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傍晚兒子放學,我去幼兒園接他。見了我,兒子忍不住哭訴:“老師上課提問時,如果我不回答問題,小明說我一定不知道答案。我不服氣,今天就回答了好幾個問題。結果糖糖又說問題都被我答了。為什么不管我怎么做,總有人不喜歡我?”
兒子的疑惑,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從前。高一那會兒,我暗戀一個男生,打聽到他喜歡身材苗條的女孩子時,體重120多斤的我每天跑步5000米,立志三個月內把體重減下來。沒多久,見我每天雷打不動地在操場上跑,有同學說我為愛減肥好勵志,也有同學說我再跑也痩不到哪里去。我陷入了迷茫。
2017年,我學寫紀實稿時,用心研究雜志風格,當我把成績發(fā)在微信朋友圈時,有人夸我好厲害,有人說才寫幾篇小文章而已。我再次陷入了迷茫。
每次迷茫的時候,我都會去書里找答案。有一天,我讀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散文《吃的恥辱》,里面說了一件事:有一次,莫言請大家吃飯,酒足飯飽后,餐桌上還剩很多烤鴨,莫言覺得浪費食物不好,就坐在那大口大口地吃著,人家嘲笑他要把請客吃飯的錢全部都吃回去。莫言頓覺臉上火辣辣的,像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春節(jié)回家時,莫言和母親說起這件事。母親說人活一口氣,下次請別人吃飯前,要記得先吃兩個饅頭、喝一碗水。莫言果真按照母親說的做了,在飯前往肚里墊了很多東西。結果開席時,他一點也不餓,就小口小口地吃飯,可又有人嘲笑他吃飯這么矜持這么裝。
讀完文章后,我沉思良久:莫言吃得多,有人有說他是想把錢吃回去;吃得少,有人又說他裝模作樣。原來,一個人怎么做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我的迷茫煙消云散。
復旦名師陳果曾經說過:“不管你活成什么樣,總有人不喜歡你。所以當你活成真實的你自己時,還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是你會更喜歡你自己?!?/p>
多年后,我回頭一看:日跑5000米,沒有讓我與暗戀的男生牽手,但我收獲了更健康的身體;寫紀實稿,沒有讓我名利雙收,但我在采訪的過程中見到了世間百態(tài),活得更通透。我更喜歡這樣的自己。
編輯 | 饒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