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小動物們每天都在做什么呢?看風景、曬太陽、聊閑天、做游戲……呵呵,你若是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人家小動物是很忙的。為了吃飽肚子,為了不被吃掉,為了繁殖后代,這群家伙都已經(jīng)進階成“能工巧匠”了。
海獺的“砧板”
生活在溫帶海域的哺乳動物——海獺,除了潛水捕食外,都是仰躺在水面吃喝拉撒睡。它主要以貝類生物為食,遇到渾身是刺、外殼堅硬的海膽,牙齒也咬不動,它就從水下找來石塊,然后腹部朝天躺在水面,把石塊作為砧板,平放在肚皮上,兩爪抓著海膽往石塊上砸。海膽被擊碎后,海獺就可以取肉享用啦。
讓人驚奇的是,海獺所用石塊都是扁平的,可見,它在挑選時,考慮到了食物滾落的問題。不得不承認,海獺為了吃,也是燃燒了很多腦細胞的。
螞蟻的“帳篷”
東南亞叢林中的黃猄蟻,能以植物葉片為“雨布”,為自己搭建帳篷,其做法與縫葉鶯用樹葉建巢相似。
黃猄蟻先選擇一片結實的草葉,然后用嘴和后腿,分別抓住葉片兩個邊緣用力拉在一起,將邊緣對齊。如果葉片很寬,邊緣跨度太大,許多螞蟻就首尾相接,組成蟻鏈來拉,直至把葉片卷成喇叭形。接著,其他成員叼著自己的幼蟲,在葉片相接處來回穿梭,讓幼蟲吐絲把葉子邊緣黏結在一起,這樣,葉子就變成帳篷一樣的巢穴。這種用來保護蟻卵的房間,有的由幾片葉子構成,足有一只棕子大。無需切斷葉子建成的巢穴,不會老化、腐朽,并隨著植物生長,空間不斷擴大,可容納更多蟻卵。同時,植物也歡迎這樣做,因為黃猄蟻擅長捕食各種昆蟲,剛好為植物站崗保安。
鱷魚的誘餌
有人曾在印度的一個水庫看到,一條渾身糊滿污泥的沼澤鱷,鼻梁上架著幾根樹枝,一動不動,好像一根朽木浮在水面。一只白鷺飛來,看到樹枝就落下來,正要銜去搭巢時,鱷魚發(fā)起突襲,獲得一頓美食。這是鱷魚精心策劃的獵殺行動嗎?
是的。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密河鱷長達13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鱷魚用樹枝捕食是一種有意識的誘捕行為。研究者發(fā)現(xiàn),鱷魚使用樹枝,只發(fā)生在每年的3~6月,這正是鳥兒筑巢的期間,此時鳥兒們忙著四處尋找建材,鱷魚便應時設置陷阱。而且這些樹枝并不是從樹上落到鱷魚身上的,也不是從水面漂到鱷魚背部的,而是鱷魚從水下頂在鼻子上的。
海豚的“面罩”
在澳大利亞的海灣,科學家發(fā)現(xiàn)寬吻海豚會戴“面罩”。這種海豚尋找食物前,在水下四處游蕩,找到一塊海綿頂在鼻子上,才正式開始捕魚,并且只有雌性海豚才會這樣做。人們對此好奇又不解。美國動物心理學教授珍妮特研究認為,寬吻海豚的大腦體積僅次于人類,而且結構非常復雜,能在鏡子中認出自己,是非常聰明的海洋動物。海豚之所以用海綿做“面罩”,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海底泥沙的傷害,還能幫助捕捉到那些躲避海豚聲納的小魚。
無獨有偶,相貌丑陋的非洲裸鼴鼠,常用一對大門牙挖洞,門牙長在嘴唇前面,嘴難以合攏,土易被吸到肺里造成感染;為預防“病從口入”,它在嘴唇前和牙齒后,放上樹皮或厚實的樹葉,充當簡單的面罩,以防臟物吸入。
蜜獾的梯子
非洲草原的蜜獾能耐不小,能挖洞找蟲、上樹抓鳥、下水捕魚。它敢搗毀蜂巢吃蜜,可輕松咬開烏龜硬殼取食,遇到眼鏡蛇就捉,像吃辣條一樣吃掉它。它皮滑毛厚,肛門能噴射刺鼻氣味,獅子見了都得讓它三分。
蜜獾的逃生技能極強,動物園不易圈養(yǎng)它。飼養(yǎng)員在圈舍里不敢放置物品,里邊有樹必須砍掉,以防它借此越墻。國外研究人員把蜜獾關在墻高4米的圈舍里,不料這家伙竟然把置于屋內的磚塊、輪胎、掃帚、耙子、木頭等,推到墻角,把較大較重的墊在下面,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底座,再把較輕的木質條形物架在其上,搭建成一個爬梯,然后越獄逃走。
為了生存,蜜獾真真是動物界有勇有謀的杰出代表??!D2357F07-1EC1-47E7-916D-2212900B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