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雅
雜貨店突然在各地涌現(xiàn),成都、淮安、中山、撫順,從西至東、從南到北,有都市,也有縣城。如果去探究這些營業(yè)中的雜貨店,會發(fā)現(xiàn)它們擁有眾多共通點。店主大都是女孩,90后,在一二線城市工作過,回到家鄉(xiāng)后,選擇開間小店。小店帶給這些年輕人的意義是多元的,或是童年小賣部的情結(jié),又或是逃離北上廣大城市后,建在家鄉(xiāng)的一處夢想自留地。無論如何,理解年輕人,也就理解了每間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
緣分是從一束光開始的。
桃子走進這間店,向陽站立,對面是家油漆店,隔壁在售地板磚,周邊舊舊破破,只有陽光肆無忌憚,正穿過門窗灑進來。
這是一家撤走的燈具店,上下兩層,一樓約摸30平方米,在淮安盱眙縣中心的建材城一隅。桃子決定租下這里。兩個月后,一家名為“小綠桃子·解憂商店”的雜貨店開張。
不大的店里,被飾品、文具、帆布包、手機殼和杯具等各色可愛小物塞得滿滿當當,桃子有自己獨到的品位,她偶爾還會進些衣服單品,口碑很好。
除了享譽全國的小龍蝦,盱眙是一座相當普通的蘇北縣城,這是桃子的老家。她在成都讀了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深圳、杭州工作,做過時尚編輯、品牌策劃、內(nèi)容運營,以及穿搭博主,“很混雜”。家里有催促過回家,但直到最近一兩年,她才有了想法。
“如果回家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哪里其實都差不多。”這個1991年出生的女孩想明白了。開間雜貨店的想法,桃子從大學時就有。一方面,成都有很多這樣的小店,她看了喜歡,另一方面,“確實愛折騰”。桃子在大學開過網(wǎng)店,也做過自己的原創(chuàng)服飾,都并非專業(yè)相關(guān)。
小店的名字里有“解憂”,在賣文具、生活創(chuàng)意品、衣服、飾品等20余種商品外,桃子希望這里還能給人帶來快樂與歸屬。
千里之外的慢節(jié)奏城市成都,這樣的雜貨店更多。比如一間名為“大桔商店”的小店,已經(jīng)成為小有名氣的網(wǎng)紅打卡點,店里售賣創(chuàng)意小物之外,還會舉辦公益活動。
大桔原來供職于一家教育機構(gòu),去年1月份,她簽下裝修合同,啟動了“大桔商店”。雜貨店是小時候的夢想,大桔讀書時就常逛校門口的文具店,零花錢大都買了各色的筆和好看的本子。某次旅游時,碰巧逛到一家兩層樓的雜貨店。店主是一對夫婦,是丈夫為照顧生病的女主人所開。小店溫馨美好,小玩意有趣多樣,大桔深受感動,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兒時夢想。
創(chuàng)意、文藝、美好,搭起了雜貨店的基本框架。
大桔感慨,和預(yù)想中不同,小店還吸引到了附近的居民,大家常常遛彎時牽著狗狗就來逛店,花白頭發(fā)拄著拐杖的老爺爺會買插畫,小朋友放學后拉著爸媽就來了,幼兒園的孩子買貼紙,學生買本子。
縣城沒有大學,在桃子的店內(nèi),寒暑假會迎來客流高峰,平日里,附近的銀行職員或老師也會光顧,多是年輕人,朋友帶朋友。
日雜百貨潮
如果將這些雜貨店投射到更大的行業(yè)層面,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像國內(nèi)近些年興起的生活集合店,如九木雜物社、The Green Party、西紅柿口袋等。生活集合店的鼻祖仍然是日雜店。
2020年,日本國內(nèi)知名日雜專賣店LOFT,在上海美羅城開設(shè)1號店,二三十歲的女性,是其核心顧客群。LOFT官網(wǎng)如此定義自己:它不是一個以功能用途為賣點、偏重于品種是否齊全的傳統(tǒng)商場,它是傳播時代潮流、注重商品推廣的編輯型賣場。它不僅僅是顧客帶著明確目的進行購買的普通賣場,還是一個即使漫無目的也能發(fā)現(xiàn)驚喜,發(fā)現(xiàn)感動的體驗式沉浸型賣場。
成立于2020年的集合店西紅柿口袋,以14-28歲女性用戶為目標顧客群,目前在北京擁有4家線下店。這家公司會不定期舉辦線下活動,如圣誕爵士音樂派對、畫師簽售交流會等。其創(chuàng)始人王麗杰曾表示,年輕女性消費者線下可逛空間稀缺,西紅柿口袋希望提供一個無目的、無壓力的逛街空間。
小型雜貨店在二三線與“十八線”小城迸發(fā),一定程度上說,和大型連鎖生活集合店在一線城市的擴張,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年輕人走入線下,愈發(fā)看重體驗的價值,對個性和有趣的需求也從未像今天這般強烈。而這些同為目標消費者的店主們,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無意中搭上了這趟列車。
不為賺大錢
事實上,和LOFT、西紅柿口袋的運營法則一樣,一般而言,雜貨店店主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也都放在了進貨和選品上。面對一家?guī)资椒矫椎男〉?,如何成功運轉(zhuǎn),的確不是一件易事。
每個店主都有自己的獨門法則。
位于廣東中山南頭鎮(zhèn)的阿冊雜貨鋪,主要售賣陶瓷、首飾一類小物,一部分從1688等批發(fā)網(wǎng)站進貨,還有店主阿冊去國外旅游時帶回的紀念品。除此之外,店里有特別的DIY手機殼,源于阿冊的一個畫畫夢。手機殼反響很好,后來一些客人也有DIY的需求,為此,她專門開辟了一個角落。
阿冊原本做外貿(mào),后轉(zhuǎn)型成為一名網(wǎng)文作者,因為對時間自由度要求高,她選擇辭職開了這間雜貨點。現(xiàn)在,她白天在店里寫文,偶爾整理貨架,擺擺物件。
在每一個店主看來,雜貨店的主要目的都不是賺錢,當然,雜貨店本身也并不賺錢。店主們前期投入少的也有五六萬元,高的則有十多萬元,在運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大多處于收支平衡狀態(tài)。
“別抱著想賺大錢的想法?!钡曛鱾儺惪谕?。傳統(tǒng)的進銷模式之下,小店賺取的大都是薄利,走量才是正確操作,但雜貨又是精致和獨特的,也因此,日雜品牌LOFT進入中國后,首先考慮的就是摒棄從日本大量進口的方式,轉(zhuǎn)而發(fā)掘國內(nèi)本土品牌,以降低成本。
不過,年輕人開店這件事,不必用老派思維框住,她們擅長將未來的不確定性視作可能性。
大四學生阿呆,還沒從象牙塔畢業(yè),卻已經(jīng)是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雜貨店生意人了。在廣東惠州,阿呆在一條青年文化街區(qū)盤下一間店,除卻日雜產(chǎn)品外,主營香氛。阿呆的雜貨店的設(shè)計風格偏向家居化。店鋪內(nèi),餐具或香氛都屬于好看的一類。阿呆認為,無論90后還是00后,大家的消費審美都更在意儀式感了。美好的事物有讓人拍照分享的想法,最終都是為精致感的生活服務(wù)。
相比學校,阿呆坦言,她更擅長也更熱愛自己的事業(yè)。這個1998年出生的女孩,在線下實體店之外,還會偶爾出攤參加市集活動。目前的計劃是,順利拿到畢業(yè)證后,全身心投入小店。
阿呆的父母并不支持她的這份事業(yè),對于他們來說,做生意意味著不可控的風險,于是多次勸說阿呆找份“鐵飯碗”的工作,雙方甚至爆發(fā)了沖突。在阿呆看來,做生意有賺有賠很正常,需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但開店的初衷并不是賺錢,而是收獲經(jīng)驗和體會,這些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在30歲以前,我還年輕,有機會去嘗試新的東西,這樣才知道我究竟適合做什么,對未來才有規(guī)劃。”阿呆說。
眼下,在空了整整四個月后,“小綠桃子·解憂商店”的二層終于裝修完畢,成為了一間吃茶店,并開始迎接顧客。在租下這間店鋪時,桃子曾想過二層的利用問題,一度在服裝店和飲品店間徘徊,最終根據(jù)樓下雜貨店的運營觀察,發(fā)覺年輕的男孩女孩們,最需要一個坐下聊天的地方,和朋友商量后,決定改造成吃茶店。為此,桃子還特意學了相關(guān)的手藝。當然,她更遠的目標是,能夠依靠這間二層小店,做出自己的原創(chuàng)服裝品牌。
成都的大桔最近在邀請原創(chuàng)插畫師們?nèi)腭v空間,打造不定期的主題陳列,為的是更多優(yōu)秀的插畫師能夠被大家認識,當然,還有獨一無二的原創(chuàng)合作周邊。
去年,大桔聯(lián)合另一家萌萌貓雜貨鋪舉辦了一場公益活動,關(guān)注寵物盲盒,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救助流浪動物。大桔希望這間店鋪還能做更多可以幫助他人的事。
這些雜貨店能夠讓人看見一場年輕人審美消費的變革潮,但更重要的是,能讓人看見這些店主為代表的90后們,在如何生活,如何做出新的人生選擇。
這才是年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