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卿
一幅幅圖片定格歷史,一張張報紙見證輝煌。2021年7月9日,孝義市人民廣場,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圖片展隆重開展,一撥又一撥群眾專程前來駐足觀看,贊嘆聲不絕于耳。細心的觀眾發(fā)現(xiàn),展覽中有近100幅竟是老報紙圖片,這些老報紙大家以前很少見,有的甚至從未見過。人們不禁要問,這些讓人大開眼界的老報紙是從哪來的呢?
“這都是我收藏的老報紙中的一部分,為市委工作服務,算是一次特殊形式的報展。展覽了半個多月,用老報紙講黨史,效果非常好?!苯衲辍捌咭弧鼻跋Γ⒘x市蘆北村王茂斌家庭藏報館里,說起事隔近一年的圖片展,集報人王茂斌仍興奮不已,“報紙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收藏報紙就是留住歷史。老報紙增強了圖片展的宣傳效果,受到群眾普遍贊譽?!?/p>
近四十年癡迷報海,歷千萬次苦心尋覓,王茂斌收藏了4萬多種報紙,其中珍稀奇特報紙達到1.2萬種余種,琳瑯滿目的老報紙墨香撲鼻,沁人心脾。那次展覽中近100種老報紙,就是王茂斌從浩瀚藏品中精心選出,再將原件一一掃描制成圖片。他說,集報就是要用報,充分發(fā)揮報紙的歷史教科書作用,以史明鑒。
蘆北村居孝義市郊,是大孝堡鄉(xiāng)一個有文化底蘊的村落。1968年4月,王茂斌在這里出生。之后,上學、工作、成家,二十多年未曾離開。后來因工作調(diào)動,他在孝義市里安了家,但人依然常往村里跑。老宅,不僅是他人生的根,也是他集報的根。“你肯定想不到,我第一次辦報展就是在這兒的老宅里呢。”王茂斌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時間回溯到1991年4月。一場婚禮后的這處老宅,熱鬧散去,喜氣依舊。大門上耀眼的雙“囍”眉開眼笑,昭示著這戶人家的幸福美滿。新婚蜜月,是人生最難遺忘的黃金時段,但新郎王茂斌婚后三天就開始上班,既沒有時間蜜月旅行,更沒有條件花前月下。怎樣能讓新婚妻子高興高興呢?
“當時農(nóng)村生活很單調(diào)。除了電視沒別的娛樂,電視也只能到晚上看個中央臺、山西臺。我就想,看看報紙也算一種文化娛樂吧?!庇谑?,新婚后第一個星期日上午,王茂斌對妻子說:“給你看樣特別的東西?!弊屍拮酉鹊皆鹤永锏戎?,他把自己收藏的報紙一股腦兒搬出來,一陣忙碌后,760多種報紙露出報頭,一種挨一種,一列排一列,把婚房地上鋪得滿滿當當,就連床上、桌子上也都給鋪滿了。他出院拉起妻子的手跨步進門,滿屋子一列列報紙躍入眼簾,像接受檢閱的部隊,妻子頓時驚嘆不已。望著妻子的神情,王茂斌幸福感滿滿。
通過報展這種獨特方式,王茂斌向妻子表達了深深的愛。妻子喜不自勝,婚前最讓她動心的就是王茂斌愛看書讀報,新婚蜜月專為她一人舉辦的報展,更是她珍藏一生的甜蜜記憶。
說起看書讀報,王茂斌打小就情有獨鐘。“那時候農(nóng)村沒什么讀物,能見到的煙標、糖紙和郵票,上面圖案好看,有文化味,我就經(jīng)常積攢這些東西。上初中后,父親給我訂了一些報紙,這一下,我像是得了寶貝?!?/p>
1981年9月,王茂斌升入村里初中就讀,當過教師的父親給他訂閱了1982年《中國少年報》和新創(chuàng)刊的《語文報》。到了初二,王茂斌就拿出自己攢下的壓歲錢,訂閱了新創(chuàng)刊的《中學生學習報》和《作文周刊》。“初中三年中,每期報紙一到,我就迫不及待捧在手里,如饑似渴地閱讀。讀完的報紙舍不得扔,像積攢煙標、糖紙一樣,一期期攢了起來?!蓖趺髮蠹埖南矏叟c日俱增,以至于學校教室窗戶為擋風糊上的《山西日報》《山西農(nóng)民》報,他都要看個不停。
1986年,王茂斌參加工作,在鄉(xiāng)郵電支局當投遞員,接觸到許多之前不曾見過的報刊,這讓他大開眼界,也使他對報紙珍愛有加。特別是1987年元旦那天的報紙,大多數(shù)套紅印刷,版面較平?;钴S,王茂斌愛不釋手,情不自禁地開始收集“元旦報”和其他沒見過的報紙。他一有空就挨個找訂戶搜集舊報紙,自己負責投遞的訂戶找遍了,就跑遍縣城各單位找,幾年功夫下來收集了七百多種報紙。王茂斌把它們視若寶貝,珍藏在家中的老式皮箱里,這也就有了新婚蜜月辦報展的軼事。
在自己家辦報展,妻子驚喜,家人稱贊,這讓王茂斌對集報更加癡迷,可七百多種報紙滿足不了他的“野心”。“當時集報非常困難,本地讀者訂閱的報紙?zhí)倭?,僅僅有限的幾十種。我們郵局有每年編印的《全國報刊收訂目錄》,對照目錄梳理,很多報紙我都沒有,就天天琢磨,怎么才能把這些報紙都收集到呢?”很快,他找到了實現(xiàn)愿望的機會。
太原市郵政局1992年1月創(chuàng)辦的《郵政知識報》,先后刊發(fā)不少集報文章。王茂斌一期不落地閱讀這份報紙,學到許多集報知識,還發(fā)現(xiàn)全國竟有不少集報愛好者。尤其是《集報破萬種 依靠眾人幫》這篇文章,讀后令他心潮澎湃?!斑@篇稿件對我啟發(fā)很大,我要想收集全國所有報紙,找各地集報人交流就可以了。”
《郵政知識報》經(jīng)??且恍┘瘓笕送ㄓ嵉刂?,王茂斌按這些地址開始與他們進行交流,報友遍及山西、北京、四川等地,集報品種迅速上升?!昂屯饨鐖笥呀涣鳎图涌炝思瘓笏俣?。本地有什么報紙,外地有什么報紙,通過書信方式,我要什么報紙就和人家交流。到1993年,這種交流達到高峰,有時候我一天能收到上百種報紙,最多一次交流了300多種。”為便于交流,1995年秋,王茂斌整理編寫出全省第一份《山西報友通訊錄》,收錄二十多個集報愛好者信息。他專程到鄉(xiāng)政府找打字員,請人家?guī)兔⑼ㄓ嶄洿蛴〕蓛裕浗o省內(nèi)外報友,從而加強了山西集報人之間的交流。
不僅通過書信方式交流報紙,從1995年5月起,王茂斌還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行程數(shù)千公里,到新絳、離石、汾陽、絳縣等地拜訪報友。每到一地,他都背著五六百種報紙作為禮物,回程仍是交流的數(shù)百種報紙隨行。同時,王茂斌還出省專程到河南許昌、河北石家莊、遼寧沈陽、黑龍江哈爾濱等地,結識知名報友,尋覓心儀報紙。
“為了一份報紙,走南闖北尋找是常有的事兒。每當?shù)弥思沂掷镉凶约合矚g的報紙,就按捺不住喜悅、急切的心情,總想盡快收集回來?!蓖趺笳f,有一次他跑去哈爾濱找一份《吉林工農(nóng)報》,結果人家顧不上整理,找不出報紙,一推推了8年。8年期間,隔段時間他就和對方聯(lián)系一次,精誠所至,最終他得到了自己想要收藏的這份報。
通過聯(lián)系報友交流、走南闖北尋覓,王茂斌集報的種類和數(shù)量迅速上升,到1996年底達到1萬多種。突破“萬種”大關,這在當時集報界已位居佼佼者行列。次年初,新絳報友孫春旺、蒲縣報友曹保珠一同走訪王茂斌,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如故。他們談集報、說未來,決定籌備成立全省性集報組織,創(chuàng)辦集報民刊。1997年5月1日,王茂斌三人共同出資創(chuàng)辦的《三晉集報》試刊號問世,9月12日正式創(chuàng)刊,由此拉開了山西有組織集報活動的序幕。
1997年,對于王茂斌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
這一年,他不僅與兩位報友共同揭開山西有組織集報序幕,更重要的是,他的集報方向發(fā)生轉變?!耙婚_始集報,是按品種收藏,只要是自己沒有的,就想方設法、天南地北地尋找。收藏到香港回歸報后,我不再貪圖收藏種類多,而是看內(nèi)容,把重大事件作為集報主題來考慮?!闭f著,王茂斌起身走到藏報柜,從里面搬出“香港回歸專題”報冊,放到桌子上翻開給我們看。
“香港回歸舉世矚目,是重大事件,事先我就覺得媒體一定會濃墨重彩報道。所以,收藏這個主題報紙,我下了很大功夫。”當年之舉,王茂斌歷歷在目。為收藏香港回歸報,他將當時《全國報刊收訂目錄》中所列200余種黨報、晚報,全部訂閱了7月份整月報紙,耗費了自己三個月工資。之后,雖仨月捉襟見肘,可一看到厚厚一摞香港回歸報,十足的成就感就立刻涌上他心頭。坐下來仔細欣賞,一家家報紙,報道主題相同,版面風格迥異,但都濃墨重彩,極具收藏價值。于是,他產(chǎn)生了專題集報想法:“集報看內(nèi)容,比追求種類更有意義。圍繞一個重大主題集報,更能體現(xiàn)報紙的歷史價值?!睆拇?,王茂斌走上專題集報之路,而且越走路越寬。
繼香港回歸之后,澳門回歸、世紀之交、北京申奧、加入WTO、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等,接二連三報道重大歷史事件的報紙,都成了王茂斌專題集報的重頭戲。到2006年底,他的集報已有10余個專題,種類達到2萬多種。10年專題集報,讓王茂斌的集報眼界與見識更加開闊,集報修為與內(nèi)涵日益豐富。他自我剖析說:“我的專題有點雜,主要分黨報、晚報、中國字頭報、重大事件報,以及清末、民國早期報等,總體上看還屬于全集型,‘?!弧?。”他所說的“精”,是指從內(nèi)容上考量的珍稀報紙,“有精品內(nèi)容才是精品報紙,精品內(nèi)容是能見證歷史、啟迪后人的內(nèi)容。集報,就是要讓報紙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奮斗激情。”
遵循這樣的集報思想,從2007年開始,王茂斌著力打造精品工程,集報重點放在了清代、民國報和解放區(qū)報、早期軍報等專題上。集報難度顯然加大,但他通過不懈努力,一份份墨香濃郁的珍奇報紙,還是悄然走進他的家庭藏報館。
為集藏珍奇報紙,王茂斌再次踏遍全國多地,千方百計尋覓,不惜重金攬回。到今年6月,他共收藏報紙4萬多種,其中清末報50余種、解放區(qū)報400多種、全國各級黨報4000多種、香港回歸報1000多種、澳門回歸報1000多種、航天系列報300多種、號外報1100多種、試刊創(chuàng)刊報3000多種,等等。蔚為壯觀的珍稀奇特報紙,已成為王茂斌家庭藏報館的特色藏品,如光緒年間《京報》、辛亥革命時期《光復報》、抗戰(zhàn)初期《救亡日報》《晉豫日報》、解放戰(zhàn)爭時期《華北軍大》《西北軍大》《勝利報》《戰(zhàn)斗報》等,300多種1000多期紅色黨報、軍報,已然成為他的鎮(zhèn)館之寶。
在王茂斌眼里,每一份報紙都是一件藝術品,是見證歷史、承載文化的藝術品。所以,他堅持用匠心精神集報、藏報、研報?!袄蠄蠹埐豢稍偕?,有的堪稱文物。收藏研究報紙,必須講究細心、耐心和精心,才能更好發(fā)揮報紙作用,服務社會需求?!?/p>
王茂斌集報,追求報紙品端貌美、賞心悅目。他說:“任何收藏都講究藏品品相。集報也說品相,雖不像其他藏品那樣要求高,但相比之下,品相好的報紙更有收藏價值?!币虼?,每當收集時,王茂斌首先要求報紙無殘污破損、無嚴重折皺、無版面缺失。若收集到品相差但有價值的報紙,他就耐心地仔細“修復”:殘破處一點點補齊,灰污地兒輕輕擦去,折皺痕用熨斗整平,力求盡善盡美。
“收藏收藏,收集珍藏。辛辛苦苦收集到的報紙,如果保管不當,也會影響品相。所以,不光要千方百計‘收’,如何‘藏’也很重要,必須掌握一些收藏知識?!闭f起藏報,王茂斌頭頭是道。他介紹說,藏報首先要注意“五防”,即防潮濕、防光照、防灰塵、防蟲蛀、防鼠咬,還要避免報紙霉變、發(fā)黃、污損;其次,報紙存放方式也有講究,都應在分類的基礎上平直存放,避免豎放而增加氧化幾率;最后一點是,要有意識避免報紙折疊處反復磨損、破裂。
集一份報紙,藏一段歷史。近40年來,王茂斌癡迷集報,珍藏了一段段重要歷史;他精心藏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藏報分類法;他潛心研報,致力于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當年新婚蜜月搞報展的老宅,如今已建成家庭藏報館,王茂斌經(jīng)常接待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各學校學生和社會人士前來參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不僅如此,王茂斌還走出家門辦報展。近年來,在當?shù)赜嘘P部門幫助下,他先后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等大型主題報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對引導全社會進行黨史學習、深入推進全民閱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說:“集報是個人愛好,但集藏的報紙不能孤芳自賞,服務于社會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