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蓓莉 沈輝 向蓓莉
我1994年8月出生于天津市南開區(qū),小學到高中分別就讀于天津市昆明路小學、耀華嘉誠國際中學和新華中學,大學本科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2016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攻讀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碩士研究生。
2016—2017年,我有過兩段教學實習經(jīng)歷。2016年6—8月,我參加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合辦的暑期班,擔任大學三年級的漢語教師。我接觸了很多美國來華學習的學生,這是我第一段教外國學生的經(jīng)歷。學生們經(jīng)常會問一些對當時的我來說很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如“可怕”和“害怕”有什么區(qū)別,“告別”和“道別”有什么區(qū)別等。如今看來這都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最基本的詞義辨析,但當時我還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才找到答案。第二段實習經(jīng)歷是在碩士一年級暑假,我參加了中國和英國合辦的“動感中國班”①,學生來自英國不同的大學、不同的專業(yè),中文零基礎,來中國學習的目的是了解入門漢語。開班前一個月,我和幾位老師便投入了教材的研發(fā)當中。經(jīng)過三周多的奮戰(zhàn),《啟航漢語》終于新鮮出爐了。全英文授課遠比我想象中的難度更大,用英文講解字形的演變、漢字的構(gòu)造更是讓我費盡心思。這兩段實習經(jīng)歷是我了解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狀況的途徑,我希望有更多的實習機會了解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情況,也希望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碩士二年級期間,我提出赴丹麥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創(chuàng)新學習孔子學院做漢語教師志愿者的申請,隨后參加了由北京師范大學和國家漢辦(今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組織的考核。北京師范大學要求導師意見和學生意見統(tǒng)一;國家漢辦則開展了全面考核,包括中文試講、才藝展示、英文交流和心理測試四部分。中文試講涵蓋了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常識、古詩詞、基礎漢語拼音規(guī)則等考試內(nèi)容。幸運地通過了選拔后,我于2017年5—6月參加了由國家漢辦組織的“赴歐洲大洋洲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崗前培訓”,培訓地點在華東師范大學,持續(xù)了兩個多月。培訓期間我學到了課堂組織、課堂管理和游戲互動等專業(yè)技能,提高了我的教學設計能力。
2018年1月,我來到了號稱“童話王國”的丹麥。
一、我的漢語課程和學生
我在丹麥主要有4項工作。第一項工作是去斯克平鎮(zhèn)(Sk?rping),教九年一貫制斯克平學校(Sk?rping Skole)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的中文常規(guī)課,學生人數(shù)是14人,上課時間為每周五中午,持續(xù)16周。第二項工作是在奧爾堡大學教本科生和研究生HSK(漢語水平考試)的一級課,課程為選修課,無學分,兩個班學生總數(shù)約40人,每周上兩次課,上課時間為17:00~19:00,一共上8周。第三項工作是去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協(xié)助大二、大三年級學生準備HSK五級、六級水平考試,學生的專業(yè)是中文,班級人數(shù)約15人,持續(xù)8周。第四項工作是去北日德蘭島東北部約靈鎮(zhèn)(Hj?rring)的一所職業(yè)高中,代替因工作原因調(diào)往中國的外籍教師瑪利亞(Maria),學生為6名高中生,中文水平差不多為HSK二級水平,學校要求教師用全英文授課,工作持續(xù)了2個月。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專業(yè)能力。首先,體現(xiàn)在牢固掌握專業(yè)知識,能清晰、準確、生動地傳授給學生上。其次,體現(xiàn)在課堂管理和組織能力上。而丹麥學生認為有趣是最重要的。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授書本上的內(nèi)容,哪怕講得很正確或者有理有據(jù),學生也會認為老師講得沒意思,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讓我的課堂更加有趣,我會設計一些課堂活動,譬如提出競爭性問答題,設計文字游戲,先讓學生動起來。我把班里的學生分成兩組,把漢字貼在黑板上,點名讓學生來拍字,先拍到字的小組加一分。我還設計過拼詞成句的游戲,把字放到桶里讓學生抽,抽出來的字拼成一段話,先拼成一句話的小組加一分。教學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課堂,知識競賽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
斯克平學校的學生都是12~14歲的初中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很強。在課堂上我引入了更多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將中文學習和游戲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我曾經(jīng)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將漢字和拼音分別印在兩張紙片上,算一組,如“人”和“rén”,一共制作10組卡片,每個學生會拿到一張,學生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持有另一張和自己相匹配卡片的同學,完成任務的學生要擊掌并到講臺前大聲念出手中的漢字,將兩張卡片貼到黑板上。學生們很喜歡這個游戲。下課之后,還有學生跑來跟我說,謝謝老師精心準備的課程,這堂課上得特別開心。
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很大的差異。對于奧爾堡大學上中文選修課的學生來說,中文并非他們的專業(yè),他們把學習中文當作一種興趣。很多學生認為中文很有趣,以前只聽過中文很難學,想來挑戰(zhàn)一下;還有一部分學生說要去中國旅游;也有少數(shù)學生說要與中國做貿(mào)易,所以學一學中文。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學中文的投入度并不高,只是把中文課當作一門興趣課。學校也沒有對學生提出太高的學習要求,只是希望他們能夠通過課堂了解中文,對中文產(chǎn)生興趣。奧胡斯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則具有很強的學習動機,考慮到以后要來中國工作、實習或者教書,他們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HSK等級考試,因此比奧爾堡大學學生在中文學習上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而且他們很有想法,經(jīng)常向我提出辨析詞語等一些非常具體細致的問題,教學過程中能看出他們在思考,為了學習而學習。
奧爾堡大學創(chuàng)新學習孔子學院采用的漢語教學方法有獨特之處,與丹麥當?shù)貙W習中文的方法有一定區(qū)別??鬃訉W院采用最多的是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法,也就是以問題為基礎、為導向,提倡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學習過程對漢語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PBL教學法建立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之上。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例如,奧胡斯大學的學生是中文專業(yè)的,他們的中文水平相對比較高,我會在上課的時候適當采用PBL教學法,每一節(jié)課給他們留一個小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并合作,等到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做一個5~10分鐘的匯報或者展示。我不強求學生做PPT,也不要很正式,只是口頭表達即可,這樣做的目的是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中華文化活動
除漢語教學外,我還參加了很多中國日或中國周的活動,通常是為期一天或者幾天的短期活動。我們曾前往克拉魯普學校(Klarup Skole)、阿登學校(Arden Skole)、維斯特凱赫茲學校(Vesterk?rets Skole)等開設課程,大多數(shù)都是體驗類課程,學生的年齡從12歲到18歲不等,主要目的是讓當?shù)刂袑W生對中國文化有簡單的認識和了解。以維斯特凱赫茲學校為例,這是一所位于奧爾堡的中學,我和另一名志愿者曾經(jīng)去這所學校進行過為期一天的中國日活動。課程安排主要是:介紹中國姓名,給學生取中文名字;講解中國漢字,學生練習書法;教授中國廚藝(炒面),學生進行廚藝展示,等等。學生對學做中國菜這個環(huán)節(jié)十分感興趣,我們先把他們分成幾組,每組發(fā)一張菜譜和制作所需食材,接下來進行現(xiàn)場展示,隨后學生們以組為單位開展合作練習,他們練習的成果便是當天的午餐。
2018年6月,我在奧爾堡參加了 “亞洲文化節(jié)”。這一次我們走出校園,聚集在市中心的廣場上,以中國食物、書法和茶藝為主要交流內(nèi)容,當?shù)孛癖妼τ谶@類活動的參與度比較高。有很多人對漢字很感興趣,他們讓我們幫忙寫下感興趣的漢字。也有很多人好奇墨的用途,問是不是要在身上畫卡通人物。我說不是,墨的用途是寫字。當?shù)孛癖妼χ袊幕私獬潭缺容^低,這樣的交流方式恰恰能夠盡可能地從多方面、多角度推廣中國文化。
三、感悟與反思
在丹麥的工作經(jīng)歷十分寶貴,我見過學生們釋放天性的樣子,我認為那樣的教育適合學生自由生長。
首先,丹麥實行小班教學。小班教學的目的是兼顧每一名學生,教師能夠保證學生專注、有效地在課堂中聽課、學習。丹麥一個班的班容量為十幾人,教師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兼顧所有學生。所以,我認為小班教學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其次,丹麥的學校不過分重視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成績。我也認為,小學低年級階段不要過分看重學生的成績,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之后再來談成績的問題。如果學生在小學時期連學習的動力都沒有,那么在之后十幾年的學習生活里,將會非常痛苦。
2018年8月,我任期結(jié)束回國,繼續(xù)完成碩士論文。2019年7月我獲得北京師范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9月赴深圳任教,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