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混交林營造與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探析

      2022-05-31 09:08:57林中興
      農業(yè)災害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生態(tài)林業(yè)混交林廣西

      摘要 營造混交林是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主要途徑之一。簡單介紹了營造混交林在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中的價值,并結合廣西的地域特點,對基于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混交林營造原則與方案進行了進一步探究,以期為廣西地區(qū)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混交林;生態(tài)林業(yè);廣西

      中圖分類號:S72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2–0188–03

      195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直屬大一型林場——廣西國有七坡林場正式創(chuàng)建。林場位于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qū)內,毗鄰南寧友誼大道。林場當前經營面積41 333.33 hm2,森林蓄積量為3.40×106 m3,森林覆蓋率為85%。近年來,林場森林資源總量穩(wěn)步增加,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成效顯著,但同時存在造林樹種過于單一、樹種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因此,從生態(tài)建設視角入手,探析混交林的營造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混交林營造在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中的價值

      1.1 生態(tài)效益

      樹種的不同導致其根系在土壤內的水平、垂直分布具有一定差異,根系占用空間、吸取養(yǎng)分量也有所不同。通過在同一個區(qū)域內種植不同的樹種(喜光與耐陰混交、吸收根密集與吸收根分散混交、深根性與淺根性混交、速生與慢生混交、前期生長與全年生長混交、喜氮與喜磷混交等),可以充分利用多樹種的空間疊加效應,促使其相互補充、相互利用,以提高特定區(qū)域內的空間利用率和養(yǎng)分利用率。

      混交林具有較為突出的調節(jié)土壤環(huán)境的功效。例如,根據樹種類型的差異,其葉片酸堿度有所不同,一般松針為酸性,水曲柳葉片為中性。若干樹種的葉片掉落到土壤中,可以調節(jié)土壤酸度;再如,相較于純林而言,混交林冠層較厚,風速下降,蒸發(fā)量也下降,葉面積指數處于較高水平,枯落物好量較豐富,成分較復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1.2 經濟效益

      在林木生長過程中,光合產物數量受光合作用葉面積、光照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混交林中光合作用葉面積較大、不同樹種利用光照的時間較長,可以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生長速度較快,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單株材積,提升造林效益。相較于純林而言,尤其是常綠針葉樹與落葉闊葉樹混交林,目的樹種主干可以在次要樹種“輔佐”下積累更多的有機物質,促使林材總蓄積量、生物量高于純林,使主干更加通直、圓滿,在短時間內自然整枝速度更快,干材質量更為優(yōu)良,最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單一樹種營造的純林凋落物量較小,養(yǎng)分歸還土壤的量也較少,枯萎枝干、葉片分解速度較慢,極易導致土壤營養(yǎng)物質吸收、輸出失衡。而混交林凋落物量較大,其發(fā)達的根系可以為微生物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加速葉片枝干分解,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造林期間人工追肥量,間接提高造林效益。

      1.3 防護效益

      林分結構是森林防護效益的決定性因素,而混交林的林冠較之純林更加濃厚,且根系進入土壤更深,枯萎掉落物成分更加豐富,具有較為顯著的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分的作用。

      由于樹種較多,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寄生性昆蟲、菌類、益鳥益獸等天敵數量也有所增加,可以抑制害蟲繁殖和病菌蔓延。久而久之,混交林不僅可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可以改變昆蟲寄居的環(huán)境,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1]。

      混交林特有的水分涵養(yǎng)、生態(tài)環(huán)境調節(jié)功能,使得林區(qū)內土壤的水分含量較高,林分濕度較大,風速較小,枯萎掉落物等多種可燃物著火風險也較小,降低火災發(fā)生概率。同時混交林濃厚的林冠可以抑制雜草生長,阻止火災蔓延。尤其是針闊葉混交林,其特殊的葉冠層結構可以抑制樹冠火和地表火的滋生、蔓延、發(fā)展;而深根性樹種和淺根性樹種混交也可以減輕風害。

      2 基于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混交林營造原則

      2.1 以短養(yǎng)長

      在基于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混交林營造過程中,需要貫徹“以短養(yǎng)長”的原則。即選擇生長短周期、長周期結合的樹種,利用短周期樹種積累的干物質為長周期樹種生長提供營養(yǎng),促使主要造林樹種主干生長通直、圓滿,且自然整枝優(yōu)良,獲得質量更優(yōu)的干材。

      2.2 長短結合

      “長短結合”是基于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混交林營造的核心原則,需要根據各樹種的生物學特性,適當混交,促使各樹種分別在不同層次范圍內占有地上空間、地下空間,并在不同時期利用水分、光能、各種營養(yǎng)物質,形成更加穩(wěn)定的林分結構[2]。

      2.3 樹種多樣

      為了順利打造生態(tài)林業(yè),造林者應盡可能選擇更多的樹種,充分利用多個樹種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積累量和光合產物量,規(guī)避純林生物多樣性下降、林分無法保持持續(xù)生產力、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

      3 基于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的混交林營造方案

      3.1 針闊混交林

      在廣西地區(qū),以馬尾松純林為代表的針葉林較多,單一樹種的針葉林極易引發(fā)地力衰退。隨著連續(xù)栽植次數的增加,單位面積生長量也會不斷下降,不利于松木的可持續(xù)利用。此時,打造針葉闊葉混交林十分有必要。常見的針闊混交林有“杉木+馬尾松”。

      在打造“杉木+馬尾松”混交林時,需要綜合考慮坡位、土壤肥力、坡位等因素,控制杉木與馬尾松的混交比例為8∶2或7∶3。一般在空氣溫度較高、風級較大時,可以提前種植松樹,將杉木作為伴生樹種,兩者比例為8∶2。在山坡中下部或深丘土層厚度超過30 cm的地區(qū)種植;在空氣溫度適中、風級較小的情況下,可以將杉木作為目標樹種,提前種植,而馬尾松則為伴生樹種,兩者比例為7∶3[3]。

      在定植前,造林者應培肥林地。即依據4 500~6 000 kg/hm2的標準,與重量相當的水混合溶化后,均勻噴灑到土壤內,自然保持60~150 d。培肥土地后,造林者可以沿著等高線走向,將林地劃分為依次相互毗鄰的若干個廂面,廂面寬度最大為12 m、最小為8 m。在廂面低洼邊緣進行壟堆砌筑,壟堆高度最高為50 cm,最低為30 cm。初次定植時,株距、行距均為2 m。在幼樹郁閉前,需要采用半鏟、擴穴、培土、全刈割等手段進行幼樹撫育,一般為3年。在林分郁閉之后,可以依據相當于林木株數30%的采伐強度進行生長伐。在廣西地區(qū)夏季高溫時期,打造馬尾松與杉木混交林以促使地表溫度降低2.2℃左右,整個林區(qū)氣溫變化在11.5℃左右,有效降低夏季高溫對林木造成的傷害,提高林木質量。

      3.2 杉木與鄉(xiāng)土闊葉樹混交林

      在廣西地區(qū),常見的闊葉混交林為“杉木+鵝掌楸”“杉木+南酸棗”“杉木+檫樹”等。

      杉木為杉木屬陽性樹種,不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在營造“杉木+鵝掌楸”混交林時,需要選擇海拔在200~300 m之間、坡度24.0°、西南坡向的下坡地塊,相應地塊應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pH值在4.5~6.5之間。依據杉木與鵝掌楸9∶1的比例,星狀混交,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營養(yǎng)成分,助力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在造林后,為保證混交林保持合理密度,造林者可以對過于密集的林分進行疏干間伐,促使林分郁閉度保持在0.7~0.8之間。而對部分空隙較大的林地,則依據前期設計密度進行補植,形成合理的林分結構,為充分發(fā)揮混交林在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中的優(yōu)勢提供依據[4]。

      南酸棗是南酸棗屬落葉喬木,樹干通直,樹冠龐大,適宜生長在中性、濕潤、肥沃或鈣質土地,偏喜光,為優(yōu)良速生樹種。在“杉木+南酸棗”混交林打造過程中,應選擇立地質量等級為Ⅱ類的地,海拔在350~450 m之間。在確定地塊后,與當年春季保留1年生杉木實生苗(平均地徑0.46 cm、苗高36.00 cm)、1年生南酸棗實生苗(平均地徑0.65 cm、苗高55.00 cm),控制杉木與南酸棗的比例為7∶3,沿等高線縱向帶狀混交定植,混交密度為2 298株/hm2。鑒于南酸棗生長后期樹冠會上升至較高,造林時可以選擇在坡面的上部、中部、下部定植南酸棗實生苗。在造林后連續(xù)3年,選擇5月、8月或9月進行除草、樹穴擴展以及培土撫育,造林后第4年進行劈草撫育,為杉木、南酸棗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檫樹是樟科樟屬樹種,側根較為發(fā)達,樹干通直,是優(yōu)良速生造林樹種。在打造“杉木+檫樹”混交林時,可以選擇前茬為常綠闊葉林、平均海拔在500 m左右、坡度25.00°、東北坡的中下部地塊。在確定地塊后,造林人員可以在當年秋季劈草煉山,依據長×寬×深為60 cm×60 cm×40 cm的標準,塊狀整地。整地翌年春季植樹造林,控制杉木與檫樹量為8∶1,以星狀插花種植,林木生長量為3 500~3 800株/hm2。在造林后,為形成層次分明的林分,可以在幼林郁閉前期,每年5月、8月分別進行1次除草撫育。一般在檫樹造林后翌年即可進入快速生長期,胸徑、樹高均維持較高的生長量;而杉木在造林第3~5年會進入快速生長期。兩者不同的生長期會形成分明的冠層,檫樹枝葉分布在第5~7層,杉木枝干葉片則分布在第3~4層,充分利用地上空間。

      3.3 桉樹與闊葉樹混交林

      桉樹是廣西地區(qū)打造速豐林的常用樹種,兼具速生、豐產、經濟、實用特性,但桉樹人工純林的常年連續(xù)經營會加劇林地土壤理化性質退化,提高病蟲害發(fā)生率,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威脅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5]。基于此,可以將桉樹與闊葉樹進行混交。在廣西地區(qū),常見的闊葉樹為紅椎、米老排,通過將其分別與桉樹混交,可以促進桉樹生長。

      紅椎是廣西珍貴的鄉(xiāng)土樹種,屬于殼斗科常綠大喬木,具有較為突出的適應能力和生長速度,胸徑可達1 m,樹高可達30 m,且樹干通直,尖削度處于較低水平,經濟效益較高,是混交林打造的首選樹種之一。在打造“桉樹+紅椎”混交林時,可以選擇坡度21°~26°、海拔650 m且坡向成東南—西北走向的地塊。確定地塊后,沿著水平方向,間隔一定距離進行帶狀土地翻耕。依據行距2.0~2.5 m、株距3 m的標準挖掘種植坑,種植坑長×寬×深為50 cm×50 cm×30 cm或60 cm×40 cm×30 cm,挖坑后將0.25 kg腐熟有機肥、0.15 kg磷肥施加到種植穴內,回填表層土壤。在種植地處理完畢后,選擇1年生無紡布輕基質紅椎苗,苗高在43 cm左右,樹苗地徑在0.3 cm左右,且根系發(fā)達,頂芽飽滿,枝葉茂盛。樹苗運輸到現場后,選擇陰雨天氣,依據造林1 350~1 667株/hm2的標準,根據地形條件混交。桉樹與紅椎混交方式為行狀混交,桉樹與紅椎種植比為4∶1或7∶3、6∶4,在行狀混交模式下,混交林上層空間較大,通透性較佳,充足的陽光可以為桉樹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其中桉樹生長速度較快,在短時間內生長高度會超出紅椎。而紅椎苗期喜陰,可以利用桉樹提供的遮陰條件健康生長[6]。后續(xù)與純林營林撫育措施一致。即造林后2年加權撫育,每年選擇4—5月、7—8月份、9—10月份撫育1次,塊狀鋤草,并依據0.15 kg/株的標準,在每年3月、9月各施加1次復合肥。需要注意的是,在混交林前茬作物為桉樹純林時,桉樹萌發(fā)現象不可避免。因此,在造林后,為控制桉樹密度,造林者應及時伐除萌發(fā)的多余桉樹。

      米老排是一種生態(tài)效益較高、適宜作為復層混交林下層林木的樹種。在桉樹與米老排混交林打造過程中,造林人員應選擇坡度20°、海拔100~150 m、東北坡向的地塊。在選擇地塊后,依據300株/hm2的標準,在10月保留生長勢頭較好的桉樹萌芽條,其余桉樹均進行采伐并對伐樁進行催腐。在翌年4月,依據1 700株/hm2的標準,將米老排套種在桉樹萌芽林下。或在劈草煉山后,利用春季植裸根苗造林的方式,挖設長×寬×深為40 cm×40 cm×30 cm的明穴,調整桉樹、米老排比例為6∶4。米老排套種當年、翌年5月分別進行1次撫育除草,并施加1次48%氮磷鉀復合肥300 kg/hm2,當年10月份進行1次全面撫育除草,翌年下半年進行1次劈草,第3年5月、10月均進行1次撫育除草。同時,在混交林郁閉度達0.95時,開展間伐作業(yè)。打造桉樹與米老排混交林,可以通過林木和掉落物截留、存儲、吸收降水,加速降水向地下徑流的轉化,形成良好的森林水源涵養(yǎng)效應[7]。此外,在“桉樹+米老排”混交林下,可以栽植苦竹、黃瑞木、冬青、山蒼子等灌木和五節(jié)芒、蕨類、芒箕等草本植物。

      3.4 鄉(xiāng)土闊葉樹種與油茶混交林

      油茶不僅是我國特有的油料作物,還是廣西地區(qū)的鄉(xiāng)土特色樹種,可以維護我國糧油安全,提高林場經濟效益。當前,在我國油茶種植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純油茶林打造方法,存在成林速度低、授粉率不高、管理成本低、經濟效益差等問題?;诖?,可以利用鄉(xiāng)土闊葉樹種與油茶林混交的方式代替油茶純林。在打造鄉(xiāng)土闊葉樹種與油茶混交林時,需要選擇背風向陽的宜林地,去除灌木樹蔸、林木樹蔸以及雜草,順坡向整地,形成坡度在5°~15°之間的林地。整地完成后,將改良土壤覆蓋在林地上,覆蓋層厚度為5~10 cm。進而依據深度≥50 cm的標準開挖深坑,并去除林土內的樹樁和大石塊。同時,進行土表的平整耙細處理。整地后20~30 d,將一層發(fā)酵中藥葉渣覆蓋到林地上,覆層厚度為4~8 cm。進而依據2×106 ~3×106 mL/hm2的標準,將濃度為20~40 mg/kg的辛硫磷溶液均勻噴灑到土壤內,維持20~30 d?;蛞罁?00~825 kg/hm2的標準,將生物有機肥與相當于其重量3~4倍的水混合,均勻噴灑到土壤內,維持8~10 d,培肥林地。

      培肥林地后,造林者可以依據行距3.5~4.5 m、株距3~4 m的標準,開挖油茶種植穴與混交植物種植穴。其中,油茶種植穴長度在45~70 cm之間,寬度在45~70 cm之間,深度在40~65 cm之間;混交植物種植穴長度在6~17 cm之間,寬度在6~17 cm之間,深度在20~48 cm。一般需要在油茶林內每間隔2行、3行、4行、5行設置1行混交植物套種行。

      種植坑挖掘完畢后,造林者可在混交行內每間隔2株、3株或5株油茶植株栽種1株混交植物。栽植油茶樹苗時,造林者可以選擇油茶純林栽植方法,將其栽植到油茶種植穴內。進而將百合、山核桃、黃花菜等混交植物栽植到混交行種植穴內,并覆蓋土壤、踩踏密實。同時將腐熟有機肥與水比重在1∶3或1∶4的混合液體澆施到植物根部。在定植后,造林者可以依據常規(guī)的撫育方法,于每年春季、秋季,去除混交林內的病弱植株、老化植株、枯萎植株,并適度間伐,促使混交植被高度在油茶樹高度的60%~70%之間。同時沿環(huán)山水平方向開設竹節(jié)溝,挖溝保持水土,一般保水溝寬度×深度為50 cm×40 cm,長度在8 m以上,且首部與尾部距離在1~2 m之間,利用每年墾復的機會清理溝穴,打造優(yōu)質高產的混交林。

      4 結束語

      營造混交林,可以實現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的共存互補。在現有以桉樹為主的樹種結構中,林場工作人員應貫徹“以短養(yǎng)長、長短結合、樹種多樣”的原則,增加造林樹種,優(yōu)化造林結構,逐步將單一樹種、成片桉樹純林、殘次林改造為鄉(xiāng)土珍貴樹種混交林和復合多層多彩化森林,促進森林的健康發(fā)展,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參考文獻

      [1] 王淑紅.混交林的營造與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思路[J].農業(yè)與技術,2018(19):73-74.

      [2] 解婧媛,劉俸妍,納超,等.桂林巖溶石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種群生態(tài)位研究[J].現代園藝,2021(16):7-8.

      [3] 王金池,黃清麟,馬志波,等.永安市半天然馬尾松闊葉混交林的樹種組成與多樣性[J].林業(yè)科學,2019(11):19-26.

      [4] 郝中明,吳水榮,覃林,等.廣西南部地區(qū)不同林齡馬尾松及其混交林理化性質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8(1):39-43.

      [5] 廖樹寶.廣西混交林營造樹種的選擇及營造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9(7):77-78.

      [6] 佘超凡,駱棟卿,阮志華.桉樹+紅椎混交林經營可行性分析[J].南方農業(yè), 2021(11):112-113.

      [7] 劉春花,黃超群,覃艷,等.七坡林場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策略[J].南方農業(yè),2021(9):81-83.

      責任編輯:黃艷飛

      Analy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ixed Fores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Forestry

      LIN Zhongxing (State-owned Qipo Forest Far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53022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mixed forests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of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value of mixed forest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further explored the principles and schemes of mixed forest construc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Key words Mixed forest; Ecological for-estry; Guangxi

      作者簡介 林中興(1975—),男,廣西北流人,主要從事林業(yè)工作。

      收稿日期 2021-12-01

      猜你喜歡
      生態(tài)林業(yè)混交林廣西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營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術分析
      現代園藝(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廣西廣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廣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重視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 打造完美新型生態(tài)發(fā)展體系
      加強氣象監(jiān)測預警 服務生態(tài)林業(yè)建設
      科學建設生態(tài)林業(yè) 維持地球環(huán)境生態(tài)平衡
      有關生態(tài)林業(yè)的保護及建設工作探討
      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調查
      桉樹純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規(guī)律的分析
      南城县| 乡城县| 宽城| 乌拉特前旗| 岗巴县| 高淳县| 旌德县| 荔波县| 祁门县| 芜湖市| 镇赉县| 莱州市| 醴陵市| 永川市| 岳阳市| 游戏| 辽宁省| 内乡县| 双江| 抚州市| 永胜县| 祁连县| 正阳县| 汤原县| 嘉兴市| 阳谷县| 绥芬河市| 上虞市| 合阳县| 永寿县| 麻阳| 乌鲁木齐县| 陇西县| 阿拉尔市| 道孚县| 扶风县| 鄂托克前旗| 安义县| 抚州市| 汝州市|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