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 李滿亮 張松宇
摘要:“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是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其中一個賽道,也是同期舉辦的實踐活動。就其意義和影響來看,它更是一堂全國最大的思政課,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實踐育人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北疆青年公益聯盟為例,從思政教育、實踐育人兩個方面探索高職生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價值。
關鍵詞: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價值;北疆青年公益聯盟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37
“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簡稱“紅旅”)是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的一個賽道。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紅旅”大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從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賽開始增設“紅旅”賽道,要求參加“紅旅”賽道的項目必須參加“紅旅”實踐活動,在評審維度上強調項目的社會貢獻和公益價值。
1案例分析——北疆青年公益聯盟
1.1項目簡介
作為祖國北疆學生公益行業(y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北疆青年公益聯盟致力于傳播正能量的、人人參與的公益文化,搭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益平臺,推動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匯聚學生力量,詮釋公益真諦”為服務宗旨,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開啟公益之路,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三觀”,幫助其順利成長成才,為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多種實踐機會。
項目的培育與心路歷程分四個階段。萌芽:2014年,劉昕在錫林浩特市一中初二年級,參加患尿毒癥學生募捐活動。該學生家境貧寒,沒有錢做手術,父母非常著急??吹酵g人遭受疾病折磨,劉昕深感同情,組織同學撰寫愛心捐款倡議書,通過班級走訪等形式在15天內共籌集5萬元,送到患病同學父母手中,暫時渡過難關。此次募捐活動成了劉昕人生的轉折點,觸發(fā)愛心,創(chuàng)建“錫盟青年學生義工協會”。探索:協會在實踐中遇到許多困難,諸如資金缺乏、人力不足等問題,一度迷茫是否要堅持下去。成長:2018年,劉昕就讀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年級,聯合學院青志協會及內蒙古各高校學生志愿者,創(chuàng)建“北疆青年公益聯盟”,強強聯合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取得了諸多成效。堅定:劉昕大三在讀,北疆青年聯盟活動收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關心與支持,社會反響強烈,更加堅定了劉昕帶領團隊開展聯盟公益活動的信心。
1.2公益模式
1.2.1“3151”實踐模式
北疆青年以3151模式開展公益實踐活動。即3支團隊在內蒙古1個服務地區(qū),開展5類公益活動,形成1套完善的學生公益服務體系。在開展相關活動時,還積極與其他公益組織和企業(yè)單位進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產生倍增效應。5類公益活動如下:(1)助老扶老。解決空巢老人缺乏關愛、老無所依的問題。立足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孤獨、缺乏關愛的空巢老人日益增加的社會現狀,北疆青年開展了20余期助老扶老活動,通過走進社區(qū)、敬老院等,累計幫助800余位老人,捐款捐物折現40000元,為部分困難、空巢老人帶來關愛,提供生活幫助。(2)扶貧扶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缺乏關愛和陪伴的問題。立足農村牧區(qū)留守兒童數量在逐年增加的社會現狀,北疆青年開展扶智系列活動,走進呼市東辰等10所學校,開展第二課堂2000余期,捐贈衣物書籍等價值約35000元,受益人數達20000,為留守兒童帶來關愛和陪伴。(3)環(huán)境保護。解決旅游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為了提高公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huán)保意識,北疆青年組織約10000人參與100多次環(huán)保活動,清理了約50噸垃圾,用行動增強了人們環(huán)保意識,帶動了游客形成文明旅行的習慣。(4)祭奠英烈。祭奠英烈活動是一堂鮮活的黨史教育課,它傳承和弘揚了紅色革命精神。北疆青年共舉辦烈士陵園掃墓志愿服務活動100余期,參與志愿者人數達10000,讓紅色基因在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中融入青年學子的血脈。(5)疫情防控。2020年疫情期間,北疆青年聯合4個社會組織以及錫林浩特團市委82名志愿者共200人,在5個街道13個社區(qū)共同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累計240小時,為社區(qū)安全保駕護航。
1.2.2“5步法”實施路徑
從活動籌備、開展以及收尾的進程來看,遵循“5步法”實施路徑。(1)準備:公益實踐活動需要從被服務者真實需求出發(fā),這些需求需要志愿者通過觀察、體驗、訪談等去發(fā)現,然后聚焦到一個需求痛點,針對性地制定活動方案和目標。(2)服務實踐:此階段志愿者直接參與服務,被服務對象獲得需求,志愿者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鍛煉。(3)反思:此階段是幫助志愿者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志愿者將服務實踐活動的所知所感與最初的認知進行比較,將收獲的體驗、知識、技能及時沉淀,更好的指導未來的實踐活動。(4)評估:督促志愿者完成活動目標和個人成長目標,并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優(yōu)化下一個活動。(5)自我成長: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志愿者一方面思考自己所發(fā)現和經歷的一些現象和過程,另一方面回顧自己在活動執(zhí)行時所不足的地方,促進志愿者不斷地成熟成長。
1.2.3組織構架
北疆青年公益聯盟實行協會會長負責制。以錫盟青年學生義工協會為活動開展主體方,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青志協會和內蒙古各高校學生志愿者為活動開展協辦方。
1.3社會反響
8年的公益之路,憑借著一份無私的愛與堅強的信念,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北疆青年,并且加入北疆青年。劉昕也獲得騰訊、搜狐、中國大學生在線網、錫盟電視臺、內蒙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團中央等各級主流媒體的總計成千上萬條宣傳報道,并在全國推廣志愿服務精神。劉昕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全國“最美中職生標兵”、自治區(qū)“桃李之星”“三好學生”“錫林浩特美德少年”等多項榮譽稱號。項目“錫盟青年volunteer學生義工協會”獲得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qū)“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紅旅”賽道銀獎。
2價值分析
北疆青年志愿者認為,志愿服務是幫助同學們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有效途徑。在公益的道路上有家人的理解、同學朋友的支持;公益活動中能收獲到真知摯友,能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周圍人,喚醒每個人的善良;能在付出中學會珍惜,學會尊重、學會感恩;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那是影響人一生的靈魂深處的信仰。
2.1幫助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8年的公益之路,北疆青年公益聯盟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倡導“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服務精神,傳播“愛在內蒙,在我身邊”的互助理念,開展志愿無償的社會服務,助力解決各類社會問題,培養(yǎng)了廣大青年學生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崇高品質,有效促進了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了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順利成長成才。
志愿者收獲了各項榮譽,包括優(yōu)秀志愿者300名、優(yōu)秀工作者200名、優(yōu)秀共青團員150名、優(yōu)秀團干部100名。志愿者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現有入黨積極分子198名,預備黨員28名,正式黨員20名。2021年志愿者王炳森收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感謝信。
2.2引領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紅旅”作為全國最大的一堂思政課,“紅”在思政教育,“旅”在實踐育人。北疆青年依托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團委,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品德修養(yǎng)。北疆青年公益聯盟8年累計吸引2800余人加入社工崗位,扎根北疆,點亮自己,照亮他人。
3結論
公益實踐活動對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產生重要引領作用:(1)通過構建長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益組織機構,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在黨的領導和共青團具體指導下,實現志愿服務的穩(wěn)定化和長效性發(fā)展,成為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實踐育人的有效平臺和有力依托。(2)通過拓展志愿活動的廣度、深度和社會影響力,可以將愛心公益?zhèn)鞑サ?。更廣大的受益群體,使社會弱勢群體和主流價值觀得到社會各界更普遍的關注、關心和支持,推動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雙.思政視域下大學生參與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創(chuàng)業(yè)賽對高校資助育人發(fā)展啟示研究[J].智庫時代,2018,(42):88-92.
[2]李文斌,蘇娟,王雙蕊.雙創(chuàng)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礎、動力與策略[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4):90-94.
[3]馮梅.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及其價值研究[J].智庫時代,2019,(27):69-70.
基金項目:2020年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視域下高職院校立德樹人與校園活動融通的實踐研究”(NJDRW2021);2019年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科學研究項目“互聯網+大學生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模式研究”(NJDRW1911)。
作者簡介:蓮花(1982-),女,蒙古族,內蒙古烏蘭浩特人,碩士,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