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蕾 方白楊
摘要 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直接關系到我國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程度。為了保證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效果,促進城市交通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文章在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理念和原則基礎上,結(jié)合實例,從盲道設計、坡道設計、臺階設計、過街天橋設計和交通標志設計多方面制訂出一套城市道路設計方案,提高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從而論證了無障礙設計適合不同年齡、性別以及能力人群的使用環(huán)境。
關鍵詞 無障礙設計;市政道路;盲道;坡道
中圖分類號 U41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10-0045-03
0 引言
我國人口眾多,并且殘疾人群占比較大。據(jù)相關部門統(tǒng)計,我國的殘疾人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68%,他們承受了生理和外部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在出行方面有可能會受到一定限制。另外,老年人、兒童等受到身體狀況、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中也屬于障礙人群。鑒于我國對障礙人群的人文關懷,在城市道路設計上應滿足障礙人群的基本需求,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
1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理念
道路不僅方便人們出行,并且規(guī)范了交通,承載著城市各個區(qū)域的貫通[1]。所謂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就是在人行通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設施不斷完善的環(huán)境下,更加方便各類人的通行,主要面向?qū)ο笫钦系K人群。障礙人群有兩類:
(1)殘疾人,殘疾是指某些機能有缺陷造成的。
(2)受客觀條件限制造成的,兒童、老年人、孕婦、傷病患者以及攜帶重物者等。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要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科學合理的理念,滿足障礙人群的需求,以滿足城市道路設計的功能性。
2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的原則
基于考慮對象出發(fā),無障礙設計面向所有出行的人,應該滿足所有不同出行群體的設施需求。而特殊人群不僅要保證人群行動的自由,更加應該滿足他們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體現(xiàn)出人人平等的和諧社會,具體設計要求見表1。
3 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林豐路屬于某城市次干道,南北走向,屬于繁華路段。道路寬度為8 m,兩側(cè)有居民樓和平層商網(wǎng),其中道路一側(cè)有本市中心醫(yī)院,另一側(cè)有一座區(qū)域小學,人行道上行人較多,在道路北側(cè)端為一個十字交叉口,并設有過節(jié)天橋,行人通過交叉口和天橋穿過馬路,并且存在一定障礙群體。林豐路道路設施齊全,盲道、坡道、臺階、過街天橋和交通標志等無障礙設計完全按照城市道路規(guī)范進行設計[2]。
3.1 盲道設計
3.1.1 盲道北向磚
盲道北向磚可以設置在行進盲道上的某一位置,或者是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之間,起到地理指北作用。盲道北向磚包括內(nèi)側(cè)圓形磚和外側(cè)輪廓磚。其中,內(nèi)側(cè)圓形磚面制有尖頭燕尾的標記,并且尖頭部徐高,代表北向;外側(cè)輪廓磚是中心挖出一個圓孔的普通方形路磚面。將內(nèi)側(cè)圓形磚鋪于外側(cè)輪廓磚圓孔中,轉(zhuǎn)動圓形路可以調(diào)整指北標記的方向,調(diào)整確定好方向后用C20的水泥固定,稱為“盲道北向磚”。盲道北向磚有明顯的觸感特征,很容易與盲道路磚區(qū)分,盲人利用盲道北向磚可以明確辨別方向。
3.1.2 方位定位磚
完整的盲道只能讓盲人在盲道上行走,無法起到引導到達指定位置的作用,因此,可以設計方位定位磚正確引導位置,指示盲人通行。該案例采用的方位定位磚設計結(jié)構(gòu)由一至四道搓板樣棱條和箭頭棱條組成,并在其兩側(cè)鋪設提示盲道。棱條與行進盲道呈垂直方位,橫向鋪設,有利于盲人識別,其中搓板樣棱條從一端到另一端徐高,箭頭棱條代表指向位置[3]。每條棱條指示不同的位置,箭頭指明方向。一道棱條指向菜市場、二道棱條指向公共廁所、三道棱條指向公交車站、四道棱條指向醫(yī)院(如圖1所示)。事先告知盲人,盲人便可利用方位定位磚到達預先想去的場所。
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無法讓盲人識別交叉口,設置帶有特殊棱條的盲道磚進行提示,十字形表示十字路口,見圖2所示。另外,在盲道一側(cè)設兩個凸點表示有信號燈控制,見圖3所示。盲道兩側(cè)有過街天橋設置四個凸點進行提示,見圖4所示。
3.1.3 導盲路牌與指示磚
導盲路牌的設置的目的是便于盲人觸摸,識別導盲文字,獲取信息,盲文凹凸感強、清晰、簡潔。該案例導盲路牌設置距離盲道邊緣線0.8 m之間,高度離地面約1.3 m,不影響盲人的正常行走。
指示磚要與行進盲道路磚和提示盲道路磚的組合使用,指示導盲路牌的位置,見圖5所示。事先告知盲人,盲人便可利用指示磚找到導盲路牌,通過導盲路牌獲取周邊環(huán)境信息,使盲人出行時順利到達預先想去的場所[4]。
3.2 坡道設計
坡道體現(xiàn)了更多殘疾者、正常行人和自行車通行的無障礙道路設計要求。為了不增加工程的造價,采用了靈活的設計形式,有單面坡式和三面坡式,并分為行人坡道和非機動車坡道。具體設計方案見下:
(1)坡道方式。由于該案例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處于一個平面,因此路口坡道都采用單坡面,曲線坡道邊石全部下臥,非機動車可以通行順暢。而人行道單獨處于獨立平面,路口坡道設計為兩個坡道,與過街斑馬線對應。
(2)坡道位置。由于坡道的特殊性,坡道多容易導致交通流互相干擾,坡道少滿足不了行人的需求,因此要符合道路交通要求。該案例經(jīng)過調(diào)查就近人口出行的實際情況以及后期可能拆除的建設,選擇了合適的坡道位置,避免發(fā)生無坡道處卻行人密集,有坡道處行人少的現(xiàn)象發(fā)生。
(3)坡道尺寸[5]。為了滿足坡道的實用性以及后期的路面鋪砌經(jīng)濟合理,該次坡道尺寸設計首先采取了實地測量,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其長度。尺寸既要滿足交通要求,又要滿足路面砌塊的整模數(shù),有利于提高坡道的路面強度,同時降低施工浪費。
(4)坡面坡度。坡面坡度設計為1∶20,保證自行車通行緩慢,坡面兩側(cè)的邊石完全下臥,與路面呈水平,直行自行車通過交叉口方便快捷。
(5)路口坡道。在有柵欄、路燈、信號燈、標志牌、樹木等附屬設施的路口坡道設計時,通過明確附屬設施的具體信息,結(jié)合具體數(shù)量和大小進行協(xié)調(diào)設計,確保路口坡道實現(xiàn)無障礙。
3.3 臺階設計
臺階作為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保證無障礙設計的作用有效發(fā)揮,要精心對臺階進行優(yōu)化設計。該案例臺階設置在坡度比較緩的地方,臺階的寬度為0.3 m,高度0.15 m,臺階邊緣避免外凸,并在臺階兩側(cè)設置高度1.1 m的扶手,用明亮的顏色做好相關標識。梯道兩側(cè)也要設置扶手,同時,上口和下口有提示盲道。為了防滑條方便辨識,梯道右側(cè)設有步道磚。為了應對人行道路面高程的突變,人行道設置為坡道,保證路面的平整,臺階1~3個,為了避免行人觀察不到臺階,發(fā)生摔倒事件,把臺階噴上黃色油漆,起到警示效果,警醒人們的注意[6]。
3.4 過街天橋設計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化,過街天橋的重要作用日益明顯。過街天橋?qū)崿F(xiàn)了行人和車輛分流,不僅緩解交通擁擠,提高交通效率,還可以確保行人安全。該案例過街天橋側(cè)面設計輪椅專用坡道,寬度為3 m、坡度為6%,其他過街天橋構(gòu)件參數(shù)見表2。由于城市位于南方,雨季時期雨水較多,要設置輪椅專用車道,兩側(cè)設置護欄和扶手,并采取防滑處理,保證輪椅行動安全。此外,還要在過街天橋臺階表面鋪設防滑條、盲文銘牌等關鍵設施。
3.5 交通標志設計
交通標志的顏色要有明顯的對比度,可以設置成紅黃藍。標識牌示意圖設計要簡單清晰,并處于明顯位置,高度適中,文字凹凸要大,不僅使多數(shù)人快速識別,還能使盲人觸摸掌握。由于該案例處于繁華道路,出行人流較大,出行人群的各種能力不盡相同,由于小孩、老年人等人群理解能力較低,標識牌符號標志要有針對性,具備小孩、老年人等群體辨識認知的特點。該案例采用的標識牌的設計特點包括:
(1)簡單清晰。
(2)符號標準化。
(3)符號形象化。
(4)符號采用填充形式。
(5)明顯的對比度。
4 結(jié)論
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的原則是方便出行的所有人群,減少道路障礙。設計要體現(xiàn)安全性、人性化、可達性和可用性等原則,并綜合考慮不同人群需要的差異性,并在盲道、坡道、臺階、過街天橋和交通標志等道路設施設計中應用無障礙設計理念,提升城市道路設計水平,以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城市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研究得到以下結(jié)論:
(1)無障礙設計不僅可以為障礙人群提供“平等、參與”的環(huán)境空間,而且還方便所有出行人群,最大限度提高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適合不同年齡、性別以及能力人群的使用環(huán)境。
(2)無障礙設計要重點滿足兒童、老年人、孕婦、傷病患者以及攜帶重物者等人群的需求,從點、線、面做到細致的系統(tǒng)化設計。
(3)針對不同障礙人群采取分類設計,滿足視力、肢體和語言障礙人群的需要,對盲道、坡道、臺階、過街天橋設計和交通標志進行優(yōu)化設計。
參考文獻
[1]張杰. 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 大陸橋視野, 2016(24): 1.
[2]孫嬌娜, 陳洪飛, 朱晰磊.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探究[J]. 建筑技術(shù)開發(fā), 2021(22): 65-66.
[3]柏天昊.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應用研究[J]. 城市住宅, 2021(9): 146-147.
[4]毛智彪.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探究[J]. 江西建材, 2020(8): 205+207.
[5]稅歡, 嚴紅. 無障礙設計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0(15): 65-67.
[6]滕龍. 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體現(xiàn)探究[J]. 建材與裝飾, 2020(18): 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