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少星/文
日前,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1年度國防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06 所申報的《某熱結構復合材料及應用》項目榮獲國防技術發(fā)明一等獎。
至此,一個“昨夜獨上高樓、埋頭攻堅十余載;再回首,已是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競風流”的熱結構材料專業(yè)開始走進了大眾視線。
進入21 世紀,“9.11”、全球金融危機等“黑天鵝”“灰犀?!笔录?,推動著國際局勢暗流涌動,加速了未來世界軍事戰(zhàn)場從傳統(tǒng)空間向新型領域不斷拓展的步伐,空天飛行器的發(fā)展與應用猶如一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出鞘“利劍”,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戰(zhàn)爭時空觀念,因此成了世界大國競相搶奪的“必爭之地”。
要想鍛造一把“看得見、追不上”的護國強軍“利劍”,就要解決讓“利劍”出鞘時,既可以飛的更快、更高、更強,卻同時又不被自身產生的高溫烈火灼傷,這個難點是把“利劍”從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的關鍵點,也是剛成立五周年的306所,敢于“著眼前沿戰(zhàn)略布局”的敏感點。
立身于“強軍首責”沃土中的306 所,是一家致力于航天特種材料技術研發(fā)的研究所,它深知大國重器的基礎是材料,不僅要能鑄造“利劍”軀體的“外衣”,還要能鑄造“利劍”關鍵部位的“核芯衣”;它也明知這款未經問世的熱結構材料,在國際國內都尚屬“專業(yè)發(fā)展零起步、前途未卜多堪憂”。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選擇的方向”,時任306 所副所長,如今也是集團新材料領域首席專家的裴雨辰,得知國家有需求的時候態(tài)度堅定地說。
至此,306 所開啟了一段守護“利劍”心臟,讓超高溫熱流快速穿過“利劍心房”,卻能安然無恙的熱結構材料研發(fā)攻堅戰(zhàn)。
草創(chuàng)之際,困難與壓力不只來源于缺少設備、人員、技術等這些“自身條件”,還來源于國內外其他團隊的“同臺競技”,而技術指標和技術需求全國統(tǒng)一,這又給正在成長階段的306 所增加了一層“到底能不能干出一番名堂”的心里枷鎖。
“搞科研就要有搞科研的樣子,決定干了就要擺正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起步晚我們可以多想想怎么奮力追趕”,當初做研究的博士生,如今已伴隨著專業(yè)成長為副所長的孫同臣,再談當年的初創(chuàng)困境,依然口吻堅定、眼神堅毅。
謀定而快動,為了搶占發(fā)展先機,“招兵買馬、搭建設備、性能研究、工藝攻關,我們當時幾乎同時并行”,組長王濤臨危受命后帶著組員李曉東,向著一代熱結構材料發(fā)征途“踽踽前行”。
材料研究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材料配方的反復調配、工藝參數(shù)的反復摸索中找到最優(yōu)、不斷迭代。而這,需要一定的基礎資料和大量的實驗驗證做支撐。
對于一個在國際國內尚屬于前沿階段的新專業(yè),能參考借鑒的資料可想而知。目之所及的資料太少,科研人員就把重心放到了實驗中。
“前期實驗失敗的次數(shù)太多,我們對研究方向也產生了懷疑,但就算有懷疑,我們還是想再多試一次,”就是憑著這“多試一次”的堅持,孫同臣、劉俊鵬等科研人員一起捱過了“黎明前的黑暗”。
從查閱資料“了解熱結構材料的來龍去脈”,到無數(shù)次構想“前沿應用層面的熱結構材料應該具備的性能”,再到設計的一張張實驗階段的材料配方,在“高溫裂解爐里翻云滾燙”。
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再多試一次”,近百種材料配方在科研團隊的設想中誕生、在實驗中涅槃、在涅槃中重生。
經歷多次一代材料的循環(huán)迭代后,材料的耐高溫等級有了明顯的提升。在一個萬物復蘇的春天,306 所研制的二代熱結構材料,迎來了它的“人生大考”——地面風洞模擬試驗。
風洞試驗的監(jiān)控視頻里,材料平板像“真金”一樣,被放進模擬利劍關鍵部位的“典型極端環(huán)境”里,將經受烈火焚燒的考驗。
點火按鈕啟動,一股如“電光”般的氣流,從屏幕前“一閃而過”,并伴隨著零星的“火石”在空中“曇花一現(xiàn)”?!澳且豢蹋m然還沒離開試驗現(xiàn)場,但我們都心花怒放了,因為‘火石’越小,就說明材料的耐高溫、耐燒蝕的性能越高”,在場的科研人員于新民說:“這代表著我們306 所研制的熱結構材料性能達到了技術指標”。
材料性能達到技術指標,說明306 所的熱結構材料研究,實現(xiàn)了“從零到一”的重大突破,具備了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而材料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工程應用,生產出飛行試驗構件,是材料研究從科研價值轉向工程價值的關鍵一步,與材料研發(fā)問世同等重要。
如果說材料的研發(fā)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完全是靠在無數(shù)次的嘗試中完成從量到質的蛻變,那么從材料到構件研制,同樣沒有任何可以學習參考的經驗,而這又是一個遠比我們想象中更為復雜、更為曲折的攻堅過程。
做一個風洞試驗中需要的小塊材料平板,和做一個飛行試驗中需要的大塊復雜異型構件,即便相同的工藝流程,也將不可避免受到諸如溫度、厚度、壓力、甚至是制備工藝中浸漬速流等多種因素影響,進而影響材料性能的穩(wěn)定。
“眼前這塊黑、硬、輕的熱結構材料,其實是一種隨著環(huán)境變化,材料性能也會隨之變化的‘花心大蘿卜’”,科研人員劉偉介紹說,“從材料到構件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如何在材料尺寸放大后還能保持材料性能不變?這既是能否將構件研制成型的技術難點,也是同行業(yè)競爭中淘汰率最高的關鍵一步”。
從材料平板到異形構件,需要經歷“高溫預處理、界面層制備、熱應力釋放、陶瓷基體制備、內部質量檢測”等五大步,長達五到六個月的研制周期,如果其中任何一步出現(xiàn)問題都意味著前功盡棄,都將導致研制周期延遲半年到一年、甚至一年到兩年。
在“兵貴神速”“搶占市場”的科研攻堅階段,時間就是生命,是科研工作耽誤不起的最大成本。
為了快速得到如今這套性能穩(wěn)定、嚴絲合縫的工藝方案,科研人員群策群力決定“拿空間換時間”:即在同一周期內、設計不同的研制方案、最后對比選出最優(yōu)方案。
在經過“繁瑣與大量”的實驗戰(zhàn)中“抽絲剝繭、去偽存真”,最后得到如今這套行云流水一般的工藝方案,也只是確保一個毛坯構件的合格誕生,決定它能不能從研制到應用的另一大考驗,是如何在大國工匠們的精雕細琢、刀劈斧鑿后保持精確成型?
機械加工的天花板在于對構件精度的高標準、嚴要求。不同型號的構件,哪怕存在毫厘之間的精度差異,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不同量級的難度系數(shù),這需要大國工匠們必須具備“利劍心臟內耍大刀”“方寸之間定乾坤”的精湛技藝,同樣還需要結合材料特點、機加時機、刀具選擇、加工方式,再經一番“千挑萬選”“屢驗屢試”后,形成“對構件損傷度最低、精確成型度最高”的精湛工藝。
多一寸不可、差一厘的不行的完美搭配,保證了從材料到構件的華麗蛻變。
幾年后的一個秋天,沙翻大漠黃的某試驗場地傳來喜訊,搭載著306 所熱結構材料構件的某飛行器,首飛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一喜訊傳遞著306 所熱結構材料憑借硬核實力獲得了國家和上級機關的認可,再次實現(xiàn)了從工程價值到應用價值的進階跨越,一舉奠定國際國內行業(yè)領先地位。
要想順利實現(xiàn)應用,還需要克服“質量零缺陷、控制成本、按時交付”等一系列嚴格苛刻的要求。
“裝備生產是一個非常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任何一個構件出現(xiàn)問題都會對整體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嚴重影響,306 所承接交付的應用構件,必須做到質量零缺陷?!爆F(xiàn)任306 所所長的柳曉輝對構件質量提出了“穩(wěn)定可靠”“精益求精”“打造精品”的嚴格要求。
到了構件應用階段,質量零缺陷就不僅僅要求材料研發(fā)、構件工藝的質量零缺陷,它需要的是306所各個相關部門協(xié)同配合、合力攻堅,步步工作零缺陷才能達到交付產品零缺陷。
至此,306 所熱結構材料專業(yè),完成了從科研價值、工程價值、到應用價值一系列的“角色轉變”。
從十多年前開辟專業(yè)零起步、刻苦攻關攀高峰,到近日獲得國防技術發(fā)明獎,306 所熱結構材料專業(yè)已走過十余年。
這是一直在成長的十余年。
這十余年,專業(yè)研究取得了從“從一代到三代、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輝煌戰(zhàn)績,熱結構材料的耐溫等級在多輪迭代中持續(xù)高升,為空天飛行器動力應用釋放了巨大空間;相關技術在多個型號的的不同部位得到了工程應用,研發(fā)應用水平一躍達到了國際國內“遙遙領先”。
這十余年,專業(yè)攻堅不僅局限于復材優(yōu)勢、還敢于挑戰(zhàn)舒適區(qū),克服了原材領域短板、追溯復材上游、深挖基礎材料源頭,和中科院化學所進行聯(lián)合攻關,研究開發(fā)了多種陶瓷前驅體新材料,為熱結構材料專業(yè)“再添新丁”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十余年,該專業(yè)獲授權發(fā)明專利已達40 余項,且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國防前沿創(chuàng)新、集團自主創(chuàng)新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先后榮獲國防技術發(fā)明獎、中國發(fā)明專利獎、集團公司技術發(fā)明獎等多個重大獎項。
“十余年里從一個只有4名技術人員、從零開辟的專業(yè),到如今成長為一個具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應用”的成熟鏈條的專業(yè),為“守護和平、鑄劍強軍”作出應有貢獻,306 所創(chuàng)造了一個熱結構材料專業(yè)發(fā)展的奇跡!”當初為國家在該領域空白而擔憂的某領導,看到現(xiàn)如今專業(yè)的發(fā)展,不禁發(fā)出了欣慰的認可!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履行強軍首責的航天材料人,不忘初心、踔厲奮發(fā)、向著科研高峰勇毅攀登。
望今朝、憶當年,爾等埋頭攻堅十余載,為?!袄麆Α背銮势桨?;“利劍”出鞘,為護你我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