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宗
眼看禾倉就要見底。
這意味著糧食快要吃完,撐不了幾天了。
常洪光隊長眉頭打結(jié):這如何是好?
自日軍展開春季掃蕩后,縣城被敵軍占領(lǐng),常洪光隊長帶領(lǐng)邊區(qū)游擊隊,轉(zhuǎn)移到深山密林的筆架山,堅持敵后斗爭。進山后,游擊隊十五個人吃住在堡壘戶羅志成家。羅志成夫妻倆很熱情,將游擊隊的食宿安排得妥妥帖帖。他家是四間兩廳的平房。游擊隊入住后,羅志成夫妻倆和兒子擠在一間,騰出三間房子和兩個廳子,全部給游擊隊做住房;家中禾倉敞開——糧食全部拿出來了;沒有肉食,他們把家里的雞和鴨宰了,連同豬圈里的那頭肉豬也殺了。隊長常洪光很是過意不去。
山區(qū)條件艱苦。剛上山那陣子,常洪光和戰(zhàn)友們還能吃上白米飯。后來因為糧食緊缺,只能煲粥,先是稠的,之后變得越來越稀,幾乎成了米湯。眼下,快揭不開鍋了。常洪光很是發(fā)愁:人是鐵,飯是鋼。十五名游擊隊員,加上羅志成一家三口,一日三餐就是十八張嘴要吃飯。這些天,為彌補糧食不足的問題,羅志成夫妻倆天天鉆山挖竹筍、番薯,尋硬飯頭(土茯苓)、野菜;沒菜吃,就摘苦齋、狗貼耳、野石蒜。
當(dāng)務(wù)之急,就是要想方設(shè)法弄到糧食。可山上無法弄到糧食。偌大的大山,只有羅志成一家在這山溝溝里居住,再無別的人家。正值三荒四月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到哪里去尋糧食?
常洪光派了兩個隊員下山找糧食。這兩個隊員灰頭土臉空手回來了。他們向常洪光隊長報告:山下的村莊被敵軍包圍,鎮(zhèn)里的米行雖能買到糧食,可要送上山比登天都還難。因為沿途所有的路口,設(shè)了卡,日夜都有日偽軍把守,對每個行人都嚴加盤查,插翅難飛。如果挑著糧食過卡,這無疑是雞蛋碰石頭,更準確地說是飛蛾撲火。
有人提出,用竹筒藏大米,喬裝打扮成割松脂的模樣,或許能蒙混過關(guān)。馬上有人反對,萬一被敵人識破,那就麻煩了,輕則被當(dāng)場沒收,重則會掉腦袋。
說話的時候,羅志成夫妻頭戴笠麻,手挎草籃,挖竹筍、野菜回來了。因為進深山野林,鉆簕頭蓬,羅志成的褲子被樹枝頭劃破,他的妻子手腳多處被劃破。
常洪光對羅志成夫妻說:“太辛苦你們了!”
“沒事!” 羅志成樂呵呵地說,指著草籃:“又可以將就兩餐了。”
常洪光把大伙召集在屋門口的禾坪里。他說:“摘野菜,挖竹筍、硬飯頭,也不是辦法,野菜、硬飯頭、竹筍,也會摘光、挖凈?!?/p>
羅志成抽著旱煙,他瞇縫著眼睛,看著不遠處的梯田,梯田里的稻谷正開始由綠轉(zhuǎn)黃。他一拍大腿:“有了,有辦法了!”
常洪光說:“啥辦法?”
羅志成說:“割青禾?!?/p>
常洪光搖著頭:“這可是你一家人的口糧,割了青禾你們吃啥,喝西北風(fēng)去?使不得,使不得!再說現(xiàn)在稻谷也還不怎么成熟,太可惜了!”
“那總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吧!游擊隊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先挺過這段日子。聽我的,割青禾吧!”羅志成說得很堅定。
常洪光很感動:“太感謝老哥了!”
當(dāng)天下午,常洪光帶著游擊隊員,跟著羅志成夫妻倆下田割青禾,到第二天上午將四畝多青禾全部收割完畢。
靠著收割回的青禾,邊區(qū)游擊隊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離開筆架山時,因手頭上沒活動經(jīng)費,常洪光給羅志成打了一張欠條:“邊區(qū)游擊隊向羅志成借大米32石,肉豬一頭136斤,活雞10只活鴨7只,竹筍、番薯、硬飯頭等折合120斤?!?/p>
羅志成夫妻說什么也不愿意收這張欠條。
常洪光說:“游擊隊不能白吃白喝群眾的東西,日后我們一定如數(shù)奉還?!?/p>
……
新中國成立后,常洪光當(dāng)上縣政府的縣長。他一直忘不了當(dāng)年堡壘戶羅志成夫妻的無私奉獻和幫助。他回到筆架山登門拜訪羅志成夫妻倆。
一見面,他就握著羅志成的手說:“老伙計,當(dāng)年要不是你們夫妻倆的支持,游擊隊就會餓死,你們是有功之臣呀!”隨后又將手伸到羅志成面前:“那張欠條呢?現(xiàn)在革命成功了,要如數(shù)歸還?!?/p>
羅志成說:“欠條?不知放哪里了,應(yīng)該是丟了!”
常洪光說:“找一找吧!”
羅志成佯裝在屋里翻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那張欠條。
臨走時,常洪光再三叮囑:“再仔細找,找到后,得連本帶息還給你們,人民政府得說話算話,一定要兌現(xiàn)?!?/p>
常洪光走后,妻子問羅志成:“真的丟了?”
羅志成從墻上相框里取出那張欠條,然后拿出火柴盒,將紙條用火點燃后說:“這是真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