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30多年,行程26萬公里,這個為了一個簡單而又崇高的使命窮盡青春年華的人,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投遞員王順友。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角,這里高山連綿起伏,平均海拔3000多米。21世紀前,當地的鄉(xiāng)鎮(zhèn)大部分都不通公路和電話,牽著馬、馱著郵件的鄉(xiāng)村投遞員,成為散居在大山深處的群眾以及鄉(xiāng)政府與外界聯系的重要橋梁。
1984年,年僅19歲的苗族小伙子王順友從當鄉(xiāng)郵員的老父親手里接過了馬韁繩,子承父業(yè),成為一名普通的馬班郵路投遞員。剛參加工作,年輕的王順友就感受到了這條郵路的艱辛。他每月走兩班,一個班要走14天,一年有330天走在郵路上。他翻越的察爾瓦山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個月覆蓋冰雪,寒冷刺骨;蹚過的雅礱江河谷海拔1000米,氣溫最高時達40℃,酷熱難耐。有時候,他幾天都看不到一個人影,心里憋得難受,就和騾馬說話、唱山歌。他曾遇到過歹徒,跌進過雅礱江,甚至還被受驚的騾馬踢破過肚子,但他想起老鄉(xiāng)收到郵件時的笑容,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的興奮,想起自己生病時老鄉(xiāng)陪著走了幾天幾夜的身影,“鄉(xiāng)親們需要我”,這一念頭讓他最終堅持了下來。常年奔走在“馬班郵路”上,他落下一身的病,每天要靠吃藥控制病情。2017年,隨著木里縣三桷椏鄉(xiāng)公路開通,他不再牽馬送郵,涼山州徹底結束了“馬班郵路”的歷史。2021年5月30日,馬順友在四川木里逝世,享年56歲。
(摘自“新華網”2021年5月31日)
素材解讀
從當年身強力壯的青蔥少年到如今面容蒼老的天命之年,經歷半生風雪摧殘的王順友已經去世,他來回奔波的馬班郵路也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通鄉(xiāng)公路。但不管時代怎么變化、郵路如何改變,馬班郵路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王順友是一名真正與普通群眾“零距離”的模范,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們實實在在地詮釋什么是實干精神。
適用話題
職業(yè)精神 艱苦奮斗 甘于奉獻A8854595-E3B4-46E0-B74B-72056EA56B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