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芝
記憶中,三十多年沒去過鳳凰山了。知道如今的鳳凰山已經(jīng)今非昔比,很想去看看,卻因瑣事纏身,始終未能如愿。但每次驅(qū)車北新干道,路過鳳凰山時,總能勾起我的回憶。
鳳凰山,地處成都北郊,離城六公里。據(jù)說,鳳凰山是因由首尾相顧的兩座山頭組成,遠觀如鳳凰展翅而得名。
鳳凰山歷史悠遠,如錦似繡。山上翠竹濃蔭,果林棋布;山下鳳凰河、東風渠環(huán)山而繞,流水淙淙。鳳凰山,一直是人們踏青休閑的好去處。
而我與鳳凰山的情緣,則是源于兒子。
兒子小時候愛放風箏,而我們大院里根本沒有空曠之地。要放風箏,只能去郊外。我們住在北門,去鳳凰山既近又方便。毫無懸念,鳳凰山成了我們的首選。因此,每至早春,當一縷春風剛剛剪開楊柳枝條,尚未適合放風箏時,在兒子的催促下,我們的鳳凰山風箏行就開始了。
那時,每至周末,上幼兒園的兒子,就會性急地吵著鬧著,要去鳳凰山放風箏。我和他爸爸,只好放下家務事,帶著他,帶著風箏,拼命擠上公交車,下車以后再步行。一路辛苦,一路歡笑,到鳳凰山放飛風箏。
到了鳳凰山,我們就直奔軍用機場旁邊那塊大草坪。說是草坪,其實就是一大塊地勢相對平坦的野草地。野草雖然綠綠的,彰顯著生命的蓬勃,但長得很雜亂,高的高,低的低。唯一誘人的,是草叢里長著的那些不知名的小野花。這些小小的野花,并不懼怕早春凜冽的寒風,它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迎著風,搖曳著身姿,一心想與不遠處那幾棵剛剛吐出綠芽的桃樹爭春。這些五顏六色的小野花,星星點點地落在綠草叢中,不知道是花點綴了草,還是草襯托了花。
不過,這塊草坪是極適合放風箏的。那時候,每到春季,這塊草坪便熱鬧起來,到處都是放風箏的人。只見大人們帶著娃娃,和娃娃一起拉著、追著風箏,跑來跑去。孩子們笑著、跳著,整個草坪都被歡樂包圍了。
“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別以為春天到了,風就一定是暖的。早春時節(jié),鳳凰山的風依然刺骨,可是,兒子才不管那么多呢,剛到鳳凰山,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他就興奮地雀躍著、蹦跳著,扯著嗓子,叫他爸爸趕緊把風箏拿出來。于是,父子倆在草坪上一邊放著風箏的線,一邊隨著在天空翻飛的風箏,奔跑著、歡笑著,匯入了沸騰的人群。
我坐在一旁,看著他們。偶爾,一陣寒風吹來,涼涼的。身上有些冷,但心里是暖的。
一轉(zhuǎn)眼,到了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此時,太陽暖了,鳳凰山的風也暖了。在暖風中,我常常趁他們父子倆在草坪上忙著放風箏的工夫,獨自溜到那一大片桃林里,去觀賞怒放的桃花。
春已暖,桃花開得正艷。滿樹滿枝頭,一朵朵,一簇簇,一團團,煞是惹眼。鳳凰山的桃花多為紅色和粉色的花瓣,夾雜著些許白色。一眼望去,仿佛是一片粉紅的云霞,暈染了鳳和凰的翅羽。它的美麗令人心醉,它的芬芳沁人心脾。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蔽覑矍我膊粻幋旱拿坊?,也愛嬌艷欲滴的桃花。徜徉在這片粉紅的花海中,眼里是“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見如云滿目光”;而腳下踩的不是無情物,而是繽紛的落紅化作的春泥。風過處,身心皆暖。我不由得問自己:“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一時間,我仿佛和美麗的花兒融為了一體,和鳳凰山溫暖的春風融為了一體,心情不由得豁然開朗、身心怡然,什么煩惱、什么不快,都統(tǒng)統(tǒng)拋到腦后去了。
那時候,每到周六,下班回家后,匆匆吃完晚飯,我們就趕緊洗衣服、拖地、收拾屋子……急急忙忙做完家務,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帶著兒子,帶著風箏,又是一路擠車,一路辛苦,一路歡笑地去往鳳凰山,放飛風箏、踏青游玩,待上一整天。從早春至暮春,每個周六周日,我們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
如今,兒子已經(jīng)長大,但春到鳳凰山,情暖鳳凰山的日子,仍在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