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可 蘇德
摘要:鐮倉時代(1185-1333)中期,揚子學說隨著宋學(尤其是朱子學說)傳播到日本。經(jīng)過明治和大正兩個時期近六十年的推進和發(fā)展,昭和、平成,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研究揚雄的學者和論著層出不窮,蔚為大觀,出現(xiàn)了像佐藤進、遠藤光曉、松江崇等一批研究揚雄方言學的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對目前的揚雄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促成及啟示意義。
關鍵詞:新世紀初期;日本;揚雄方言學;簡述
新世紀初期日本的揚雄語言學研究肇始于由日本學者小林芳規(guī)等人執(zhí)筆發(fā)表在《國語への道:土井先生頌壽紀念論文集》中的《方言學志向》與《漢書揚雄傳天曆二年における——音節(jié)字音の長音化について》等文章,算是基礎性的探索與研究。在此基礎上,賴惟勤著、水谷誠編寫的《中國古典を讀むために中國語學史講義·方言》1996由大修館書店出版。同年,大修館書店還出版了版內千里的《『方言』——中國古典の辭書》。1997年,大島正二的《『方言』——著をめぐる謎》在《辭書の発明》上發(fā)表。宏觀上看,這些都是狹小且基礎的研究,卻也給新世紀初期的揚雄語言學研究培植了根柢。
2000年前后出現(xiàn)了大量關于揚雄《方言》的論述,最具代表性的學者當屬佐藤進、遠藤光曉、松江崇等人。佐藤進的《揚雄『方言』研究導論》《宋刊方言四種影印集成》《戴震〈方言疏證〉引〈文選〉考》《揚雄方言研究論文集》等系列著述重新梳理了揚雄《方言》的研究學術史,尤其是《揚雄〈方言〉研究導論》一書,構筑了日本新世紀揚雄方言學研究的基礎。其《宋刊方言四種影印集成》一書,在傅增湘刊珂羅版與宋抄本(靜嘉堂文庫所藏)等版本抄本的基礎上影印而成,是我們重新認識周祖漠《方言校箋》極其底本四部叢刊本的重要資料。此外佐藤進還有《揚雄〈方言〉研究文獻目錄(稿)》等著述。
而遠藤光曉在《從編集史的角度剖析揚雄〈方言〉》(該書于1998年被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中,使用圣經(jīng)中編集史的研究方法,通過高水準的編集和研究,主要分析“通語”分布的先與后、“謂之”和“曰”的分布狀況,以及地名的分布這三種情況,討論《方言》卷次的排布偏向,進而推測這種傾向是作者編纂的重要依據(jù)的觀點。這種以文獻本身為重點依據(jù),在文獻中進行探索、研究,并推測文本形成過程的方法,對揚雄語言學研究,乃至古典文學和文獻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松江崇《揚雄〈方言〉逐條地圖集》《漢代方言における言語境界線——揚雄『方言』による方言區(qū)畫の再檢討》等書則是逐條將《方言》的記述進行地圖化拼接的著述。這與以往的先入為主地以研究者自己認為的漢代方言分區(qū)地圖的作法稍有不同,而為《方言》的每一詞匯描繪出它的使用地域圖,進而拼接出完整的《方言》地圖集,其方法的可取處和研究的趣味處都是值得肯定的。另外,其以《揚雄〈方言〉逐條地圖集》為基礎繪制成的《漢代方言中的言語境界線》以圖顯示出方言區(qū)域間的親疏關系,從中不難看出,與南北對立對比,東西對立更為明顯。①
除此之外,大島正二的《方言書の誕生——『方言』》認為揚雄的《方言》的完成,標志著中國方言書的誕生。西田龍雄的《揚雄の『方言』,紀元前1世紀の言語分佈》考察和分析了紀元前1世紀的語言分布,對《方言》記載的語言略有敘述。立石廣男的《〈爾雅〉注中的方言》則將揚雄的《方言》與《爾雅》注中的方言進行對比,以此考察郭璞記述的方言。以上種種論著,都是新世紀前后短短六、七年中《方言》研究的重要成果。
參考文獻:
[1]小林芳規(guī):《漢書揚雄傳天曆二年における——音節(jié)字音の長音化について》,《國語への道:土井先生頌壽紀念論文集》,三省堂,1981
[2]室山敏昭:《中國地方における性向語彙の地域性:〈誇大家〉の意味分野について》,《國語への道:土井先生頌壽紀念論文集》,三省堂,1981
[3]富永一登:《『文選』李善注に見られる修辭用語について》,《中國中世文學研究》(25),廣島大學文學部中國中世文學研究會,1994
[4]高橋章則:《遠古文辭學と揚雄——熊阪臺州·大田南畝を端緒として》,《文蕓研究:文蕓·言語·思想》(141),日本文藝研究會,1996
[5]賴惟勤著、水谷誠編:《方言》,《中國古典を讀むために、中國語學史講義》,大修館書店,1996
[6]版內千里:《『方言』——中國古典の辭書》,《しにか》,大修館書店,1996
[7]大島正二:《『方言』——著をめぐる謎》,《辭書の發(fā)明》,三省堂,1997
[8]遠藤光曉:《中國における言語地理と人文·自然地理》,青山學院大學,1997-1999
[9]遠藤光曉:《從編集史的角度剖析揚雄〈方言〉》,《語苑擷英——慶祝唐作藩教授七十壽辰學術論文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10]佐藤進:《揚雄『方言』の宋刊本影印·抄寫·翻刻》,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費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2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1998
[11]大島正二:《方言書の誕生——『方言』》,《中國言語學史》增補版,汲古書院,1998
[12]佐藤進:《揚雄『方言』研究導論》,《現(xiàn)代中國語學への視座——新シノロジー言語編》,《神奈川大學中國語學科創(chuàng)設十周年紀念論集》,神奈川大學中國語學科編,東方書店,1998
[13]佐藤進:《宋刊〈方言〉四種影印集成》,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費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2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1998
[14]佐藤進、小方伴子:《戴震〈方言疏證〉引〈文選〉考》,《人文學報》(東京都立大學),1998
[15]松江崇:《揚雄〈方言〉逐條地圖集》,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費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4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1999
[16]佐藤進:《四庫提要〈方言〉譯注》,《東京都立大學人文學報》(30),2000年3月。后收入《揚雄方言研究論文集》,第1—88頁,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6分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2000
[17]佐藤進主編:《戴震〈方言疏證〉卷一譯注》,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6分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2000
[18]佐藤進、遠藤光曉、大和加壽子、松江崇等合編:《揚雄〈方言〉研究文獻目錄》(稿),載《揚雄方言研究論集》,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6分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2000
[19]松江崇:《漢代方言における言語境界線——揚雄『方言』による方言の區(qū)畫再檢討》,《言語類型論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平成9—11年度科學研究荃盤(A)研究成果報告書——第7分冊(研究代表者:遠藤光曉),2000
[20]西田龍雄:《揚雄の『方言』:紀元前1世紀の言語分佈》,《東諸言語の研究》(1),東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0
[21]佐藤進:《各種復刻影印宋刊〈方言〉之異同與盧文昭所據(jù)宋本之檢討》,《慶谷壽信教授紀念中國語學論集》,好文出版社,2002
[22]佐藤進主編:《全譯漢辭?!?,三省社,2004
[23]嘉瀨達男:《〈方言〉——古代漢語學史極重要的意義》,《佐藤教授還歷紀念·中國語學論集》,好文出版社,2007
注釋:
①朱慶之編:《中古漢語研究》2,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113頁。
基金:
本文為2021年度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雄研究中心”一般項目“日本近代以來的揚雄及其語言學研究”(YX20210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寇可,1997.02,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工作單位:四川城市職業(yè)學院教育學院,職稱:助教。
二作:蘇德,1994.07,男,漢族,甘肅莊浪人,碩士,研究方向:文獻學,四川城市職業(yè)學院教育學院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