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文學博士,創(chuàng)意寫作導師,詩人,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現(xiàn)為上海政法學院中文系講師。曾獲第44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擁有創(chuàng)意寫作教具“編劇大師卡牌”專利。
創(chuàng)意閱讀旅程的第四站,我們將去拜訪一位風趣而博學的故事大師——馮驥才先生。他不僅是作家,還是畫家、民俗學家。他的作品靈感多取自民間傳說、口述史、市井奇聞,帶有筆記小說的韻味。他最擅長以極簡的筆法白描人物,三言兩語就能帶出小人物的傳奇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該書以民國時期天津衛(wèi)為背景,記錄了三教九流各類能人的奇聞趣事。書中每篇故事都短小精悍,起初篇目不多,只是馮先生為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神鞭》積累的素材筆記。后來,因廣受讀者追捧,馮先生越寫越過癮,至今共出了三卷本,合計54篇,記錄了上百個鮮活奇人,累計暢銷接近500萬冊。小說集《俗世奇人》還先后獲得百花文學獎、魯迅文學獎。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這本既叫好又叫座的經(jīng)典作品,請大家在細讀《俗世奇人全本》后(可掃文末的二維碼閱讀),再按照如下導讀問題批注一遍。掌握馮驥才的極簡寫人法,打造屬于自己的奇人博物館。
一? 奇型:如何運用白描手法寫活人物?
《俗世奇人》的語言凝練傳神,三言兩語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外在特征。試著摘取每個篇目中的外貌描寫語句,總結(jié)一下作者是如何做到以白描的手法“活畫人物”的。這些奇型之人,他們的外表中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在此基礎上,選取你身邊的熟人,嘗試運用類似的白描手法進行仿寫,寫出亮點。
首先,馮驥才充分運用了白描手法,或者說漫畫的形式,以準確的形容詞“畫”出人物的造型特征。
先畫輪廓:身高、身材比例、胖瘦、膚色等。再畫細節(jié):臉型、眼睛、嘴巴、鼻子、眉毛、耳朵、頭發(fā)、手腳、胎記、傷疤等。描摹時,惜墨如金,能用一個字形容,絕不用兩個字,能用四字短語,絕不用長句。這種表述方式借鑒了文言文的文風,頗有《史記》《世說新語》的韻味?,F(xiàn)摘錄幾則,作為案例:
《青云樓主》中,寫工于書畫的青云樓主:“臉窄身薄,皮黃肉干,胳膊大腿又細又長。”連用七個形容詞,勾勒出一副瘦削頎長的文人造型。又寫前來看書法的洋人:“禿頭鼓眼大胡子,胡子里頭瞧不見嘴?!边@里做了頭部特寫,強調(diào)其絡腮胡異常濃密的典型特征,活靈活現(xiàn)。
《小楊月樓義結(jié)李金鏊》中,寫李金鏊:“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賽門寬,老臉老皮,胡子拉碴?!敝话酌枇松砀?、肩膀、皮膚和胡須四個點,便將高大的、充滿江湖滄桑氣質(zhì)的黑道大哥形象寫活了。
《絕盜》中,寫蹬車的老頭:“骨瘦肉緊,皮黑牙黃,小腿肚子賽兩個鐵球,一望便知是個長年蹬車的車夫?!崩宪嚪蝼詈诰?,但長年蹬車使得小腿肚子壯碩無比,真實而貼切。
《小達子》中,寫做賊的小達子:“其貌不揚,短脖短腿,灰眼灰皮?!倍绦〉纳硇?,灰色的皮膚,寫出了賊頭賊腦的氣質(zhì)。
《大回》中,寫大回:“大回姓回,人高馬大,手大腳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敝挥靡粋€普通的“大”字,就寫出了大回“沒有特點的特點”。這就是極簡的魅力,讓人想到王維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只用“直”和“圓”如此普通的形容詞,卻寫出了大漠奇景的神韻。
《皮大嘴》中,寫相聲演員皮大嘴:“單看模樣就可樂。個子高又瘦,手小腳小腦瓜小。圓圓小腦袋像桿子上掛的小燈籠,更怪的是——嘴大?!备叽笊聿?,但卻四肢短小,頭小卻嘴大。如此不合比例的身材、不合比例的五官,確實適合逗人笑。
其次,作者還特別擅長使用新奇、夸張的比喻,將人物造型的奇特之處進一步放大,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例如《青云樓主》里,為了強調(diào)“瘦黃皮膚”,作者用的比喻是:“遠瞧賽幾根竹竿子上晾著的一張豆皮?!薄缎∵_子》中,為了強調(diào)小達子的“矮小靈活”,用的比喻是:“軟綿綿賽塊烤山芋;站著賽個影子,走路賽一道煙兒,人說這種人天生是當賊的材料?!薄兑魂囷L》中,為了強調(diào)山東摔跤手的“高大強壯”,連用了幾個比喻:“個子大賽面墻,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頭圓臉冒紅光;渾身的肌肉一使勁,好比上上下下到處是肉球,再動兩下,肉球滿身亂滾。”令人震驚又感覺有趣。
除了描摹身形五官,作者也會補充其他細節(jié),例如衣著、配飾等信息,以此來彰顯身份或性格。
例如《小楊月樓義結(jié)李金鏊》中,李金鏊的穿著寬大樸素,不拘小節(jié):“那件灰布大褂,足夠改成個大床單,上邊還油了幾塊。”而李金鏊打量來客小楊月樓,則是:“一身春綢褲褂,白絲襪子,黑禮服呢鞋,頭戴一頂細辮巴拿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畫的斑竹折扇。”這是一副精致得體又有品位的藝術家形象,同時也能體現(xiàn)小楊月樓的斯文和謙和。
在《藍眼》中,藍眼的外號:“來源于他的近視鏡,鏡片厚得賽瓶底,顏色發(fā)藍,看上去真賽一雙藍眼。”藍眼辨別古玩字畫真假的本領,也是靠這副眼鏡體現(xiàn)的:“看假畫,雙眼無神;看真畫,一道藍光?!?/p>
現(xiàn)在,你可以試著借用馮驥才的白描手法,以文字漫畫的風格速寫一下身邊的朋友、老師、親戚、鄰居,看看你是否能夠運用極簡的形容詞抓住他們的亮點,并以新奇的比喻讓這個亮點深入人心。寫完后再檢查一下,補充一些細節(jié)。經(jīng)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你對描寫人物就會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了。
二 奇才:如何通過故事展現(xiàn)奇人的絕活?
《俗世奇人》前言中寫道:“民間奇人涌,我筆何以禁?張王李趙劉,眾生非蟻民,定睛從中看,人人一尊神?!泵總€奇人都有令人稱神的絕活。如果你要為每個奇人制作一張宣傳海報,每張海報上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絕活,你要怎么寫?作者選取了怎樣的瞬間,或者段子來表現(xiàn)人物的絕活?這些奇人故事有哪些共同點?如果讓你續(xù)寫某個奇人的故事,你準備怎么寫?
《俗世奇人》中每篇篇幅都很短,但是信息量密集。馮驥才總能用一兩則最典型的故事把奇人的神采寫活。這些故事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和揀選的,一般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充分運用動詞,細描奇人展示絕活的過程。
例如《刷子李》中,寫粉刷匠人刷漿的過程,簡直就像看一場嘆為觀止的舞蹈:“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p>
《泥人張》里,寫捏泥人的手法迅捷、嫻熟,捏出的泥人令人稱絕:“左手伸到桌子下邊,打鞋底下?lián)赶乱粔K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的手還靈巧。”
第二種,提出難題,展示奇人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戰(zhàn)。
例如《張大力》中,張大力輕松舉起他人誰都無法舉起的大石鎖:“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輕輕一撼,竟然搖動起來,而且賽搖一個竹籃子……只見他手握鎖把,腰一挺勁,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胳膊筆直不彎,臉上笑容滿面,好賽舉著一大把花兒!”
《大回》中,大回想要哪種魚就專上哪種魚;他還能釣完公魚釣母魚,一對對地往上釣。能釣王八,也能釣上除非把池子抽干才能找到的系著三條紅繩的鯉魚。
第三種,巧用對比,通過“強中自有強中手”的比拼,展示傳奇好戲。
《俗世奇人》中,寫了很多關于奇人爭霸的故事,通過對比,層層推進,展示出真正的高手。例如《藍眼》中,一眼就能辨出字畫真?zhèn)蔚乃{眼,卻敗在了造假畫的黃三爺手中,中了高人圈套;《黃金指》中,自視甚高的指畫藝人黃金指,見了用氣作畫的錢二爺和用舌作畫的唐四爺,只能甘拜下風。
你可以采取這三種方法,續(xù)寫《俗世奇人》的故事,或者寫一寫你身邊的奇人,為他們?nèi)∫粋€響亮有趣的外號,寫出他們的傳奇故事。
三 奇情:如何通過極致手法寫出奇人性格?
《俗世奇人》中,除了寫奇型之人和奇才之人,還寫了不少性情奇特的人,他們要么癡迷于某物,要么有怪誕的性格,令人印象深刻。請你找出這些人,描述一下他們的性格,想一想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講述了什么故事,來刻畫這些“癡人”“怪人”的?
作者常用三種手法刻畫奇人性情。
第一種,選取特別的視角,巧妙寫出奇人眼中的世界。
例如《認牙》中治牙的華大夫,醫(yī)術高明,但卻是個臉盲:“他記不住人,不是毛病,因為他不記人,只記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醫(yī)術還能不高?”
第二種,推到極致,寫出奇人的可愛之處。
例如《酒婆》中,寫酒婆常年酗酒,飲酒快,且不醉,醉態(tài)就像行為藝術:“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飲而盡,不貪解饞,只求酒勁。她接過酒碗,舉手揚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賽倒進酒桶。待這婆子兩腳一出門坎,就賽在地上畫天書了?!薄恶R二》中,寫馬二“好模仿”的性格,能夠達到學誰像誰,甚是可愛:“從市長、要人、富賈、名流,至少七八位都給馬二學得活靈活現(xiàn),尤其再配上這些名人要人一兩個段子,一走一站一笑一招手一齜牙,學誰像誰學誰是誰,能夠亂真。”
第三種,巧用對比,營造喜劇情境,深化奇人的性格特點。
例如《冷臉》中,為了強調(diào)冷臉從來不笑的怪誕性格,將故事放置在相聲茶館:“他那張臉就像用鐵皮敲出來的盤子,又黑又硬,賽個鐵面人。不會笑是怪人,怪人還有更怪的事,就是好聽相聲,怪不怪事?聽相聲就為了笑,他不笑聽相聲為了嘛?練笑嗎?誰也弄不明白?!?/p>
四 反諷與思辨:體會傳奇背后的民間智慧
《俗世奇人》中,并沒有對每個奇人都采取稱贊的態(tài)度。作者既寫了奇人故事,又通過故事展示了奇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些主題是反諷的,有些結(jié)尾是開放式引人反思的。試著細讀每篇的開頭和結(jié)尾,想一想作者從中表現(xiàn)了怎樣的民間智慧?
整體來說,作者對奇人的能耐是稱贊的態(tài)度,并且從中領悟出這些奇人也是源于熟能生巧和貴在琢磨,例如《認牙》《四十八樣》兩篇。有些篇目是反諷,諷刺了歪門邪道,有勸人向善、向真的主題,例如《死鳥》《馬二》《釣雞》等篇目。
還有些篇目的主題提供了讓人反思和討論的空間,比如《大回》中寫:“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再大的能耐也無法抵御無常的命運,這是一種悲觀的宿命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能耐再大也不能因此驕傲,而應該把這當作一種修行,時常反思,否則自己也會被能耐所害,是一種辯證的人生態(tài)度。再比如《蘇七塊》中,蘇大夫定的先交七塊銀元才肯瞧病的規(guī)矩,似乎不符合懸壺濟世的醫(yī)德,但這背后是情理之爭,或者原則和人情之間的辯證關系,也值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