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嬌
17年來,袁建蘭的早晨,幾乎都是從嘹亮的起床號開始的。
出操、洗漱、整理內務、吃早飯、打掃衛(wèi)生、交班、訓練……紀律嚴明的消防隊生活鍛造了袁建蘭堅毅頑強的品格,也鑄就了這名“中國消防忠誠衛(wèi)士”的傳奇人生。
今年34歲的袁建蘭,現(xiàn)任重慶市江北區(qū)石馬河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自2005年入伍以來,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書寫著輝煌的消防職業(yè)生涯。在無數(shù)次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中,他從不被看好的“許三多”蛻變成為本領高強的“尖刀兵”,先后榮獲3次個人二等功、3次個人三等功,被評為“全國十佳士兵”“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
2021年11月,袁建蘭再次站上領獎臺,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應急管理部表彰為“中國消防忠誠衛(wèi)士”,成為全國消防隊伍中令人矚目的業(yè)務精英。
“許三多”逆襲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到了極限,其實咬咬牙就挺過去了”
一米七幾的個子,黝黑的皮膚,勻稱結實的身材,袁建蘭迎面向我們走來,笑容里洋溢著淳樸與熱情。
17年前,江西小伙袁建蘭光榮入伍,在重慶市江津區(qū)消防救援支隊新訓大隊參加新兵訓練。那是一段令他至今回想起來都感慨萬千的歲月。
“小時候家里實在太窮,所以我常年營養(yǎng)不良、身體瘦弱。來重慶后,由于水土不服、高燒不退,新訓期間我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在醫(yī)院度過的。”憶及往事,袁建蘭一臉苦笑。
本就是“踩線”入伍的袁建蘭,擔心自己在新訓期內掉隊,因此常常透過窗戶看隊伍訓練,然后在病房內悄悄練習新動作。
3個月后,袁建蘭進入重慶消防江北支隊石馬河消防中隊——這是全重慶唯一愿意接收他的中隊,因此他格外珍惜,拼命努力。但在初次考核中,袁建蘭的長跑足足落后隊友兩圈,不少人嘲笑他是“病秧子”。
身體素質上的弱勢仿佛成為一座袁建蘭難以逾越的大山,沮喪、失落、自我懷疑的情緒壓得這個瘦弱敏感的小伙喘不過氣來。
“班長,我會被退回去嗎?”屢次遭受打擊的袁建蘭開始懷疑自己能否配得上這身軍裝。
班長沉默許久,問道:“你怕不怕吃苦?”
“不怕!我是農村出來的,最不怕的就是吃苦?!痹ㄌm斬釘截鐵地回答。
班長點點頭:“那好,唯一的辦法就是加練,只有比別人吃更多苦、流更多汗,才能追趕上來。從今天起,你每天綁上沙袋訓練,除了完成規(guī)定訓練任務外,每天熄燈前還必須再練100個仰臥起坐、100個蹲起、100個俯臥撐?!?/p>
從那天以后,除了睡覺和洗澡,袁建蘭雙腿綁的沙袋、身上穿的沙袋背心就再未脫下,就這樣堅持了整整一年。每日辛苦的訓練之后,大家都準備洗漱休息了,袁建蘭卻還在堅持完成加練任務。
“我心里暗想‘不蒸饅頭爭口氣’,一定要對得起這身軍裝?!痹ㄌm說。
漸漸地,袁建蘭的咬牙堅持帶來了肉眼可見的進步?!拔野l(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慢慢變小,我慢慢地追上他們,慢慢地可以超過他們,最后竟然可以遙遙領先?!痹ㄌm欣喜不已。
奇跡還在繼續(xù)發(fā)生。2006年底,袁建蘭一雪前恥,奪得重慶市消防總隊3000米長跑比賽第三名;2010年贏得全國南方片區(qū)消防業(yè)務比武冠軍。他連續(xù)多年參加總隊、片區(qū)“業(yè)務比武”,兩梯連掛項目連續(xù)4年獲得冠軍,至今保持著9秒88的紀錄,被人們稱贊為“梯王”。2018年,在國際消防比武比賽中,他勇奪樓層火災內攻操第一名……大家忍不住感慨,曾經的“病秧子”不見了,“尖刀兵”袁建蘭正式亮相。
“這些年,我把電視劇《士兵突擊》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感覺自己就像劇中主角許三多,一開始并不被看好?!痹ㄌm頓了頓說,“但是,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優(yōu)秀。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到了極限,其實咬咬牙就挺過去了?!?/p>
為生命赴湯蹈火
——“我們是擋在人民生命財產前面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線,所以絕不能退縮”
在袁建蘭身上,有著大大小小的傷疤,這是他“獻身消防,保民平安”的“徽章”。在一次次救援任務中,袁建蘭練就了一身臨危不亂、膽大心細的硬本領。
2009年9月3日,袁建蘭像往常一樣進行訓練。
突然,一通報警電話打來,說高家花園大橋發(fā)生火災。該橋梁車流量巨大,一旦火勢蔓延,后果將不堪設想,袁建蘭和隊友們迅速出動。
抵達現(xiàn)場后,消防隊員發(fā)現(xiàn)大橋外部濃煙滾滾,但并無起火點,因而初步判斷起火點應該在橋洞內。危急時刻,袁建蘭沒有片刻猶豫,率隊進入橋洞尋找起火點。
“那天重慶氣溫高達40攝氏度,橋洞內濃煙滾滾,溫度更是超過60攝氏度,且橋洞內有許多豎向孔洞,一旦踩空就會墜入嘉陵江,偵察難度極大。”袁建蘭回憶說。
進入橋洞后,眼前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袁建蘭走在隊伍最前方,一點點摸索前進,好幾次險些踏空。
“在完全黑暗且未知的環(huán)境里,恐懼是人的本能。還好我們平時練的基本功比較扎實,學過在漆黑環(huán)境里‘前虛后實’的探測技巧。”在向前艱難摸索大約100米后,袁建蘭和戰(zhàn)友們終于看到了起火點。歷經艱險后,他們順利撲滅大火、排除險情。
經歷過無數(shù)急難險重的任務后,袁建蘭坦言:“說不害怕、不后怕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是擋在人民生命財產前面的一道安全防線,所以絕不能退縮,保衛(wèi)人民是我們的天職?!?/p>
袁建蘭不僅時常出現(xiàn)在救災一線,還常常站在生死邊緣拯救生命。
2007年的一天,江北區(qū)北濱路的一個工地發(fā)生意外坍塌,工人被埋。消防隊迅速趕到,用專業(yè)儀器探測到在地下約10米處仍有被困者,大家立即展開緊急救援。
袁建蘭和隊員們先用鏟子等工具挖了約7米,接著袁建蘭挺身而出,繩降至坑底,為避免器械設備傷及被困人員,他開始徒手刨土。不斷掉落的石塊砸在他的身上,十指被磨到血肉模糊,但袁建蘭的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救人要緊!
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救援,被困者終于成功獲救,被送往醫(yī)院,袁建蘭的腰卻怎么都直不起來——醫(yī)生說這是肌肉到達了損傷臨界點造成的僵化現(xiàn)象,經過半小時的緊急處理,他才緩過勁來。
迄今為止,袁建蘭累計參與了5000余次急難險重救援任務,營救遇險群眾800余人,為重慶消防事業(yè)作出了積極貢獻。
錚錚鐵漢也柔情
——“他們可以恨我,但我不想他們的父母恨我”
1月的重慶,清晨氣溫已降到10攝氏度以下,位于江北區(qū)大佛寺大橋北側的三峽大隊消防支隊操場上,新專職消防員們正在進行訓練。
袁建蘭身著單薄的訓練服,站在操場邊,目光始終注視著訓練隊伍,神情嚴肅、不怒自威。
自2007年開始,作為業(yè)務尖兵的袁建蘭便被上級賦予了培訓新人的使命。訓練場上,袁建蘭一貫狠抓體能基礎訓練,注重夯實戰(zhàn)術技能,在“傳幫帶”中當好榜樣、做好示范。
對于新入隊的消防員來說,體能訓練往往是一道難過的坎。初期,袁建蘭會針對每位參訓消防員的特點,為其制訂個人訓練計劃,既幫助大家發(fā)揚長處、建立信心,同時精準施策,幫助他們盡快補齊短板。
訓練場上,當新隊員一度想要放棄時,袁建蘭就用一根繩子將自己和新隊員綁在一起,一圈圈地陪跑;當有人因挑食而體弱時,袁建蘭便和他一起打飯,督促他多補充營養(yǎng);當有人攀繩動作做不規(guī)范時,袁建蘭就設置兩條攀爬繩,自己做一步分解動作,隊員跟著模仿一步,從而一步一步帶隊員上去……
嚴苛,是大部分參訓消防員對班長袁建蘭的印象。在他這里,每個人都要嚴格執(zhí)行訓練計劃,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是新隊員的苦與累,袁建蘭也全都看在眼里。
“我也是這樣過來的,深知其中的不易。但如果平日里訓練不過關,今后面對險情時該怎么辦?他們可以恨我,但我不想他們的父母恨我。”說這句話時,袁建蘭的神情驟然變得嚴肅。嚴苛要求的背后,恰是一名老兵的責任與柔情。
在袁建蘭的帶領下,為期3個月的新兵訓練期總是緊湊而充實,初入軍營的青蔥小伙們如脫胎換骨一般,迅速成長為素質過硬、勇于沖鋒的“藍焰”戰(zhàn)士。
強將手下無弱兵。如今,經過一年又一年的“傳幫帶”,袁建蘭已帶出100多位優(yōu)秀的消防員。2019年,袁建蘭成為全國首批站長助理,也是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僅有的4名站長助理之一。
在軍營之外,錚錚鐵漢袁建蘭的這份柔情,也獻給了家人、故鄉(xiāng)和百姓。
“從事消防工作十幾年來,我經歷過太多生死時刻,所以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家人對我的全力支持,給了我最大的勇氣。”袁建蘭感慨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每逢探親休假,袁建蘭就攜妻女返回江西老家,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帶領鄉(xiāng)親們植樹造林,用實際行動為家鄉(xiāng)建設盡一份力。
應急救援、守護生態(tài)……在袁建蘭身上,“中國消防忠誠衛(wèi)士”的分量和意義,早已超出職業(y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