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方衛(wèi)平
孩子是天生的閱讀愛好者,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天生就會自己讀書。早期親子閱讀中,家長的細心準備和幫助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孩子順利走向閱讀世界的必要鋪墊。
在孩子日?;顒拥闹饕獏^(qū)域,留出一個小小的書架空間。空間不必大,但要專門用來放書。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從這個架子上取下的叫作書的“玩具”,跟別的玩具有不一樣的“玩”法。在適合閱讀活動的情形下,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從書架上挑選最想讀的書。讀完后,讓孩子看到大人怎樣把書放回書架,或者抱著孩子,引導和鼓勵他自己把書放到架子上。
育兒生活既充滿樂趣和驚喜,也充滿緊張和焦慮。家長不要把早期閱讀變成育兒生活的另一重焦慮。對孩子來說,閱讀應該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下開展。對父母來說也是如此,它尤其不應成為大人的一件困難的、不情愿的作業(yè)。年幼的孩子,可以非常敏銳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緒。當我們把跟孩子一起閱讀當作一項早教任務,懷著或多或少的焦慮和急切為孩子取來一本書,孩子很可能會抗拒這個活動。這種抗拒又會反過來加強成人隱在的焦慮。這是應該引起警惕的。
當我們感到自己還沒有為親子共讀做好準備的時候,不妨想一想,我們準備給孩子看的那些書,對我們自己來說有吸引力嗎?
想讓孩子喜歡的,首先應該是我們自己喜歡的,而不是拿來應付“什么也不懂”的孩子的。一本幼兒讀物,并不是只要顏色鮮亮、圖片抓眼、文字簡單就可以了,它的色彩、構圖、語言表達等是不是符合成人的審美判斷和期待,也應該成為我們?yōu)橛變哼x擇讀物的重要標準。有時候,同樣是幼兒書,在藝術的考慮和表現(xiàn)方面卻有天壤之別。有的書從插圖、文字到裝幀的整體與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作者和編輯團隊高超的藝術觀念與水平;那些用簡單的電腦灌色技術方便地制作出來的簡陋插圖,用隨意脫口、缺乏準確和嚴謹?shù)脑~句完成的簡陋表達,則是幼兒讀物中的劣質品。
一本令成人感到賞心悅目的幼兒書,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翻開它的那一刻,感到的不僅是陪伴孩子閱讀的快樂,也是對一本好書的美妙期待。孩子會感受到這種雙重的愉悅,也會從父母的榜樣中進一步領略閱讀的內在樂趣。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明顯感到他對書本或者讀書這件事缺乏興趣,可能是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起閱讀的習慣,或者因為他的注意力長度還不夠,或者所讀之書不能引起他的足夠興趣。這時候,除了換一本書,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陪伴孩子讀書,有時候,是我們把書本里的內容讀給他聽,但也有很多時候,“照本宣科”的方法并不適合。當孩子表現(xiàn)出對書本的不耐煩,不妨適時地對文本進行增減改動,以提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學者劉緒源談到他與孫女共讀圖畫書的經驗,便舉到這樣一個例子:
比如那本《拉》,是講孩子大便的,娃娃很能理解,但興趣不是太大。我在講小熊一次次找?guī)⒃絹碓街睍r,增加了“噔噔噔噔”的跑步聲。原文是小熊邊跑邊自語:“拉,拉,去廁所拉?!蔽以谶@后面加上“噔噔噔噔”的象聲詞,她立刻興趣大增,咯咯咯咯笑個不住,以后每回都要先講這一本,而且每講必笑,屢試不爽。
在這個例子中,“噔噔噔噔”四字的加入,極大地增添了文本角色與場景的動作感,比之“小熊邊跑邊自言自語”的第三人稱客觀描繪,“噔噔噔噔”是具有親身參與感的聽覺講述,生動地渲染出小熊急著去廁所的感覺,在聲音上也具有一定的幽默性,因此引起了孩子的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能夠閱讀的故事長度有明顯增加,書本的文字也會變得復雜一些。根據(jù)孩子現(xiàn)有的語言能力,將過于復雜的表達簡單化,過于書面的表達口語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維持閱讀的注意力水平。當書中的文字不能有效牽引孩子的注意力時,甚至不妨把這些文字暫時拋開,和孩子一起去發(fā)現(xiàn)畫面上的有趣內容。有時也可以圍繞畫面內容向孩子提問,通過問答的互動,適時把孩子的注意拉回來。
接受美學認為,文學作品的意義有一半是由其讀者創(chuàng)造的,在讀者介入之前,作品只存在了一半。幼兒階段的親子共讀生動地體現(xiàn)了這種讀者參與文學意義生產與塑造的現(xiàn)象。
有的家長或許會擔心,對書本文字的這種改編,會不會影響孩子接受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和文學?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首先,這個時候,孩子的興趣比規(guī)范更重要。其次,成人有意識的即興改編在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與生動方面,往往并不遜于原文。再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接受水平的提升,我們很快就會回到原文本的完整閱讀。當孩子發(fā)展起充足的耐心和興趣來參與具有一定長度的閱讀活動,這樣的改編階段也就基本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