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楚涵
北海的風(fēng)從來都是刺骨的。
蘇武的背影漸行漸遠,苦等了19年的他就要回到故鄉(xiāng)。李陵也轉(zhuǎn)過身去,身后是流言蜚語和無邊寂寥。
漢武帝天漢二年秋,騎都尉李陵率領(lǐng)五千步卒北上。朔風(fēng)起,飛沙走石,給茫茫戈壁又增一分肅殺。面對匈奴的騎兵主力,這五千步兵要深入敵境可謂魯莽至極。
朔風(fēng)又起,卷起飛沙走石。
原本的計劃是李陵率五千步卒直搗匈奴王庭,老將路博德在半途接應(yīng)。路博德迎接李陵前派人往京城送去奏章,言眼下匈奴兵強,應(yīng)過冬后再戰(zhàn)。不料漢武帝誤以為是李陵膽怯了,勃然大怒,催李陵趕快向漠北進軍。
朔風(fēng)又起,吹不散愁緒。
其實李陵帶兵有方,頗得兵卒信賴。奈何道阻且長,長途跋涉,兵力懸殊,想要獲勝難于登天。與匈奴交鋒,李陵也打了幾個勝仗。然而不久后的某個正午,八萬匈奴兵蜂擁而至。李陵帶著戰(zhàn)士們拼死苦戰(zhàn),相持良久。誰知內(nèi)部出現(xiàn)奸細。李陵一身戎裝浸透鮮血,與他并肩作戰(zhàn)的弟兄也一個個倒下。他覺得,自己再無顏面對天子。
朔風(fēng)又起。戰(zhàn)爭有何意義?李陵不知。他拼盡全力,然而還是被俘。
怎么辦?是自刎而死以全節(jié),還是假意投敵,尋機報國。他選擇了后者。
然而,僅僅因為聽說“胡地有李將軍在幫匈奴練兵”,天子一怒之下將李陵的母親、妻兒、兄弟全部斬首,而隴西的士大夫們皆以李陵為恥。又有誰知道幫匈奴練兵的根本不是李陵,而是李緒?
朔風(fēng)又起。家人全亡,天子再不會信任他,歸漢也只會招來鄙視。這怪誰呢?李陵不知。他心如刀絞,卻流不出一滴淚。
恰好在李陵投降前一年,漢朝中郎將蘇武被匈奴扣押,并被遷往北海的不毛之地牧羊,說是公羊不產(chǎn)乳就不放他回去。牧羊19年,蘇武終于可以歸漢,這極大地震動了李陵的內(nèi)心。為老友送行時,他不禁感慨世事無常:
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
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當李陵顫抖的聲音停下,滿頭銀發(fā)的蘇武轉(zhuǎn)過身去,徒留李陵獨自寂寞……
若沒有戰(zhàn)爭,蘇武不會忍辱19年,受盡苦難,兩鬢斑白;李陵更不會親人盡亡,再難回鄉(xiāng)。
原來寂寞的不僅是沙場秋點兵,還有李陵那渴望和平的心。
朔風(fēng)又起,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難以撫平。
教師點評
該文讀來蕩氣回腸,如一曲失意英雄的悲歌,很難想象這些文字出自年方十四的小女生筆下。如不是對那段歷史、那個人物有穿越時空的相知相契,歷史文化散文很容易寫得浮夸。此外,文中多四字短語,文辭典雅,音韻和諧,兼以長句,形成錯落之美,足見小作者文字功底之強。
(唐德雪)E4A5341D-5141-4FAE-8EFE-B2C60D95CF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