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可不要駝背,要挺起胸膛”
李鵬是李碩勛烈士和趙君陶(注:趙世炎胞妹)的兒子。李碩勛曾參加過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1931年9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在海南島??谑杏⒂戮土x,年僅28歲。趙君陶帶著年幼的李鵬東躲西藏,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
1939年,周恩來和鄧穎超了解到趙君陶母子的下落后,便把李鵬從四川成都接到重慶曾家?guī)r50號周公館。后送他到陶行知先生在重慶北碚區(qū)創(chuàng)辦的育才學校學習。1940年秋,李鵬接到通知,要他趕赴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準備前往延安。李鵬來到重慶曾家?guī)r50號周公館,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這是李鵬第一次見到周恩來,同當時其他烈士子女一樣,他親切地稱呼他們?yōu)椤爸懿薄班噵寢尅薄?/p>
這時周恩來看到李鵬有一點駝背,就用巴掌拍了拍他的背,然后又用拳頭輕輕敲了敲,對他說:“可不要駝背,要挺起胸膛,這樣身體才健康?!边@件事讓李鵬一直記憶猶新。
1945年,17歲的李鵬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被分配到前方工作。當李鵬向周伯伯和鄧媽媽辭行時,周恩來親切地勉勵他要和群眾打成一片,不要有干部子弟的優(yōu)越感。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將一條毛毯送給李鵬,作為臨別紀念,而他們自己床上放的仍是兩條洗得發(fā)白的、普通戰(zhàn)士用的舊棉被。李鵬堅決不肯要,但周伯伯和鄧媽媽執(zhí)意要他收下,他們慈愛地對李鵬說:“毛毯輕一點,背著好行軍。”
1983年,李鵬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后,已近八十高齡的鄧穎超還專門囑咐他:“不要驕傲,不要脫離群眾?!?/p>
周恩來鄧穎超的兩個“女兒”
周恩來和鄧穎超照顧的烈士子女很多,能一直和他們保持著較多聯(lián)系的是兩個“女兒”:一個是李湄,一個是孫維世。
李湄是李少石烈士和廖夢醒(注:廖仲愷長女)的女兒,周恩來是在1942年認下李湄這個干女兒的。那年,周恩來調(diào)廖夢醒協(xié)助宋慶齡恢復保衛(wèi)中國同盟(注:1938年由宋慶齡在香港成立的國際性救援組織)的工作,廖夢醒帶著李湄從澳門到了重慶,周恩來當即在曾家?guī)r50號請她們吃飯。見到周恩來后,李湄親熱地叫了聲周伯伯,周恩來高興地說:“叫干爹吧!”就這樣,李湄成了周恩來的干女兒。
1945年10月8日,擔任過周恩來秘書的李少石在重慶遇害,周恩來聞訊后立刻把他的妻子廖夢醒和女兒李湄接到八路軍辦事處。為了鼓勵失去父親的李湄在學習和生活上有更大的進步,周恩來親自給她題了一幅字:“自力更生,前程遠大!”不久,他派人把李湄送往香港,同她的外祖母何香凝暫住。
1949年4月,何香凝在女兒廖夢醒的陪同下,帶著外孫女李湄和孫女廖蒹、孫子廖暉(注:廖承志的兩個孩子)從香港來到解放后的北平。
孫維世的父親孫炳文是周恩來早年的戰(zhàn)友。1922年11 月,孫炳文和朱德在德國柏林,由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共同的理想,使他們?nèi)私⒘松詈竦母锩颜x。
1924 年,周恩來奉調(diào)回國。次年,孫炳文也在中共黨組織的安排下回到廣州,任黃埔軍校教官,同時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上校秘書。1926年,孫炳文在廣州和周恩來見面時,懷抱著5歲的女兒孫維世,從那時起,她便一直稱呼周恩來為“周爸爸”。
1927年4月,孫炳文在上海龍華慘遭敵人殺害,之后,孫維世和哥哥過了10年顛沛流離的生活。1937年,16歲的孫維世和哥哥找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要求去延安參加抗日。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覺得孫維世年紀太小,沒有同意。孫維世站在門口哭泣,剛好被周恩來遇見。周恩來端詳著這個早在廣州就熟識的機靈孩子,連連叫著她的名字。
不久,周恩來和鄧穎超就派人把她送到了延安,并寫信給她的母親任銳,表示他們愿把這個孩子當作自己的女兒。此后,他們給予孫維世的關懷,遠比其親生父母給予的還多。僅從周恩來與鄧穎超通信中的一些片段,就能夠看出他們對孫維世所付出的心血。
在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的悉心培養(yǎng)下,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孫維世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戲劇工作者。
“誰說沒有,我們有十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周恩來在白區(qū)工作時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尋找烈士遺孤,安排撫養(yǎng)。蔡和森的孩子蔡博、羅亦農(nóng)的兒子羅西北及錢壯飛的孩子錢江、錢一平等,都是在周恩來和黨組織的努力下,在各地相繼找到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都得到了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和中共黨組織的親切關懷。周恩來常說:“不這樣,我怎么能對得起他們的父母?”他在延安時親自安排,將許多烈士子女送到蘇聯(lián)接受教育、培養(yǎng),這是何等苦心??!
周恩來和鄧穎超把父母般的愛,全部給予了烈士后代。當周恩來的親屬遺憾他們沒個孩子時,周恩來“反駁”說:“誰說沒有,我們有十個!他們的父母是為革命而犧牲的,我們就擔當起父母的責任。他們都在健康地成長。”
(摘自《中國檔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