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黨的政治建設歷史,探析政治建設內在的必然邏輯,總結其歷史經驗,可以提供很好的歷史鏡鑒,對于我們今天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政治建設;歷史進程
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調黨的政治建設的統(tǒng)領作用,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一條成功經驗。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重視黨的政治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要“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基”[ 1 ]。政治建設一直以來都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各個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得到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一、黨的政治建設的發(fā)展歷程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政治建設。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按照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和面臨的歷史任務,黨的一大通過第一部黨綱,明確了黨的名稱、性質、任務等,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治性。黨的二大上,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對入黨條件、黨的紀律等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并提出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口號。這一時期,逐步確立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地位,黨的政治領導力和組織動員力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為取得新民主主義勝利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政治建設。新中國成立后,黨面臨的歷史任務發(fā)生重大變化。面對百廢待興的形勢,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推動工商業(yè)恢復發(fā)展,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成為黨的緊迫任務。黨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始終抓緊政治建設這條主線,制定和實施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成立黨的中央和地方監(jiān)察委員會,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嚴肅黨的紀律建設,充分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和政治擔當。
3.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政治建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到經濟上來,思想上路線上全面撥亂反正。黨中央特別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持續(xù)強化政治建設,開啟了黨的政治建設新征程。黨的十三大確立了黨的基本路線,黨中央鮮明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時期黨的政治建設,逐步走上規(guī)范化軌道,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4.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極大的魄力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突出強調“兩個維護”,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中央出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將政治建設制度化、規(guī)范化,為黨的政治建設指明了實施路徑。旗幟鮮明要求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補足精神上的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黨的政治建設全面融入黨和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過程。
二、百年來黨的政治建設的三重邏輯
中國近代飽受屈辱的歷史境況,迫切需要一個具有嚴明組織性紀律性和強大凝聚力的政黨來領導革命和建設,需要這個政黨的政治主張能夠得到多數(shù)人的擁護,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一歷史重任。
1.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根本指導思想,早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一系列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思想和主張,成為中國共產黨加強政治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和理論前提[ 1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初就旗幟鮮明講政治,在革命斗爭實踐中不斷完善政治建設內容,是其與生俱來的基因和本源?!豆伯a黨宣言》深刻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目標,成為指導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思想武器,把無產階級的斗爭從自發(fā)狀態(tài)提升到自覺狀態(tài)。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黨的政治建設理論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中國化,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
2.歷史邏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取得革命勝利,不斷加強黨的領導,通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新中國后,中國共產黨全面執(zhí)政,開啟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毛澤東鮮明提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 2 ]。無論是確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還是完成“一化三改造”,黨的政治建設都起到了堅實的基礎保障作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面對國門打開后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襲,鄧小平同志強調,堅持黨的政治路線不動搖,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歷史證明,只有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才能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斷高歌猛進,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3.現(xiàn)實邏輯。進入新時代,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擺在面前,一些全新的矛盾開始出現(xiàn)。少數(shù)黨員干部還存在諸如思想上缺鈣、政治方向不清、不講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等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政治建設,團結和教育全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地突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地位,牢牢把握住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正確方向,確保黨的建設目標、方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三、中國共產黨百年政治建設的基本經驗
1.必須始終旗幟鮮明講政治。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本質屬性和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之所以能夠一往無前,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最關鍵之處就在于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始終突出政治建黨,根據(jù)時代發(fā)展需求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政治路線,提出鮮明的政治主張,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價值旨規(guī),最終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踐證明講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面對“兩個大局”,要在大風大浪面前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定戰(zhàn)略方向,把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黨的政治建設作用更加凸顯。E664E504-03CA-4E5E-B1BB-4C8A6205F0AF
2.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它的基本原理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黨從建黨那天起,就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實踐證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政治領悟力、判斷力、執(zhí)行力是前提。堅守理想,奮斗的力量才會源源不斷;堅定信念,追求才不會偏離方向。開啟新征程,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增強理想信念是必然要求,必須讓全體黨員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不斷增強全體黨員思想自覺,使黨的事業(yè)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3.必須始終站穩(wěn)政治立場。政治立場事關根本。全黨必須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堅決站穩(wěn)黨性立場和人民立場。要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同黨同心同德。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必須始終突出健全黨內政治生活這個重點。從內容上看,政治建設包括政治原則、政治路線、政治紀律等內容,要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就要加強黨的團結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黨內民主,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化制度化。這就必然要求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用鐵的紀律保障黨的集中統(tǒng)一和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無論黨的建設推進到什么階段,要確保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設這個根本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3 ]。從過程來看,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政治路線,需要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和每名黨員的作用,而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發(fā)揮,通常需要依托黨內政治生活。回望百年黨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黨內政治生活是否規(guī)范、正常,與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明顯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曾經遇到的重大挫折,就是黨內正常政治生活遭到破壞,進而導致黨的事業(yè)遭到損失的一個反面案例。因此,改革開放以后,中央先后出臺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黨內法規(guī),以健全黨內政治生活為重點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推動黨的建設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6.
[3]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7-02.
(作者簡介:彭健,中共重慶市渝北區(qū)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黨建方面研究)E664E504-03CA-4E5E-B1BB-4C8A6205F0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