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 布琳
你還記得嗎?幾個月前,我和布琳登上了前往南方大陸的帆船,幾天旅途下來,我倆都有點“灰頭土臉”。這一路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別急,我這就公布我倆的航海日記,解開你心中的謎團。
在古代,如果缺乏淡水,海員們可以加熱裝有海水的密封容器,獲取冷凝后的淡水。
A.E.996年6月24日
我們登上了一艘雙桅橫帆船,據說這種船的航速快,機動性強,被廣泛用作戰(zhàn)船和商船。船員們飽經風霜,船長看上去也兇巴巴的——畢竟海上的條件艱苦,船長必須嚴厲起來才能讓船員們保持紀律性。
由于新鮮的食物被供應給了頭等艙的客人們,我們的晚餐只有咸牛肉和面包干這類容易保存的食物。布琳告訴我,這是因為在船上儲存食物比陸地上困難,經常會遇到通風不良和積水問題,導致食物變質。船員們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他們由于長期吃不到新鮮水果和蔬菜,導致缺乏維生素C,很容易患上壞血癥。嗯,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沒有吃到海鮮大餐,我還是要打差評!
比起食物的好壞,我更關心這艘船有沒有偏離航向,以及是否安全。但愿在瞭望臺上負責觀測的船員不會打瞌睡,因為他的雙眼關系著這艘船的安?!h處的烏云、驚慌的海鳥、異常的波浪和天邊的閃電,這些反常的情況都可能是風暴來臨的前兆,只有他可以更早地發(fā)現這一切,并及時發(fā)出預警。
除了自然條件,航線也會受到不同國家經濟條件的影響,為了避開高額的通行費和稅收,有時候繞遠路反而更便宜。
A.E.996年6月25日
今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海龍卷襲擊了我們。為了躲避風暴,船長不得不緊急調整了航線。多虧了強大的風帆和船員們熟練的操縱技術,讓帆船可以將各種風向的風利用起來,即便是逆風,也可以通過走“之”字形路線前進。真是太酷了!不過船長說,這樣做太費勁了,只利用季風和洋流航行才是王道。所以我們還需要盡快調整,回到正確的航線上。
隨后,船員們還利用牽著重物的繩子測量水深,似乎是為了判斷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然而,即便繩子放到了盡頭,重物也沒有碰到海底。不知道為什么,船長的表情似乎十分擔憂……
一般而言,正對逆風左右各45°是帆船的禁航區(qū)。如果船頭朝向這個區(qū)域,你的船就會因為失去動力而停下。
多虧船員們注意到了雷雨云,我們才避開了海龍卷。這種發(fā)生于海面上的龍卷風,上端與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海龍卷的內部風速極大,能把船只和海水吸入空中。我們在東方航路可沒見過這么可怕的現象,因此我急忙把艾科拉回了船艙。
混亂過后,為了回到正確的航線,船員們拿出了羅盤和六分儀,借助磁場和星星來判斷方位。除了用系著重物的繩子測量水深,船員們還站在船頭,將一塊木板扔進水里,通過木板從船頭漂到船尾的時間來推算航速。結合航向、航速以及航行的時間,就能在海圖上標出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
經過計算,船長宣布我們很快就能回到正確的航線。不過,當他得知水深的測量結果后,面色突然變得凝重起來。難道這里有什么他害怕的東西?
過去的人們除了用牽星板、六分儀、水浮針等工具導航外,北斗七星也是重要的航向參照物。
A.E.996年6月26日
今天,一只巨大的章魚海怪襲擊了我們!雖然大家一起用魚叉擊退了海怪,但它還是對船體造成了不小的破壞。過去我只聽說過偷獵者在捕鯨時船毀人亡的事件,還有一些受過傷害的鯨會為了報復人類而主動攻擊船只。但這些都很罕見,大部分情況下,船只和海洋生物可能只是意外撞擊,或者漁船上的鮮魚吸引了它們的注意。
這就是傳說中的深海怪獸克拉肯嗎?怪不得昨天船長發(fā)現船只進入深水區(qū)后那么擔心。海洋里有不少生物都會對船只造成危害,比如鯊魚靠嗅覺和觸覺來滿足好奇心,有時可能會把船當作食物來啃一口嘗嘗。
不過,據船長說,一些小型海洋生物對船只的危害可能更大。比如,藤壺會大量附著在船體上,讓船只變得更加沉重,吃水更深,可能撞上暗礁;而被稱為海上白蟻的船蛆可以鉆進木頭里,破壞船身??磥淼瓤堪逗螅瑔T們除了維修船只,還得清理這些不速之客。
克拉肯是北歐神話中的海怪,原型可能是巨型章魚或大王烏賊。在現實中,最常見的巨型“海怪”其實是鯨。1820年,一艘捕鯨船在一頭鯨的襲擊下沉沒,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正是受這起事件的啟發(fā),寫下了名著《白鯨》。
A.E.996年6月27日
我們終于靠岸了!經歷了難吃的食物、風暴、海怪后,我們的航海日記至此也告一段落。對于我們而言,航海日記的意義只是記錄旅途中的新鮮事;但船員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必須把航行中發(fā)生的所有事件寫成航海日志——這可是反映船舶航行實際情況的原始記錄,通過它,你就能了解一艘船的全部經歷。當然,要論有趣程度,還是我們的航海日記更勝一籌啦!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