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乃禾
【摘要】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報道工作受到較大壓力和強勢沖擊。眾所周知,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時代抑或是新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都是各個電視媒體的核心內容與主打節(jié)目。現(xiàn)如今,新聞傳播與推廣的形式變得多種多樣,某種程度上對電視時政新聞提出了更高要求。鑒于此,筆者在本文針對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創(chuàng)新轉型策略與有效路徑展開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時政新聞記者;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9.025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移動通訊網(wǎng)絡技術、大數(shù)據(jù)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等先進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讓整個媒體市場發(fā)生了諸多巨大的變化?,F(xiàn)如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今日頭條等新興媒介獲得了迅猛發(fā)展,并且在新聞傳播和信息報道上更具特色與優(yōu)勢,更加符合融媒體時代廣大受眾的新聞口味與不同需求。這種媒體發(fā)展大勢無疑對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日常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采編策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電視時政新聞記者不得不進行創(chuàng)新化轉型與升級,進而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報道全新變化,保持新聞內容質量和正確輿論引導力與媒體權威性的同時,發(fā)揮出自身應有的媒體素養(yǎng)和媒體價值。
1. 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的特征分析
1.1 政治特點顯著
所謂的時政新聞,具體是對社會上發(fā)生的政治新聞進行報道,政治性特征極為顯著。通常,這種特征可以體現(xiàn)在兩方面,分別為隱形特點和顯性。其中,顯性的政治比較明顯,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發(fā)布的一些重大政策、舉辦的一些重要政治會議等。而針對電視媒體,要對這些新頒布的政策或者會議精神深刻且全面的講解,保證通過報道,人民群眾能對政策以及會議的含義有所了解。對于隱性的政治性特點,指的是報道社會經(jīng)濟生活,諸如普法宣傳等。從表面上看,這些新聞與國家的政治生活沒有太大關聯(lián),但如果深入地挖掘便可以看出其中隱含的政治性。
1.2 導向性特點明顯
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新聞報道,時政新聞的特殊性很強,除了有明顯的政治特點之外,導向性特征也十分顯著。在時政新聞的報道中,社會生活的呈現(xiàn)會十分真實和生動,并且在思想層面,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正確的引導,權威性很強,大眾的信任度以及認可度也非常高。同時,對于社會上出現(xiàn)的輿論,通過時政新聞,可以合理對人民群眾進行引導,從認知、看法以及思想等方面影響大眾,確保能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大眾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在日常生活中時政新聞大多是在黃金時間段播放,因而這段時間都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借此對時政新聞的導向性特征充分展現(xiàn)。
2. 解析融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面臨的轉型困境
2.1 傳統(tǒng)電視時政新聞策劃與采寫分離陳舊模式亟待創(chuàng)新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必然面臨來自新媒體、自媒體以及流媒體的諸多挑戰(zhàn)。顯而易見,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運作模式與采編流程開始變得較為落伍且滯后,并且電視時政新聞傳播管理體系在當前無法全面適應融媒體時代運作模式的不同需求和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視時政新聞報道與傳播工作的升級和轉型。舉例說明,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相當一部分電視媒體在日常時政新聞報道與傳播實踐過程中,仍舊采取策劃與采寫分離的采編制作與管理模式。而大部分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還是擁有極強的傳統(tǒng)媒體優(yōu)越感,認為自身所堅持的采編工作方式無需改進、創(chuàng)新與升級,并沒有實現(xiàn)針對傳統(tǒng)電視時政新聞管理框架的創(chuàng)新突破,結果導致新聞策劃與選題無法和融媒體時代各類時政新聞焦點和熱點高度契合,并且新聞報道缺乏生動性和親民性,媒體黏性日漸降低。
2.2 電視時政新聞把關難度提高信息共享面臨較強阻力
客觀而言,電視時政新聞在融媒體時代想要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信息共享模式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電視時政新聞記者作為時政新聞報道的“主筆者”和“把關人”,在日常新聞采編工作中,必須要具有極高的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覺悟,并且能夠針對各類時政新聞的信息來源與傳播渠道進行綜合、全面、細致的考察,確保電視時政新聞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真實性。然而實事求是地講,融媒體時代的大幕開啟,讓信息共享的途徑與渠道得到迅速拓展,信息共享的機制也在全面的升級和完善,但信息共享還是面臨諸多較強的阻力。結果導致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經(jīng)常無法及時、快速地獲取各類時政新聞信息。與此同時,鑒于時政新聞與其他類新聞報道有所不同,其采編、加工、報道的整個流程較為復雜且嚴謹,必然需要消耗較多的時間。因此,在一些較為重要的時政新聞信息無法形成及時共享的前提下,融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權威性必然也會面臨諸多影響和阻礙。
2.3 電視時政新聞采編觀念傳統(tǒng)導致業(yè)務開展受限制
除了上述兩大困境與問題之外,融媒體時代,相當一部分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缺乏創(chuàng)新理念和創(chuàng)新思想,仍舊固守和堅持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電視時政新聞報道傳播觀念,始終堅守新聞畫面是新聞報道之中最為重要的構成元素。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電視時政新聞在日常傳播與推廣各項業(yè)務上受到限制與阻力。媒融媒體時代大環(huán)境下,一名優(yōu)秀的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自身不僅能需要擁有較高的媒體素養(yǎng),能夠充分考慮到電視時政新聞的采編質量與傳播效果,而且還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媒體融合意識,能夠積極與廣播、報紙以及網(wǎng)絡媒體和其他新興媒介進行完美融合。一旦自身媒體意識和觀念較為故步自封,在日常電視時政新聞的采編過程中必然會缺乏創(chuàng)新思想和創(chuàng)新意識,新聞報道的傳播整體效果和媒體市場競爭力必然會差強人意。
2.4 時政新聞生產和質量把控流程缺乏實效性
針對傳統(tǒng)電視媒體而言,在與其他媒體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媒體融合屬于一種全新的媒體運作形式,與傳統(tǒng)媒體之間有很大不同,融媒體的獨立性很強。故而,基于這種背景下,在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如果以往的理念和模式,且電視時政新聞傳播管理體系不能及時地優(yōu)化,那么根本無法實現(xiàn)與新媒體模式的高效融合,其中會暴露出非常多的問題,從而制約了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轉型。同時,依托于融媒體時代下,應用的管理框架已經(jīng)越來越健全,包含的內容不斷增多,但電視媒體在具體融合階段,應用的方式依舊比較傳統(tǒng),滯后性顯著,不能及時地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整體規(guī)劃和細節(jié)上,暴露出來的不足頗多,無法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管理框架整體創(chuàng)新的目的。面對這種現(xiàn)狀,電視媒體在今后的發(fā)展期間,務必強化關注,能從多個層面做出改變,尤其是在思想上,賦予電視時政新聞記者一定的自主權,以便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在工作期間可以有較強的獨立性,可以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包括新聞的選題以及策劃等,徹底規(guī)避重復性的程序和審查環(huán)節(jié),進而將時政新聞的政治性和導向性特點全面展現(xiàn)出來。
3. 融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轉型的創(chuàng)新策略
新時期下,社會發(fā)展進程推進速度在不斷加快的同時,新媒體也漸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融媒體的發(fā)展。但是,移動客戶端的快速發(fā)展,也使得電視媒體面臨了非常多的挑戰(zhàn),遭受到的沖擊非常大。因此,基于融媒體時代下,電視媒體一定要明確自身定位,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當前的發(fā)展環(huán)境,積極的探索,找尋新的發(fā)展路徑。同時,電視時政新聞記者也應該對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形勢充分了解,將自身發(fā)展期間的優(yōu)勢和劣勢找出來,在時政新聞報道的內容、形勢等方面適當?shù)恼{整,保證大眾對時政新聞報道的需求能得到滿足。
3.1 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提高自身理論素養(yǎng)
全新的媒體融合時代大環(huán)境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想要創(chuàng)新思想、完美轉型,首先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媒體理論素養(yǎng),能夠加強對于媒體融合特征以及媒體融合模式的深入了解去全面認識,并且針對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時政新聞報道工作進行一個重新理解與認知,進而能夠感受到新時代背景下自身所面臨的壓力、困境與挑戰(zhàn),形成一定的“行業(yè)危機意識”。因此,當前階段,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需要加強理論學習,并不斷提升針對融合媒體新聞相關理論的重視與關注,進而能夠在日常時政新聞報道實踐過程中做好新聞選題、新聞策劃與新聞采編等各項重要工作。與此同時,一名優(yōu)秀的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自身也需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良好意識,能夠在日常時政新聞采編工作中加強和其他媒體記者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充分學習和借鑒他人的融媒體采編以及傳播實踐經(jīng)驗,達到融媒融合過程中真正意義上的取長補短,學以致用。
3.2 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夯實業(yè)務能力與水平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想要完美轉型升級,除了必須要擁有良好的采編能力和媒體經(jīng)驗之外,還需要夯實自身業(yè)務能力與水平,能夠適應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報道的各項具體要求。具體來講,首先,一名優(yōu)秀的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需要在融媒體時代擁有較強的綜合采編能力,在日常采訪報道過程中能夠對各類圖像信息、文字信息、視頻信息等素材進行有效篩選、編輯與整合。并且能夠將所搜集和整理到的新聞圖片格式進行完整化、細致化統(tǒng)一處理,還能夠針對各類視頻素材以及短視頻新聞內容進行精心剪輯與合理化的后期處理,進而讓新聞制作水平得到質的提升。其次,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需要積極學習各類新媒體技術、新媒體采編方式與新媒體傳播途徑與渠道,讓電視時政新聞?chuàng)碛懈訌V闊的媒體傳播空間與方式。舉例說明,當前階段,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全新社交媒體、新聞APP、短視頻平臺可謂“風生水起”,不僅迅速占據(jù)媒體市場的巨大份額,而且擁有極為可觀的媒體用戶以及粉絲基數(shù)。鑒于此,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完全可以充分借助各類新媒體平臺針對自身時政新聞的報道進行多平臺、多渠道、多樣化的推廣和傳播,迅速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媒體黏性,并且用優(yōu)質化、親民化的時政新聞內容積累更多的媒體用戶數(shù)量。
3.3 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展現(xiàn)優(yōu)秀創(chuàng)新思維
某種程度上來講,媒體融合的時代,同樣是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介攜手共贏的一個創(chuàng)新時代。鑒于此,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在轉型升級的實踐過程中,自身必須要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在日常各類時政新聞的報道與傳播過程中不斷鉆研和進行經(jīng)驗總結,進而通過不懈努力形成一種個性化的時政新聞全新報道模式。在總結經(jīng)驗的過程中,電視時政新聞記者也需要能夠完美結合融媒體時代融合新聞的主要優(yōu)勢和特征,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時政新聞的融合傳播途徑和渠道。進而有效突破傳統(tǒng)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傳播的各種弊端與困境。筆者建議,在當前階段,各級電視媒體需要結合自身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設較為創(chuàng)新化、完善化的激勵機制,針對在日常融合時政新聞報道與傳播方面能夠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的優(yōu)秀時政記者給予一定獎勵與贊賞。此外,各電視媒體也需要針對自身時政新聞報道工作人員的結構進行一定優(yōu)化與整合,進而全面打造出一支能夠與媒體融合發(fā)展趨勢高度契合的優(yōu)秀電視時政新聞報道團隊。
3.4 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具備多渠道的供稿意識
融媒體時代,各類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且微妙,不僅僅是傳統(tǒng)媒體向新媒體學習技術與傳播方式,新媒體借助傳統(tǒng)媒體權威性和引導力提升自身媒體受眾度的“相輔相成”關系,同時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完美融合。因此,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在當前媒體融合背景下必須具備多渠道的供稿意識,能夠針對不同媒介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點進行全面掌握。比如說,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能夠在日常時政采訪過程中積極收集形式不同的新聞信息與素材,例如聲音、圖像、影響等,進而能夠在后期新聞采編與制作過程中依靠智媒化呈現(xiàn)、全效式傳播促進電視時政新聞報道工作的“加速換擋”,提升時政新聞報道效率和質量,確保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時政新聞傳播能夠多領域擴展、全天候延伸、全方位覆蓋,全面提升電視時政新聞的社會影響力與媒體競爭力,進而能夠為廣大受眾和媒體用戶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時政新聞報道與媒體服務。
3.5 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積極學習并積累采訪技巧經(jīng)驗
基于融媒體時代,對于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而言,除了要強化對自身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提升之為,也要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能在明確當前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人們需求的基礎上,積極的作出調整。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務必做到言簡意賅,能用簡單的內容突出重點,以便可以有效促進采訪效果和水平的提升,制作出精良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獲得觀眾的喜愛和贊賞,從而達到成功轉型的目的。并且,在采訪環(huán)節(jié),為增強采訪的實效性,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該具備敏銳的眼光,學會并善于觀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比如:在采訪過程中,要對被采訪者進行細致地觀察,包括肢體動作以及表情變化等,只有對這些表面的動作掌握透徹,才能有針對性深入地對被采訪者心理活動加以剖析,確保整個采訪能相對順利,實效性更強。現(xiàn)如今,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在對新聞獲取時,不再依賴于廣播電視,而是習慣性地應用社交軟件或者新聞軟件來獲取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新聞。并且,與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不同,依靠融媒體,人們不僅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新聞,還能評價新聞內容,只有發(fā)表自己想法和看法。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時政新聞記者也要緊隨時代的發(fā)展形勢,注重新媒體軟件的運用,加強與大眾的互動交流,提升時政新聞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同時,在傳統(tǒng)的時政新聞報道中,很多記者喜歡運用就事論事的報道形式,以便時政新聞的報道能夠更加規(guī)范科學。然而,在融媒體時代下,這種報道形式已經(jīng)沒有任何競爭優(yōu)勢,新穎性和趣味性較為匱乏,不能吸引大眾眼球。對此,時政新聞記者要轉變自己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不斷增強對新聞核心內容的把控能力,盡量將時政新聞的價值展現(xiàn)給大眾,讓觀眾通過時政新聞的觀看能夠有所收獲,增強觀看的個人體驗,從而增強對時政新聞的觀看意愿。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創(chuàng)新化轉型實踐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自身必須高度重視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介融合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且能夠全面明確新時期時政新聞報道的主體方向與優(yōu)勢特點,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政治覺悟、媒體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并且在日常時政新聞采編過程中掌握熟練的采訪技巧,確?!皟热轂橥酢钡男侣剤蟮涝瓌t。此外,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還應擁有多渠道的供稿意識,從容面對融媒體時代各項挑戰(zhàn)與困境,讓自身時政新聞的采編水平達到一個全新高度,拉近和受眾與媒體用戶之間的距離,確保電視時政新聞能夠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陸錫梅.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路徑[J].記者搖籃,2020(04):58-59.
[2]孫悅.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探微[J].采寫編,2021(04):65-66.
[3]吳敏.新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如何實現(xiàn)報道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0):159-161.
[4]王俊.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9,3(13):73.
[5]蘆淑穎.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探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0,(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