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熠
新四軍部隊親民愛民、秋毫無犯,在長期堅持華中抗戰(zhàn)中形成了嚴明的廉政紀律。先后出臺了《新四軍十條軍規(guī)》《新四軍三大紀律十項注意》,以及《新四軍經濟制度》《新四軍財經人員十項守則》《擁政愛民十大公約》等軍規(guī)與軍紀。
一
1944年初春的一天,一師師長粟裕在東臺三倉地區(qū)的陳子群家召開軍事作戰(zhàn)會議,警衛(wèi)員隨手將馬拴在陳家門前的枇杷樹下,粟裕開完會走出門,發(fā)現(xiàn)他的馬將枇杷樹下半部的樹皮啃光了。他立即掏錢賠償,并愧疚地說:“老鄉(xiāng),枇杷樹皮被我的馬啃了,我一定給您再栽上一棵!”因當時買不到枇杷樹苗,只好托人捎來一棵黃楊樹苗。粟裕再次來到陳家,親手將樹苗種下,了卻了一樁心事。
二
1939年2月,河南永城一帶鬧春荒,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游擊隊正駐扎于此。他同戰(zhàn)士們一起節(jié)衣縮食。部隊眼看就要斷糧,軍需處長向彭雪楓建議,官兵一起外出挖野菜充饑。彭雪楓聽后,認為這樣會造成老百姓無野菜可挖,于是當即作出了“賣軍馬,度春荒”的決定。他對戰(zhàn)士們說:“古時秦瓊受困于山西潞城,不是賣掉了他心愛的黃驃馬嘛!春種在即,正是百姓用馬之時。這樣做,正好是軍民兩利?!碑數匾晃婚_明地主被彭雪楓賣馬的義舉所感動,自愿幫助部隊解決部分糧食,但不肯要馬。為了公平交易,彭雪楓令軍需處長以8匹軍馬相贈。后來,軍需處又賣了幾匹馬。不僅解決了部隊給養(yǎng),還擠出了部分錢糧救濟了當地的斷炊農戶。
三
項英身為新四軍副軍長,一個月只有4元津貼費,他堅持和指戰(zhàn)員們吃一樣的飯菜,穿一樣的服裝。1938年冬,項英從司務長那里借3塊錢招待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借款從他第二個月的津貼費中扣除,被傳為廉潔佳話。
四
1941年9月的一天,副軍長張云逸得知兒子由老飼養(yǎng)員牽馬送去上學了,立即責成警衛(wèi)員騎馬將他們追了回來,他說:“我們有不少抗日小戰(zhàn)士,爬山越嶺時身上背著背包和我們一樣行軍,為什么我的兒子做不到呢?”
五
1942年,新四軍指戰(zhàn)員每天只有3分錢的伙食費,身居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治委員的劉少奇同志,患有嚴重的胃病,食堂想給他做點有營養(yǎng)的飯菜。劉少奇知道后立即勸阻,他說,我們干革命不是為老婆、為吃飯、為出風頭,而是為了人民群眾的解放。人民現(xiàn)在受苦,戰(zhàn)士們吃得也不好,我為什么要搞特殊。
六
新四軍總兵站站長張元壽經常派人到上海等地采辦物資。他經手的錢物一批又一批。一次,他要洗臉,找不到自己的毛巾,就去問警衛(wèi)員。警衛(wèi)員說,已經換了一條放在那里。張元壽拿來一看,是條新毛巾,二話不說就讓警衛(wèi)員把新毛巾退了回去,并嚴肅地對警衛(wèi)員說:“我們雖然經手大批物資,但這些都是人民支援抗戰(zhàn)的,都應該用在前方戰(zhàn)士們身上,我們要帶頭節(jié)約!”
七
1938年6月,新四軍一支隊機關炊事員邢某,在駐地村子里奸污了一名婦女。雖然這位炊事員是個老紅軍,但陳毅卻決斷地說,召開公審大會,槍斃!
1942年3月,皖江抗日根據地行署機關管理員楊和生因貪污310塊銀元,被送上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1943年,靖江縣孤山區(qū)財經分局主任丁渭南利用職權貪污公糧9000余斤,海安雅周區(qū)區(qū)長楊鶴天侵占公款600多元,并與敵偽勾結。兩人先后被依法處以死刑。
1943年,一師從蘇中李堡開進三倉魯西時,一個戰(zhàn)士在站崗時抄了一位挑海渣的老鄉(xiāng)腰包,搜去了100元儲蓄票子。粟裕知道后,立即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討論,最后作出判處死刑的決定,并于第二天將這個戰(zhàn)士押赴刑場槍決。
1943年5月,新四軍五師三十八團的一個連長因貪污6元錢被繩之以法。該團政委周慶鳴對全團官兵說:“6元錢,數字并不驚人,但大家要記住,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之所以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有信心打敗日本強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有鐵的紀律、血的紀律?!?(責任編輯 孫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