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品茗知趣,淡而有味

      2022-06-15 03:38:46林昕迪
      名作欣賞·學術(shù)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文風周作人

      林昕迪

      關鍵詞:周作人 《喝茶》 生活觀 文風 平和沖淡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就有飲茶的傳統(tǒng),沸水沏茶,茶香四溢。喝茶不經(jīng)意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相處之道,一種修心之旅。周作人就是一位飲茶愛好者,杯盞之間,他將思緒寄托于茶中,在喝茶時品味清淺的苦澀,尋覓內(nèi)心的恬淡安然。

      一、生活觀:“美的生活”“藝術(shù)的生活”

      《喝茶》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僅僅一千多字的內(nèi)容里,反映了周作人向往的生活。周作人所需要和向往的,不是世俗的、庸常的、煙火氣的生活,他想要的是在一種超越現(xiàn)實生存需要的“美的生活”“藝術(shù)的生活”,他的生活趣味貫穿在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

      (一)雅致美:“喝茶之道”與“喝茶之境”

      首先,從“喝茶之道”上看,喝茶在周作人的眼里,不像在炎熱的夏日里尋求解渴的茶水,端起碗就仰頭把茶水一飲而盡,這樣就粗魯而不雅致了。周作人喝茶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果腹充饑,如文章里提到的英式下午茶那樣,“則我殊不以為然,紅茶帶‘吐斯’未始不可吃,但這只是當飯,在肚饑時食之而已。紅茶配上黃油面包,那是果腹充饑”a,果腹充饑、狼吞虎咽自然也是背離了周作人的“喝茶之道”,與“雅”字更不沾邊。他所說的喝茶,意在慢慢地享受和品鑒。

      那么他提倡的“喝茶之道”到底是怎樣的呢?周作人在《喝茶》中這樣描述:“我的所謂喝茶,卻是在喝清茶,在賞鑒其色與香與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周作人所謂“個人平常的喝茶”,泡的乃是清茶,這里的“清茶”值得進行一番探討,“清茶”究竟指的是什么?周作人在《關于苦茶》里提到他從小在家里喝慣了本山茶,在《再論吃茶》中講道:“南方雖另有果茶,但在茶店憑欄所飲的一碗碗的清茶卻是地道的苦茗,即俗所謂龍井?!眀再從《吃茶》《煎茶》等文章中可以得知,周作人偏愛綠茶,而不大喜歡紅茶和花茶。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清茶”指的應當就是清逸的綠茶,不像紅茶那般厚重。喝清茶前需要耐心進行一番賞鑒,沸水沖入靜觀茶葉旋轉(zhuǎn)沉浮,待茶香濃郁,輕輕搖動茶杯,觀察茶的成色,再小口啜飲。從喝茶的目的、茶類的選取和品茶的獨特方式都是周作人“喝茶之道”的呈現(xiàn)。典雅的“喝茶之道”背后,實則灌注了周作人對于喝茶的細致講究。

      再者,從“喝茶之氛圍”來看,亦可見其生活意蘊的雅致?!昂炔璁斢谕呶菁埓爸拢迦G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三言兩語就勾勒出如此唯美的畫面,道出了愛茶之人對于喝茶環(huán)境氛圍的要求。先是品茶的居室要是清幽的,當在“瓦屋紙窗之下”,接著,在屋內(nèi)泡茶,需以甘甜的清泉水泡茶葉,才能沁出芬芳。既然對泡茶的水有了要求,那對應的杯盞亦不可少,素凈的陶瓷茶具才能與這典雅的居室環(huán)境相符。在這些客觀條件的要求外,一起喝茶的那“二三人”也要有所選擇,需是志同道合且有閑情雅致的人,才能聊得上半日,否則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短短的一句話,用淡淡的言語勾勒出喝茶的雅境。瓦屋下、紙窗內(nèi),屏蔽世外的塵俗,偶爾抿一口清茶,淡淡的苦味在舌尖和齒間停留,隱隱彌漫出幽幽的清香。人生的煩惱、生存的痛苦都隨著飄去的茶香漸漸淡忘了。

      (二)趣味美:《喝茶》中的“飲食之道”

      作為一位文人中的吃客,周作人把妙趣的飲食之道與淵博的學問知識融會貫通。《喝茶》里,周作人花了不少筆墨在寫喝茶所吃的食物,趣味橫生。他從中國人喝茶時最常吃的瓜子入手,“中國喝茶時多吃瓜子,我覺得不很適宜,喝茶時所吃的東西應當是清淡的‘茶食’。中國的茶食卻變成了‘滿漢餑餑’”,嗑瓜子的場面與這喝茶的素雅之境顯然不符,“滿漢餑餑”也不符合,進而給出他認為理想的喝茶時所吃的食物,如日本的點心“羊羹”、中國江南的“干絲”、豆腐干中的“茶干”(今變而為絲)。相比于“瓜子”和“滿漢餑餑”,“羊羹”“干絲”“茶干”給人一種更加小巧精致的感覺。有趣的是,周作人在美食上的學問出乎意料的淵博,他諳熟日本點心的形色、味道,了解“干絲”的制法,“加姜絲醬油,重湯燉熱,上澆麻油”。周作人還特意提到了“吾鄉(xiāng)昌安門外有一處地方……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連售賣油炸豆干的歌謠也頗具野趣,“辣醬辣,麻油炸,紅醬搽,辣醬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三個字的短語,使人可以想象到叫賣時小販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調(diào),質(zhì)樸淳厚的鄉(xiāng)音融入日常的吆喝中,有韻律的歌謠帶著一種赤裸天然的鄉(xiāng)野風味,裹挾著紹興的民俗氣息迎面而來。周作人用其豐富淵博的知識,在《喝茶》這一篇短短的散文中細數(shù)了許多地方的特色美食,既能感受到他對鄉(xiāng)情、鄉(xiāng)土的眷戀,又能在文字間發(fā)掘鄉(xiāng)風市俗的自然樸拙、充滿野趣,描繪出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世界。

      周作人的飲食寫作,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民俗趣味在平淡中娓娓道來,也寄托了他對人生百態(tài)的真摯情懷,兼具妙趣與廣博之美,風雅而有滋味。

      二、茶風如文風:語言質(zhì)樸,文白結(jié)合

      曹聚仁先生曾這樣評價周作人的文字風格:“他的文風可用龍井茶來打比,看去全無顏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無窮。前人評詩,以‘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來說明神韻,周氏小品,奇妙正在‘神韻’。”c

      細讀文本,《喝茶》的語言有一種天然簡素之美,比如“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沒有用過多的定語去修飾“綠茶”“茶具”等,也沒有運用長句,卻可以感受到品茶時的恬然與愜意,神思浩渺,片刻優(yōu)游如此美好;或是“中國人上茶館去,左一碗右一碗地喝了半天,好像是剛從沙漠里回來的樣子,頗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聽說閩粵有所謂吃功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來太是洋場化,失了本意,其結(jié)果成為飯館子之流,只在鄉(xiāng)村間還保存一點古風”。作者在平淡的語言敘述、簡潔的描繪中,中國人上茶館去的模樣便躍然紙上了。

      初讀《喝茶》,似乎感受不到周作人的語言表達有什么特別之處,既不波瀾起伏,也不尖刻銳利,但正是這樣的平實簡單,讓人覺得閱讀周作人的文字宛若是和一位老朋友進行深度對話,在雅致的居室里,一邊慢慢品茶,一邊探討“喝茶之道”。并且交談的節(jié)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會讓人覺得急躁唐突,又不會覺得索然無味,平淡卻不失意趣,正是語言表達的分寸感,形成了周作人獨一無二的文風。這樣的分寸感使得感情的流露也是不經(jīng)意的,歡談中,他實則早已緩緩將“喝茶”一事的感悟浸潤在素雅的筆調(diào)中,傳達給讀者,清雅的文字恰如一股茶香,令人回味無窮。

      周作人的語言文字里還透著古色古香的美感,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善用文白相夾的句式和文言詞匯,比如,“惟是屋宇器具簡陋萬分,或者但可稱為頗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許為已得喝茶之道也”,白話文里夾雜了“惟是”“未可許為……也”等詞匯或句式,又或是“惟其原因,非由窮困即為節(jié)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飯中尋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為可惜也”,像“殆少有……者”“此所以……也”同樣是廣泛地運用了文言句式。時代的文化碰撞,地域的交錯跨越,形成了文言詞匯句式與白話文的雜糅,這也成為《喝茶》遣詞造句的獨特之處,簡練含蓄,耐人尋味。

      三、“平和沖淡”:“隱士”心理的逐漸顯現(xiàn)

      《喝茶》作為周作人“平和沖淡”寫作風格的代表,其中周作人的生活觀與文字風格正是其隱士心理的顯現(xiàn)。

      《故鄉(xiāng)的野菜》《烏篷船》是周作人散文集《雨天的書》中較為膾炙人口的文章,與《喝茶》同樣,大致創(chuàng)作于1924 到1927 年間。縱觀這段時間的前后幾年,1923 年他遭遇了兄弟失和,意識到了“過去的薔薇色的夢都是虛幻”。1925 年4 月,他心愛的女兒突生大病,周作人在焦慮的奔忙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與幻滅感。

      原先周作人尚處于對日本的“新村運動”抱有極大熱忱的階段,他曾專程前往“新村”進行考察,但幾年后,他在《藝術(shù)與生活·自序》中卻談道:“我是夢想過烏托邦的,對于新村有著極大的憧憬……但覺得這種生活在滿足自己的趣味之外恐怕沒有多大覺世的效力?!眃從滿懷期待到希望落空,周作人認識到了“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終究只能淪為一種空想。除此之外,五四思潮褪去,陣營分化,1924 年他在《晨報副鐫》的《雜感》欄目隱晦提到北洋政府開始禁書,就連周作人的《自己的園地》也被查禁。啟蒙救國夢的破滅,讓他哀嘆“教訓之無用”。正當他將目光轉(zhuǎn)向藝術(shù)與生活,找尋“隱現(xiàn)的主義”時,面對“五卅慘案”“三一八慘案”等重大的事件,在動蕩的背景之下,周作人重燃知識分子的熱血,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

      其實寫作《喝茶》時的周作人是矛盾的,面對個人生活的不順,變革社會理想的落空,本想放棄而回歸個人主義,那些動蕩的事件卻又令他難以抑制發(fā)聲的欲望,一次又一次地撰寫文章。周作人在《〈澤瀉集〉序》中提到:“戈爾特堡批評藹理斯說,在他里面有一個叛徒與隱士,這句話說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藹理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還有叛徒活著?!眅在“隱士”與“叛徒”的徘徊間,他終是選擇走上了隱士的道路,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他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

      在矛盾的掙扎斗爭間,“隱士”心理的逐漸顯現(xiàn)使得周作人的寫作從“浮躁凌厲”越發(fā)向“平和沖淡”轉(zhuǎn)變,《喝茶》作為周作人“平和沖淡”寫作風格的代表,實則是其內(nèi)心的外化。在他早期的散文寫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閑適藝術(shù)的生活是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這也得以理解為何他會在面對社會現(xiàn)實與回歸閑適生活間選擇后者。“平和沖淡”的寫作背后,實則是在通過這種方式排遣自我、獲得慰藉。他將“一點無用的享樂”作為他生活的調(diào)和劑,《喝茶》中提到的“喝茶之后,再去繼續(xù)修各人的勝業(yè),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yōu)游乃斷不可少”,“在不完全的現(xiàn)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品茶是這個“不完全的現(xiàn)世”里難得的樂趣。還有《北京的茶食》中說的“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與《喝茶》中不贊同紅茶配面包的“喝茶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重在從“酒”“點心”里得到一點享受?!队晏斓臅ぷ孕颉分?,“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這種恬淡溫馨的場面,圍著暖和的爐火,品著素雅的清茶,平和寧靜又溫暖。周作人在迷茫徘徊時,這種美好的事物也許成為他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點綴,在文字間希冀那一點跳脫現(xiàn)實的理想與美好,去潤澤豐盈他的心靈。

      周作人借寫作給苦悶枯燥的現(xiàn)實生活予以藝術(shù)化的提升,也是為了消解自己苦悶的情緒,回歸自我心靈的和諧與寧靜,給“隱士”的內(nèi)心一個安放的空間,無意間形成了其“平和沖淡”的文字風格。

      品茗知趣,覓心中安寧,得風雅無窮。如《喝茶》這樣的小品文,雖然曾被批駁是“小擺設”,也與當時“為匕首,為投槍”的文字格格不入,周作人也依然用平淡又不失韻味的文字,表達對“美的生活”“藝術(shù)的生活”的不斷追求。通過“藝術(shù)的生活”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才有周作人“平和沖淡”的獨特風格,也才有后來“美文”的蓬勃發(fā)展。

      猜你喜歡
      文風周作人
      河下:文風厚重的“進士之鄉(xiāng)”
      華人時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38
      關于《冰心與我祖父周作人的早期交往》的更正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普樅公路的文風和文脈
      中國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2
      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改文風”的幾點思考
      新聞傳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9
      周作人住在后面
      愛你(2014年11期)2014-11-15 06:51:15
      周作人、魯迅與李慈銘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3
      周作人住在后面
      媒體改進文風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
      中國記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40:19
      淮滨县| 芜湖县| 荆门市| 安吉县| 桂阳县| 朝阳市| 朔州市| 双柏县| 繁昌县| 东光县| 莒南县| 雅江县| 宕昌县| 青岛市| 洛阳市| 泸水县| 山丹县| 清镇市| 定安县| 景谷| 融水| 石门县| 昭平县| 遂宁市| 龙泉市| 吉林市| 呼玛县| 宣化县| 青龙| 罗江县| 泗水县| 奉贤区| 定西市| 茌平县| 赤壁市| 清丰县| 建阳市| 高陵县| 北安市| 江口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