂對錯,也不能單純根據是否奪冠來判斷優(yōu)劣。除了冠軍,不同的球員還有不同的對于過程的追求,比如穩(wěn)定性、突破、積分排名等。作為看客,觀眾固然有衡量比賽精彩與否和球員發(fā)揮好與壞的尺度。但對于球員自己而言,得與失不該受外界影響,需要自己理性分析。
“雅思”的30連勝和6連冠讓人回想起他們2019年的強勢
鄭雨/ 張殊賢在五站比賽里驚喜和遺憾同在
陳雨菲、王懿律/黃東萍的三次決賽失利不完全是輸給了對手,而是在現實條件下跟自己較勁的過程中力不從心。他們都已經是成熟的運動員了,有各自的備戰(zhàn)規(guī)律。我們贊嘆和欣賞“雅思”連戰(zhàn)連勝的犀利,也同樣敬佩戰(zhàn)至最后不放棄、繼續(xù)選擇挑戰(zhàn)自己的他們。
陳雨菲、陳清晨/賈一凡、鄭思維/黃雅瓊、王懿律/黃東萍等頂尖選手是如今撐起國羽榮譽榜的關鍵所在,他們的發(fā)揮至關重要,往往決定著國羽整支隊伍在一站比賽的冠軍數據。但在經歷了馬來西亞兩站比賽和新加坡公開賽后,一些“后浪”在經歷重新回歸國際賽場的洗禮和磨礪后開始嶄露頭角,盡管有些方面依舊不算完美,在數據上沒能為金牌做出太多貢獻,他們依然顯示出在未來能夠加入到上述頂尖選手序列的無限潛力。
首當其沖的當屬王祉怡。在亞錦賽奪冠和痛失尤伯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轉換之下,想必在自己手中丟掉的尤伯杯恐怕會是王祉怡生涯永遠難以忘記的一段艱難歲月。在同一座體育館里,4年前的陳雨菲經歷過和王祉怡何其相似的一幕,之后的故事人盡皆知,輸球的小女生蛻變成為奧運金牌持有者。外形和陳雨菲頗有些相似的王祉怡,也被期待著有如此一樣的蛻變,而如今的王祉怡依然堅定地一步一步向這個目標前進,放下那些紛紛擾擾,尋找自我的突破。
經歷了尤伯杯傷痛的王祉怡有了全新的蛻變
王懿律/ 黃東萍因傷病問題暫時陷入低谷
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恐怕王祉怡如今在領獎臺上的收獲要遠遠高于當下。在陳雨菲披荊斬棘的2019年,當時只有19歲的王祉怡同樣悄悄地在低級別賽事中忙著“打怪升級”,交出一份六個低級別賽事冠軍的完美成績單。此后,因為新冠疫情持續(xù)不斷的影響,頗為可惜的王祉怡丟掉了兩年的健康漲球時間,加之一度受到嚴重傷病困擾,可以說東京奧運會之后,王祉怡的身影才開始更多地活躍在高級別賽事中。
在結束的東南亞三站比賽中,王祉怡兩次殺入四強,其中包括新加坡公開賽決賽輸給辛德胡。結果雖然不盡完美,但仔細盤算下來,王祉怡開始慢慢在隊伍里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她在本賽季的成績是除陳雨菲外發(fā)揮最為穩(wěn)定的存在,已經有3次躋身決賽的過往,包括1000級別的印尼公開賽和500級別的新加坡公開賽,以及在菲律賓亞錦賽的奪冠之旅。身為“00后”的王祉怡已經迅速從尤伯杯決賽失利的陰影中走出,用自己在訓練場上的一滴又一滴汗水澆筑通往勝利的大門。
在王祉怡憑借自身實力漸漸沖向臺前的時候,另一位被推上臺前的陸光祖同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故事。
馬來西亞公開賽男單頒獎儀式上,李宗偉驚喜現身,擔任頒獎嘉賓
“努力”、“勤奮”是陸光祖給予外界最為閃亮的標簽。25歲才首次代表中國隊出戰(zhàn)團體賽,對于過往星光熠熠的男單組來說,陸光祖確實有些另類和大器晚成,甚至和同齡的石宇奇對比,他的榮譽簿上亦空空如也。但是,陰差陽錯被推到臺前,甚至一度在團體賽中擔任第一單打,讓此前完全沒有經歷過這些的陸光祖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對于現在相對處于低迷狀態(tài)的男單組來說,對于在國內賽場縱橫馳騁的陸光祖來說,如何能夠扛起肩上的擔子是他當下被廣泛關注的原因。他的隊友李詩灃、翁泓陽和趙俊鵬都有在2022賽季殺入巡回賽決賽甚至奪冠的歷史,壓力之于陸光祖,不可謂不小。
僅從賬面上來說,陸光祖確確實實在成績上落后隊友半個身位,但能夠在馬來西亞大師賽上創(chuàng)造歷史,生涯中第一次殺入500級別賽事四強,對于一向努力、勤奮的他來說,已經是值得肯定的突破。
當下,世界羽聯賽事安排繁密,在同一個地區(qū)連續(xù)舉辦多站賽事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之于國羽那些常年征戰(zhàn)沙場的熟悉面孔來說,合理分配體力、在連續(xù)作戰(zhàn)下保持一如既往的專注已經不在話下。對于年輕人來說,同樣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國羽在2022賽季祭出不少新鮮面孔和組合,很多人缺少在高密度賽事下作戰(zhàn)的經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賽事恰好幫助隊員完成歷練,尤其是張殊賢/鄭雨闖入其中兩站賽事的決賽,證明她們正在一步步逼近心中期待的位置。
六周五站賽事,后三戰(zhàn)馬來西亞公開賽、馬來西亞大師賽和新加坡公開賽連續(xù)進行,加上剛剛經歷的印尼公開賽和印尼大師賽,多數頂尖選手都不能夠變身“鐵人”堅持完整的五站賽事,大多數人選擇放棄最后一站新加坡公開賽,甚至還有諸如安賽龍這樣接連放棄最后兩站賽事的。
印尼男雙獲得五站比賽的三站冠軍,在新加坡更是包攬四強,集團優(yōu)勢相當恐怖
在馬來西亞公開賽送給昔日苦主桃田賢斗兩局11分后,安賽龍瀟灑地轉身陶醉于吉隆坡和新加坡的夜色美景中,丹麥人選擇用最小的消耗收割榮譽的同時,已經在為8月底的世錦賽做著準備。
安賽龍在今年的賽事選擇上頗費心思。他在重拳出擊高級別賽事的同時,在300或500賽事中學會放手,如此一來,既不會把有限的精力浪費在相對積分、獎金較低的賽事中,又能養(yǎng)精蓄銳在高級別賽事中放手一搏。安賽龍選擇了一條和2019年如日中天的桃田賢斗完全不同的道路,日本人在彼時勇奪11冠的同時,足跡遍及不同級別賽事,絲毫不見“挑肥揀瘦”,統統照單全收。如今安賽龍的做法相當成熟和理智,年齡在一天天增長,賽事的選擇更加突顯重要。
在丹麥人適當高掛免戰(zhàn)牌之后,當今男單格局更加顯得混亂不堪。除了能夠一統江湖的安賽龍之外,其余人等開啟大亂斗模式,闖入三站賽事男單四強的12個席位,竟然分別屬于12張不同面孔。除了安賽龍之外,兩位印尼人瓦多約和金廷分別創(chuàng)造各自歷史,前者首次問鼎500級別賽事冠軍,后者更是打破31個月的冠軍荒,激動的印尼人在奪冠剎那怒摔球拍發(fā)泄積蓄已久的壓力。同樣取得突破的還有首次殺入500級別賽事四強的陸光祖,以及首次在本土堅持到賽事最后兩天的世錦賽冠軍駱建佑。
和男單賽場大亂斗不同的是,在其余單項里,能夠最終登上領獎臺的基本仍是熟悉的面孔。鄭思維/黃雅瓊依然在累積著自己的連勝場次,在結束馬來西亞大師賽后,這一數字已經飆升到“30”,距離德差波/沙西麗的33連勝咫尺之遙。
印尼人則彰顯了他們在男雙賽場上無可比擬的實力深度,四對組合包攬新加坡公開賽四強的畫面在歷史上絕無僅有。在本賽季取得冠軍的印尼男雙包括了阿爾菲安/阿迪安托、菲克里/毛拉納、里楊托/雅各布以及新近在新加坡稱王的前世青賽冠軍卡爾南多/馬丁,然而,世界第一吉迪恩/蘇卡姆約和排名第三的老將阿山/亨德拉尚未有冠軍入賬,如果兩對頂尖組合能夠擺脫當下困局,印尼人在男雙的榮譽榜上必定會再添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