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焚
郵差先生走到街上來,手里拿著一大把信。在這小城里,他兼任郵遞員、售票員,仍有許多剩余時間,就戴上老花眼鏡,埋頭在桌上剪裁花樣。當郵件來到的時候,他站起來,念著將它們揀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云南或甘肅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誰讓它們處在那么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著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
現(xiàn)在郵差先生手里拿著的是各種各樣的信。從甘肅和云南來的郵件畢竟很少,它們中最多的大概還是學生寫給家長們的。
“又來催餉了,”他心里說:“足夠老頭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著,一面想著,如果碰見母豬帶領著小豬,便從旁邊繞過去。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從腳下飛起,落到他的白布襪子上,他的扎腿帶上。在小城里,他用不著穿制服。一個學生的家長又將向他訴苦,“畢業(yè),畢的是我的業(yè)??!”他將聽到他聽過無數(shù)次的,一個老人對于他的愛子所發(fā)出的充滿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這些寫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認識他,甚至沒有一個會想起他,但這沒有關系,他知道他們,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郵差先生于是敲門。門要是虛掩著,他就走進去。
“家里有人嗎?”他在過道里大聲喊。
他有時候要等好久。最后從里頭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兒子在外邊當兵。她出來得很倉促,兩只手濕淋淋的,分明剛才還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問。
郵差先生告訴她:“有一封信,掛號信,得蓋名字圖章?!?/p>
老太太沒有圖章。
“那你打個鋪保(注:以商店名義所作的保證,在保單上蓋有商店的圖章),晚半天到郵局里來領。這里頭也許有錢?!?/p>
“有多少?”
“我說也許有,不一定有?!?/p>
你能怎么辦呢?對于這個好老太太,郵差先生費了半天唇舌,終于又走到街上來了。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的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順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全部送到,又沒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著他。雖然有時候他也會感到抱歉,因他為整個小城送來的是——不,這種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嗎?”正走著,一個愛開玩笑的小子忽然攔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嗎?”郵差先生笑了?!澳愕男胚€沒有來,這會兒正在路上睡覺呢?!?/p>
郵差先生拿著信,順著街道走下去,沒有一輛車子阻礙他,沒有一種聲音叫他分心。陽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墻壁上,整個小城都在寂靜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紀跟好胡子,他真想大聲哼唱小曲。
為此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
思考:
本文寫于1942年2月,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作者寫小城的安詳、靜謐,灑滿陽光,表達了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聯(lián)系文章說說,作者筆下的郵差先生有哪些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