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論太原金勝M251的年代及相關(guān)問題*

      2022-06-20 09:04:04陳小三
      文物季刊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牛家銅壺上馬

      靳 健 陳小三

      (山西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

      太原金勝M251是山西地區(qū)東周時期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晉與三晉地區(qū)銅器墓的編年與斷代研究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關(guān)于該墓的絕對年代判斷,目前有公元前475年[2]、公元前453年[3]、公元前433~425年[4]等多種意見。這些意見之所以有較大的分歧,一方面是因為春秋戰(zhàn)國之際晉系銅器墓編年還不夠緊密和細致,金勝M251在編年中所處的位置沒有被卡定。另一方面則是受到晉南等地區(qū)銅器墓編年以及部分銅器年代特征判斷的影響。如果能夠解決以上兩方面的問題,那么對東周晉系銅器墓的編年和斷代研究都將起到推動作用。

      所幸,近年來新公布的太原金勝M674[5]、長治分水嶺M25[6]的部分資料,能夠為我們完善編年并判斷絕對年代提供幫助。其中,金勝M674發(fā)現(xiàn)了一組銅器,形制及紋飾均早于金勝M251,能與上馬墓地第五期銅器墓(如M5218)銜接。分水嶺M25出土銅器形制和紋飾明顯晚于金勝M251,二者之間可以由長子牛家坡M7銅器群[7]來銜接。這五座墓葬等級較高,文化背景相近,銅器風(fēng)格一致,能夠構(gòu)成完整而緊密的銅器演進序列。更為重要的是,金勝M674中的一件銅壺與標準器趙孟庎壺能夠比照,可以明確金勝M674的年代約為公元前482年前后。牛家坡M7、分水嶺M25兩墓出土銅鑒則與另一件標準器智君子鑒相近,在明確兩墓年代的同時,也能夠推定金勝M251的年代為公元前475年。

      因此,本文重點就這五座墓葬作為討論對比的主體,并結(jié)合春秋戰(zhàn)國之際[8]相關(guān)銅器進行說明。

      一、五座高等級銅器墓的編年

      在以往研究中,金勝M251常常被用來對比上馬M5218。部分學(xué)者認為金勝M251晚于上馬M5218[9],另一部分學(xué)者則認為二者年代相當(dāng)[10]。金勝M674出土的銅器資料,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分歧,其在銅器演化序列中不但能更好地銜接上馬M5218和金勝M251,同時也能將晉南地區(qū)和晉中地區(qū)銅器墓有效聯(lián)系起來。

      首先,我們從銅器形制和紋飾方面來看這三座墓葬的相對年代。

      上馬M5218是上馬墓地第五期(最晚階段)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銅器墓。墓室面積約18.8平方米。該墓出土禮樂器有鼎5件,鬲、簠、豆、壺、鑒各2件,甗、盤各1件,編镈2組13件(圖一)[11]。

      圖一 上馬M5218出土銅禮器1.鼎(2) 2.鼎(5) 3.鼎(13) 4. 甗(11) 5. 簠(8) 6. 鬲(24) 7.壺(1) 8.鑒(4) 9.镈鐘(17) 10.鈕鐘(22-2)

      金勝M674是一座面積不足20平方米的墓葬,出土了包括7件列鼎在內(nèi)的三套銅鼎和一件大鼎,是該墓地中隨葬品僅次于M251的一座墓葬。除了三套鼎外,公布的資料還有1對蟠螭紋蓋壺,1對蟠螭紋鑒、1件龍鳳紋鼓座、1件扁壺以及1件镈鐘(11件成套)(圖二)[12]。

      金勝M251是一座大型積石積炭木槨墓,墓室面積達60平方米,出土青銅禮器99件,有鼎、鬲、甗、豆、簠、壺、鑒、罍、尊等器類(圖三)。

      銅器形制方面,先來看三墓均出的附耳蓋鼎、壺、鑒、镈鐘等器。朱鳳瀚先生曾對三晉地區(qū)的附耳銅鼎進行研究,認為附耳鼎“鼎足跟越來越上移,初在下腹部近腹底處,最后其上端已在腹中部?!盵13]上馬M5218:5鼎(圖一,2)與金勝M674附耳鼎(圖二,2)非常相近,甚至在腹部最下層都裝飾兩層C形龍紋。仔細觀察,上馬M5218:5鼎足根在紋飾帶之下,而金勝M674附耳鼎足根則壓在了紋飾帶之上——足根明顯升高。金勝M251:633鼎(圖三,2)足跟則進一步升高。伴隨足跟的變化,此類附耳鼎整體變得更加矮扁。附耳鼎的演變特點,也明確出現(xiàn)在金勝M674和M251立耳鼎上(圖二,1;圖三,1)。嚴格上講,三墓出土銅壺、鑒、镈鐘并不是特別一致,我們在后文結(jié)合紋飾再進一步分析。此外,金勝M251出土銅鬲、銅簠足下起臺,銅簠直壁較寬,銅甗鬲部置鋪首銜環(huán)耳等特點,均是其年代晚于上馬M5218的特點。

      圖二 金勝M674出土部分銅器1.立耳鼎 2.附耳鼎 3.鑒 4.壺 5.扁壺 6.镈鐘 7.鼓座

      銅器器類方面,金勝M674出土鼓座不見于之前的晉系銅器墓,當(dāng)屬這一階段新出現(xiàn)的銅器器類[14]。金勝M251:611(圖三,3)鼎也是這一階段新出現(xiàn)的器類。

      銅器紋飾方面,上馬M5218:2鼎(圖一,1)裝飾的細密蟠螭紋以及喇叭形捉手是春秋中期至春秋晚期早段比較流行的。上馬M5218:13鼎(圖一,3)和M5218:11甗(圖一,4)裝飾的紋飾不見于金勝M674和M251。上馬M5218銅鼎裝飾的C形龍紋、銅鑒裝飾的波曲紋在金勝M674銅器上可以看到,但不見于金勝M251。上馬M5218镈鐘也沒有金勝M674、M251镈鐘那樣復(fù)雜的紋飾,特別是在鈕部出現(xiàn)雙獸銜尾的造型以及鉦部和鼓部出現(xiàn)的復(fù)雜獸面紋(圖一,9;圖二,6;圖三,13)。

      圖三 金勝M251 出土部分銅器

      金勝M674蟠螭紋壺(圖二,5)所飾的細密勾連蟠螭紋與金勝M251中的銅鼎(559)[15]、銅甗(620)、銅豆(570、554)、銅舟(533)裝飾的蟠螭紋基本一致,金勝M674銅鑒口沿所飾短鼻夔紋與金勝M251中的方壺(579)、銅量(547)、銅罍(534)紋飾也非常相近,其余種類的紋飾也均能在金勝M251中找到(參看圖八)。

      相較而言,金勝M251銅器紋飾種類更多,其最大的變化在于:原來處于邊緣地位的勾形冠鳳鳥紋(金勝M674镈鐘枚外側(cè)一周)和牛頭蟠螭紋(金勝M674镈鐘鉦部及鼓座立沿一側(cè))取代部分蟠螭紋成為主要的紋飾帶。而原本居于主體地位的蟠螭紋,或許受到勾形冠鳳鳥紋的影響,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冠部和嘴部變?yōu)楣礌睿▓D四)。銅器主體紋飾的更替和演化,反映出兩墓年代方面的差距。實際上,此類勾形冠鳳鳥紋也不見于上馬M5218和其他春秋墓。

      圖四 蟠螭紋演化

      綜合來看,上馬M5218、金勝M674、金勝M251的銅器形制與紋飾均有較密切的聯(lián)系與顯著的區(qū)別,可作為前后銜接的三組墓葬,前后依次是上馬M5218、金勝M674、金勝M251。

      接下來,我們再來對比金勝M251和牛家坡M7以及分水嶺M25。

      牛家坡M7墓室面積約為24.5平方米,為雙槨單棺墓。該墓出土銅禮器有鼎、鬲、敦、豆、壺、鑒、盤、甗、簠、盉、盆等(圖五)[16]。

      分水嶺M25墓室面積約33平方米,積石積炭墓。該墓出土銅禮器有鼎[17]、鬲、敦、豆、壺、盤、匜、鑒、舟等(圖六)。[18]

      由于牛家坡M7出土部分銅器形制和紋飾與金勝M251接近,兩墓還分別出土有紋飾一致的銅鏡(圖三,10;圖五,14)。因此,有學(xué)者認為二者年代相近,在分期中也多將這兩座墓葬分在同一階段[19]。

      我們結(jié)合分水嶺M25出土銅器再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其中仍然有一些差異。

      銅器形制方面,牛家坡M7和分水嶺M25出土的附耳鼎和立耳鼎繼續(xù)保持了之前整體變矮、足根上升的演變趨勢,分水嶺M25鼎足跟接近腹中部,立耳鼎鼎耳外撇更明顯。分水嶺M25:30敦(圖六,8)相比牛家坡M7:66敦(圖五,9),同樣有整體更加矮扁以及蹄足跟上升的趨勢。牛家坡M7和分水嶺M25銅壺形制發(fā)生明顯變化,頸部變短,腹部變鼓,圓鼓蓋,鋪首銜環(huán)耳,均不同于前三墓的銅壺,而是更接近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銅壺。分水嶺M25:26銅壺(圖六,3)相比牛家坡M7:6(圖五,7),圈足下起臺,環(huán)鈕上出現(xiàn)凸起,均是其年代偏晚的特點。同樣,牛家坡M7:11、12(圖五,5)甗鬲部較鼓,蹄足略外撇,足下起臺的特點也要略晚于金勝M251:620(圖三,8)甗。除卻上馬M5218:4(圖一,8)銅鑒外[20],銅鑒整體變得更加寬扁。根據(jù)蓋豆方座逐漸升高的趨勢[21],牛家坡M7:14豆(圖五,8)的年代也晚于金勝M674:554(圖三,14)。[22]

      圖五 牛家坡M7出土銅容器1.鼎(2) 2.鼎(89) 3.鼎(10) 4.鑒(16) 5.甗(11、12) 6.壺(8) 7.壺(6) 8.豆(14) 9.敦(66) 10.豆(63) 11.盤(17) 12.盉(22) 13.鬲(67) 14.鏡(53) 15.簠(9)

      圖六 分水嶺M25出土部分銅器1.鼎(32) 2.鑒(38) 3.壺(26) 4.鼎(37) 5.舟(41) 6.鬲(44) 7.銅匜(42) 8.敦(30)

      從牛家坡M7這一階段開始,銅器紋飾出現(xiàn)省減的趨勢。牛家坡M7出土的鼎、豆、鬲、盉、敦、盆等銅器大幅省減之前流行的蟠螭紋等主體紋飾,而以裝飾绹索紋的素面風(fēng)格為主。到分水嶺M25階段,鼎、敦飾簡單的紋飾條帶,而舟、鬲、匜則全部為素面。銅器裝飾的素面化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銅器紋飾變化的主流趨勢。到戰(zhàn)國時期,素面化銅器更加流行。

      綜上,可以看到五座墓葬中主要銅器器類具有明顯的平行漸變特征。附耳鼎、立耳鼎、銅敦等三足器整體由瘦高變矮扁,蹄足跟不斷上移。銅鑒同樣由瘦高變矮扁(金勝M674、金勝M251、牛家坡M7、分水嶺M25等墓出土銅鑒的口徑與高之比依次為:1.58、1.67、1.73、2.04)。銅壺除了腹部變鼓之外,形制在此期間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方座蓋豆的方座逐漸增高。壺、甗、鬲等器類開始逐漸流行鋪首銜環(huán)耳,越來越多的器類足下起臺或增加圈足(參看圖七)。

      圖七 銅器形制對比圖1~7.鼎(5)、鑒(4)、壺(1)、鬲(24)、豆(壇道M2) 、甗(11)、镈鐘(17) 8~13.附耳鼎、立耳鼎、鑒、壺、豆、镈鐘 14~21.鼎(633)、鼎(587)、鑒(630)、方壺(579)、鬲(558)、豆(576)、甗(620)、镈鐘(203) 22~27.鼎(2)、鑒(16)、壺(6)、鬲(67)、豆(63)、甗(11、12) 28.智君子鑒 29~33.鼎(37)、鼎(32)、鑒(38)、壺(26)、鬲(44)

      紋飾方面,相鄰階段的兩墓之間存在較多共性,但紋飾種類和細節(jié)變化非常迅速,每一階段都或多或少出現(xiàn)新的裝飾因素(參看圖八)。上馬M5218承襲了許多春秋中晚期流行的紋飾,但新出現(xiàn)了云雷紋填地的“F”形紋飾。金勝M674除保留有上一階段的蟠螭紋、C形龍紋和波曲紋外,新出現(xiàn)了勾形冠鳳鳥紋、獸面紋、短鼻夔紋等紋飾,并且勾形冠蟠螭紋和鳳鳥紋成為了之后流行的主體紋飾。镈鐘裝飾也逐漸變得繁復(fù)。金勝M251紋飾種類基本涵蓋前一階段,新出現(xiàn)銅鏡裝飾的蟠螭紋。牛家坡M7在此基礎(chǔ)上又新出現(xiàn)了鳳鳥抓翅紋,銅器裝飾整體開始簡化,向素面化方向發(fā)展。主要流行的獸面紋,在分水嶺M25階段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與前期已不大相同。分水嶺M25銅器素面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參看圖八)。

      圖八 銅器紋飾對比圖1~5.壇道M2盤、上馬M5218鼎(2)、鼎(13)、鑒(4)、鼎(5) 6~13.立耳鼎、镈鐘、镈鐘、壺腹、壺圈足、扁壺、附耳鼎、鑒 14~21. 罍(534)、鼎(587)、鼎(633)、甗(532)、镈鐘(203)、鏡(400)、豆(554)、甗(620) 22~27. 甗(11、12)、鼎(2)、鼎(2)、鑒(16)、鏡(53)、豆(63) 28、29.智君子鑒腹、頸紋飾帶 30~34. 壺(26)、鼎(32)、鑒(38)、敦(30)、鼎(37)

      通過上文的分析,這五座高等級墓葬銅器形制演變及紋飾變化規(guī)律清晰,各階段特點明了,各墓相對年代明確,因此能夠構(gòu)建一個相對完整且較為細密的編年序列。但是,在此編年序列中,前四座墓葬銅器形制更加接近,紋飾聯(lián)系更加緊密,而牛家坡M7與分水嶺M25之間銅器特點則顯得相對疏遠,紋飾之間的聯(lián)系也不如前幾階段那樣密切。對此,我們認為應(yīng)當(dāng)仍然存在一座代表性的大墓可以銜接牛家坡M7與分水嶺M25,下文將結(jié)合智君子鑒進行詳細說明。

      二、五座高等級銅器墓的斷代

      在五座墓葬構(gòu)成的序列中,銅壺形態(tài)發(fā)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后四座墓葬銅鑒則具有連續(xù)變化的趨勢。通過對比標準器趙孟庎壺和智君子鑒,我們可以得出各墓相對精確的年代。

      從五座墓葬出土銅壺來看,上馬M5218、金勝M674與金勝M251銅壺保持了春秋晚期流行銅壺的式樣:花冠形蓋,頸部較高,腹部圓鼓,龍形耳。牛家坡M7、分水嶺M25出土銅壺,頸部變短,腹部變鼓,置鋪首銜環(huán)耳以及帶環(huán)鈕的圓形蓋,更加接近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銅壺式樣。

      現(xiàn)藏倫敦大英博物館的一對趙孟庎壺是這一時期的一件標準器。該壺高48.3厘米,蓮瓣形蓋,敞口,束頸,頸部置兩虎形鋬,鼓腹,外撇式矮圈足[23](圖九,1)。從形制來看,趙孟庎壺與金勝M674出土圓壺最為接近,僅在壺蓋形態(tài)及虎形耳的特征與金勝M251銅方壺更相似。從紋飾方面來看,趙孟庎壺裝飾浮雕狀的蟠螭紋,獸面紋以及用绹索紋間隔主要紋飾帶的裝飾方法與金勝M674銅壺完全一致(圖九,2)。此外,與之相近的銅壺在《中國青銅器全集》第8卷曾刊布三件,其中兩件傳出渾源李峪村的銅壺,分藏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圖九,3)和上海博物館[24],另一件則屬于金勝M673[25](圖九,4)。在《爭鋒——晉楚文明》一書中,還著錄有1996年金勝墓地出土的三件紋飾相近的銅壺[26](圖九,5)。以上八件銅壺除了上海博物館藏壺頸部飾夔龍紋,金勝M673銅壺未飾獸面紋外,在形制、大小甚至紋飾細節(jié)方面都如此相近,很有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銅器作坊一段時間內(nèi)的產(chǎn)品。

      圖九 銅壺及腹部紋飾細節(jié)1.趙孟庎壺 2.金勝M674壺 3.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壺 4.金勝M673壺 5.1996年金勝墓地出土銅壺

      趙孟庎壺蓋外緣有銘文“禺邗王于黃池,為趙孟庎,邗王之賜金以為祠器”(《殷周金文集成》9678及9679)。關(guān)于這件壺的銘文,已經(jīng)有許多學(xué)者撰文討論[27],雖然各家在斷句、部分詞義及作器者等方面存在分歧,但對這件壺反映公元前482年黃池之會的史實無疑議。從銅壺銘文的內(nèi)容來看,其制作年代距離公元前482年當(dāng)不會太晚。結(jié)合上文的分析,金勝M674銅壺的年代與趙孟庎壺年代相當(dāng)或略早,因此,將銅器風(fēng)格統(tǒng)一的金勝M674[28]的絕對年代定為公元前482年左右應(yīng)當(dāng)沒有太大問題。

      下面再來分析后四座墓葬銅鑒與標準器智君子鑒。智君子鑒同出一對,現(xiàn)分藏華盛頓弗利爾美術(shù)館和明尼阿波利斯藝術(shù)研究院[29]。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銅鑒平沿,方唇,束頸,弧腹,鋪首銜環(huán)耳,下接平底,圈足??谘仫椧恢茈p頭勾連龍紋,頸部飾鳳鳥抓翅紋,腹飾蟠螭獸面紋和鳳鳥抓翅紋,三組紋飾以绹索紋為間隔,圈足飾一周绹索紋。該鑒高22.8、寬51.7厘米。

      從四座墓葬出土銅鑒來看,其演變趨勢是由瘦高向?qū)挶獾男螒B(tài)逐漸發(fā)展。上文曾引入了口徑與高之比的數(shù)值來反映這一規(guī)律。智君子鑒總體較為寬扁,其口徑與高之比約為1.9[30],介于牛家坡M7與分水嶺M25銅鑒之間。

      從紋飾來看,金勝M674與金勝M251銅鑒的主體紋飾已經(jīng)由蟠螭紋過渡到勾形冠鳳鳥紋和獸面紋,符合銅器群整體紋飾風(fēng)格的演變規(guī)律。牛家坡M7銅鑒裝飾的主體紋飾雖然同樣為勾形冠,但鳳鳥抓翅的圖案則是這一階段新出現(xiàn)的。此類紋飾流行的時間較短,除智君子鑒之外,幾乎不見于之前和之后的銅器,就連年代略晚的分水嶺M25銅鑒也不再裝飾鳳鳥抓翅紋。侯馬鑄銅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此類紋飾范也很少,僅在侯馬鑄銅遺址T9F30、T37H75兩單位有零星發(fā)現(xiàn)[31]。此外,分水嶺M25銅鑒裝飾的獸面紋也是新變化出的紋樣,流行時間較短,僅在智君子鑒等少量銅器上可見(圖八;圖一〇)。

      圖一〇 銅鑒及紋飾比較1.牛家坡M7:16(三層鳳鳥抓翅紋) 2.智君子鑒(兩層鳳鳥抓翅紋+新型獸面紋) 3.分水嶺M25:38(三層更加扁平的新型獸面紋)

      從金勝M674、金勝M251、牛家坡M7、分水嶺M25等墓出土銅鑒的口徑與高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依次為:1.58、1.67、1.73、2.04),牛家坡M7與分水嶺M25的比值差較大,按照銅鑒演變的平均速率來看,兩墓之間應(yīng)當(dāng)缺少一個階段的器物。分水嶺M25出土銅鼎、銅壺、銅鬲的形制和裝飾紋樣相比牛家坡M7同類器,顯然沒有牛家坡M7與金勝M251同類器形制紋飾接近,顯現(xiàn)出一種較為明顯的時代差距。這種差距實際上是編年序列不夠緊密的表現(xiàn),理應(yīng)再排列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級墓葬作為銜接二者的過渡階段。

      智君子鑒不僅在形制方面能夠銜接牛家坡M7和分水嶺M25銅鑒,在紋飾方面同時兼具前后兩種流行時間較短的特殊紋飾,反映出智君子鑒在這一階段的編年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有將智君子鑒(組)所代表的階段與上文五座高等級墓葬編年結(jié)合,才能構(gòu)成相對完整且足夠細密的編年序列。但就目前發(fā)現(xiàn)的材料而言,還沒有與智君子鑒同時期的高等級銅器墓能夠填補這一階段編年的空缺(圖七)。

      智君子鑒內(nèi)壁鑄有銘文“智君子之弄鑒”。一般認為這件鑒與春秋晚期晉國執(zhí)政卿智伯(執(zhí)政時間為公元前475-453年)有關(guān),其鑄造年代當(dāng)在此范圍內(nèi)[32]。根據(jù)前文,金勝M674的年代定在公元前482年左右,智君子鑒的年代晚于金勝M251及牛家坡M7,結(jié)合編年序列來看,智君子鑒的鑄造年代及其代表階段的年代只能取其年代范圍的下限,即公元前453年。

      結(jié)合墓葬編年序列、銅器演變速率和墓葬年代判斷,每座墓葬(包括智君子鑒)所代表的階段大致相差十年左右。因此,牛家坡M7、分水嶺M25的年代分別約為公元前463年、公元前443年。結(jié)合墓葬規(guī)模、等級和出土器物等判斷,金勝M251的墓主人應(yīng)當(dāng)是《史記·趙世家》所載卒于公元前475年的晉卿趙簡子[33]。

      三、相關(guān)問題討論

      接下來,我們重點討論以往研究中出現(xiàn)的影響金勝M251年代判斷的兩個問題。

      (一)晉南地區(qū)銅器墓分期斷代對金勝M251年代判斷的影響

      長期以來,學(xué)界以晉南地區(qū)上馬墓地的分期和斷代作為春秋晉系銅器墓編年的基本序列。在《上馬墓地》報告中,所有墓葬被分為五期9段,對應(yīng)的年代范圍從西周晚期至春秋戰(zhàn)國之際[34]。從前文的對比來看,上馬墓地第五期銅器墓年代下限應(yīng)當(dāng)要早于公元前482年,并非可以晚至春秋戰(zhàn)國之際。實際上,正是由于晉中地區(qū)之前缺乏像金勝M674這樣的關(guān)鍵對比材料,加上上馬墓地年代下限不清晰,從而導(dǎo)致金勝M251在判斷絕對年代時受到以上馬墓地為代表的晉南地區(qū)銅器墓斷代的影響。

      (二)金勝M251出土戈、戟、矛的年代問題

      金勝M251出土戈、戟是學(xué)界關(guān)于該墓年代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其中,張崇寧和井中偉先生分別通過對比金勝M251出土的Ⅲ式、Ⅳ式戟(圖一一,15、16)與戰(zhàn)國中晚期墓葬分水嶺M35出土戟(M35:6)(圖一一,28),并結(jié)合銘文(M251:658戈)進行討論,認為金勝M251的年代為戰(zhàn)國早期,墓主為趙襄子[35]。如果上文對金勝M251年代的推論準確的話,那么該墓出土的戈、戟便顯得十分關(guān)鍵。

      由于矛與戟刺在形制和功能方面存在一致性,所以筆者將矛與戟刺納入討論的范圍。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廣泛收集了較有代表性的春秋和戰(zhàn)國晉系墓葬出土矛、戟[36]、戈并進行了對比(圖一一)。首先來看銅矛的形制變化:晉南地區(qū)春秋墓葬出土銅矛,矛翼均呈柳葉形,長骹,圓銎。戰(zhàn)國時期柳葉形矛繼續(xù)沿用,但新出現(xiàn)了一類矛翼中腰兩側(cè)向外突刺的矛。戟刺的形制變化與銅矛一致。

      反觀金勝M251出土的20件銅矛與5件銅戟的戟刺,均為柳葉形翼,這與春秋時期的銅矛完全一致。在戰(zhàn)國早期墓葬普遍隨葬新式矛的背景下,很難想象這樣一座隨葬大量兵器的高等級墓葬保持例外。顯然,這很可能是因為銅矛形制變化的年代晚于金勝M251的年代所致。

      金勝M251共出土9件銅戟,Ⅰ式戟(圖一一,13)4件,由春秋時期流行的弧援戈和柳葉形矛組成。據(jù)井中偉先生分析,部分戈內(nèi)右上角有缺的銅戈應(yīng)當(dāng)也是戟[37],那么Ⅰ式戟應(yīng)當(dāng)是金勝M251中最主要的戟形。Ⅱ式戟(圖一一,14)1件,戈援上昂,彎弧,起中脊,形制已與戰(zhàn)國早期墓葬中的戟形較為接近。Ⅲ、Ⅳ式戟共發(fā)現(xiàn)4件,形態(tài)相差不大,其特點是援前端下部較突出。如果換一種角度,將援前端下部看作是小突刺,那么這樣便和新式矛在矛翼中腰設(shè)置突刺的道理相同,均用以增強殺傷力。這些特點與銅戟內(nèi)部作刀形并開刃等特點,均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兵器改制的體現(xiàn)。從銅戟形制的變化來看,Ⅲ、Ⅳ式戟很有可能是向Ⅱ式戟形制過渡時的試驗品,因此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較少。

      結(jié)合銅矛、銅戟形制的變化,我們再來看分水嶺M35出土矛和戟。在以往研究中,學(xué)者們主要將目光集中在分水嶺M35:6戟,因為這件戟與金勝M251出土的Ⅲ、Ⅳ式戟非常相近。但是,該墓還出土有裝配新式戟刺的M35:5戟(圖一一,29)和M35:10新式矛(圖一一,23)。對比來看,M35:6戟和戟刺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之際銅戟的特點,更有可能是與金勝M251Ⅲ式戟同源的早期銅戟。這可能也是有學(xué)者將此戟定為戰(zhàn)國前期的原因[38]。

      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兵器改制的背景下,金勝M251出土矛和戈完全保留了春秋時期的特點,而銅戟則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戟、矛形制特點的變化,可能恰好反映了這兩種兵器改制的先后順序。目前,并未發(fā)現(xiàn)年代早于金勝M251的墓葬中隨葬新式矛和戟刺。與分水嶺M25為夫婦異穴合葬墓的分水嶺M12[39]則出現(xiàn)帶突刺的矛(圖一一,25),這表明銅矛改制的年代可能在分水嶺M25這一階段或略早。因此,矛(戟刺)形態(tài)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春秋戰(zhàn)國之際相關(guān)墓葬的年代判斷提供幫助。

      圖一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戈、戟、矛對比1~4.矛(上馬M2008:42、上馬M15:17、瓦窯坡M29:37、壇道M2:28) 5.戟(上馬M13) 6、7.戈(上馬M13) 8~12.矛(金勝M251:414、729-2、729-1、698-1、698-2) 13~16.戟和戟刺(Ⅰ式772、704-2;Ⅱ式金勝M251:702;Ⅲ式546、548;Ⅳ式698-3、297-1;) 17~19.戈(597、658“趙孟戈”、645) 20~25.矛(M126出土Ⅱ式矛;M126:222;M126:492;M35:10;M14:53-2;M12:156) 26~29.戟(M126:221;M14:30-7;M35:6;M35:5) 30、31.戈(M126:385、M126:384) 32~35.矛(趙固M1:16;邯鄲百家村M57:36;山彪鎮(zhèn)M1:2;山彪鎮(zhèn)M1:27) 36~39.戟(山彪鎮(zhèn)M1:5、7;邯鄲百家村M57:37;趙固M1:23;趙固M1:24) 40~42.戈(趙固M1:41-1、142、41-2)

      四、結(jié) 語

      本文通過排比,將上馬M5218、金勝M674、金勝M251、牛家坡M7、分水嶺M25等五座高等級墓葬以及智君子鑒代表的階段共同構(gòu)建了一個相對完整且足夠細密的編年序列,其中很難再插入其他墓葬進行排序。五座高等級墓葬出土銅器種類、紋飾豐富,銅器形制之間具有明確的平行漸變規(guī)律,紋飾既相互聯(lián)系又有一定變化,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代表每一階段的變化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有年代標尺意義的趙孟庎壺和智君子鑒,論證了金勝M674、金勝M251、牛家坡M7、智君子鑒及分水嶺M25的年代分別為公元前482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3年、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43年左右,即每一階段相差約十年。

      在以往分期斷代的框架中,一般以50~100年作為一期或再細分為兩至三小段。本文編年中所分的六個階段,年代范圍約50~60年,無論從典型銅器群數(shù)量還是銅器器類、形制、紋飾的豐富程度,都足以代表春秋末期至戰(zhàn)國早期這一時間范圍內(nèi)的銅器特點。從晉系青銅器整體演化序列來看,該序列的構(gòu)建填補了晉南地區(qū)春秋銅器墓編年與晉東南、豫北、冀南等地區(qū)戰(zhàn)國銅器墓編年之間的缺環(huán),對于構(gòu)建更加清晰完整的晉系銅器墓編年序列有積極的意義。

      此外,本文對以往研究中出現(xiàn)的影響金勝M251年代判斷的相關(guān)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通過對比上馬墓地最晚階段M5218等墓與金勝M674,可判斷上馬墓地最晚階段銅器墓的年代下限早于公元前482年。通過對春秋戰(zhàn)國之際晉系墓葬出土戈、戟、矛的比較分析,本文認為以往研究對于金勝M251出土戈、戟的年代判斷并不準確。春秋戰(zhàn)國之際矛、戟等兵器形制發(fā)生變化,能夠為春秋戰(zhàn)國之際相關(guān)墓葬的年代判斷提供幫助。

      猜你喜歡
      牛家銅壺上馬
      找到牛牛家
      爺爺?shù)你~壺
      Pulsation Analysis of High-Amplitude δ Scuti Stars with TESS
      上馬臺的傳說
      少林與太極(2023年4期)2023-07-14 07:48:02
      先上馬,后加鞭——中國戲曲的演化路徑與“前海學(xué)派”的深度闡釋
      戲曲研究(2021年3期)2021-06-05 07:07:0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piglot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8 cases
      一刻鐘為什么是15分
      產(chǎn)業(yè)園區(qū)、眼鏡小鎮(zhèn)扎堆上馬
      去小蝸牛家做客
      新少年(2017年4期)2017-05-04 10:36:11
      銅壺:千錘百煉之美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1:34:14
      察哈| 吉安市| 泰来县| 合山市| 邢台市| 华池县| 永济市| 茂名市| 洛扎县| 新宁县| 景泰县| 金川县| 赤城县| 明星| 临湘市| 台中县| 苗栗市| 如皋市| 唐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宁安市| 巴塘县| 安丘市| 民权县| 广饶县| 阜康市| 德安县| 松阳县| 故城县| 和平县| 龙泉市| 改则县| 景洪市| 志丹县| 甘洛县| 含山县| 中卫市| 响水县| 筠连县| 喀喇|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