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登山,常有人問,到山頂還有多遠?
如果是剛入山不久,攀爬不過百階,就有人發(fā)問,到山頂還有多遠?這人,多半對爬山本來就有畏懼,心里猶疑著到底值不值得那么辛苦地爬上去,這時候,你若告訴他,剛開始爬,早著呢。他正好給自己一個臺階下,抬頭望一眼山頂,幽幽地說,算了,不爬了。
到了半山腰,問的人最多,到山頂還有多遠?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體力和毅力,這會兒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可是,山頂似乎還是遙不可及。這是爬山最艱難的一段,克服過去了,往往能成功登頂,但也有很多人,就是在這個半途打了退堂鼓,使前功盡棄?;卮鸷苤匾?。倘若你輕松地告訴他,已經(jīng)爬了一半多了,快到山頂了,就會給他很大信心;若你無力而同情地告訴他,快一半了吧,則讓他對后半程充滿了恐懼。
拐個彎,就到山頂了,這時候,還會有人上氣不接下氣地問,到山頂還有多遠?這時候的人,皆已疲憊不堪,到了極限。但你告訴它,拐個彎就到了,猶如打了一針興奮劑,剛剛還疲塌無力的雙腳,立即又虎虎生風,仿佛有了無窮的力量。也有人好開玩笑,偏要逗逗他,早呢,慢慢爬吧。登山者最后那點兒力氣和信心,像漏氣的皮球一樣,瞬間癟了。你趕緊告訴他,逗你呢,拐過這個彎就到山頂了。真的?真的!力量重又回到他的身上。
到山頂還有多遠?第一次爬一座山,很多人都會發(fā)問。那么,如果是你,你會問什么人?
問的最多的,是正下山的人。他們剛剛從山頂下來,個個像凱旋的英雄,對剛剛爬過的山路,當然最有發(fā)言權。
不過,同樣是剛下山的人,問不同的人,答案和效果,也不一樣。
最好是問與自己差不多的同齡人。同齡人,體力差不多,耐受力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感覺也差不多。他告訴你還有多遠到山頂,往往是最接近你的體力、耐力和信心的答案。
同樣在半山腰,你問一個體格健碩的人,他會簡潔而有力地告訴你,快了。如果問的是一個病怏怏的或顯然體力不支的人,他就會有氣無力地告訴你,早著呢。每個人的回答里,其實都帶著自己的感受。
也有可能是這樣的,你問的那個人,是一個自己心生畏懼,或體力不逮,而半途折返的人。他自己都沒有爬到山頂,如何告訴你,到底還有多遠呢?他自己都沒有信心了,如何傳遞一點力量給你呢?
問一個與你一樣爬山的人,還是問一個生活或工作在這座山里的人?
很多人會選擇問生活或工作在山里的人,他們對山里的每條路都了如指掌,能準確地告訴你,現(xiàn)在處于山的哪個位置,離山頂?shù)降走€有多遠。唯一的問題是,因為生活在山里,天天走山路,他們個個都練就了如履平川的本事,因此,他眼里和腳下的遠近,與你眼里和腳下的遠近,其實是不相等的。而一個游客,一個與你一樣普通的爬山人,感受和感覺,就會很相近。
有人會在問過“到山頂還有多遠”之后,又追問了另一個問題:“山頂好看嗎?”在山頂之上,能看到什么、領略到什么,是只有自己站在山巔之上,才能切身感受、體會到的。別人能告訴你的,永遠是別人的感受。沒有人能告訴你,當你站上山巔,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沒有人能回答,那個只屬于你的境界。
就像沒有人能回答,你的人生是不是精彩。
【原載《聯(lián)誼報》】
插圖 / 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