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文
摘??要:由于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具有突發(fā)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以及人類活動的廣泛性,導致了地質災害的頻發(fā)。地質災害是指由于地質環(huán)境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的各種自然災害,是自然與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有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但其性質、危害程度、造成的損失大小都不相同,所以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價,才能有效地預防與治理。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問題與解決途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P6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7(b)-0000-00
Problems?and?Solutions?in?Geological?Hazard?Risk?Assessment
WANG?Shangwen
(The?First?Institute?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Gansu?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Tianshui,?Gansu?Province,741020?China)
Abstract:?The?occurrence?of?geological?disasters?is?sudden?and?uncertain,?and?the?universality?of?human?activities?leads?to?the?frequent?occurrence?of?geological?disasters.?Geological?disaster?refers?to?various?natural?disasters?caused?by the?change?of?ge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influence?of?human?activities.?It?is?the?result?of?the?comprehensive?action?of?natural?and?human?factors;?The?occurrence?of?geological?disasters?has?certain?regularity.?There?are?different?types?of?geological?disasters?at?different?times?and?places,?but?their?nature,?harm?degree?and?loss?are?different.?Therefore,?it?is?necessary?to?conduct?scientific?analysis?and?evaluation?in?order?to?effectively?prevent?and?treat?them.
Key?Words:?Geological?hazards;?Risk?assessment;?Problems?and?solutions;?Research
由于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具有突發(fā)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以及人類活動的廣泛性,導致了地質災害的頻發(fā)。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價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工程,需要結合多種學科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并綜合運用各種方法來對地質災害風險的可能性做出準確的預測與評估。
1地質災害概況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地質災害也是十分的多見,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普遍性,因此,在進行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地形地貌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其開展有效的防范與處理。在對地質災害的危害性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綜合比較的方法等,這些都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其結果都不一樣,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區(qū)域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傮w而言,全面了解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水文特征、氣象特點、社會發(fā)展、技術水平、自然環(huán)境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1]。
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內容,需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完成,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出一部完整的關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相關法律,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導致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2)災害危險性評價方法不科學。地質風險的預測和分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涉及多個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其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這就造成了各個方面的理論發(fā)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會產生一些分歧,從而影響到結果的準確性。(3)災害危險源辨識不準確。由于人類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也變得更加困難,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地球上的各種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與壓力。同時也給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建設等各行各業(yè)的正常運行帶來的巨大威脅[2]。
3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3.1完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機制
完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機制,是為了能夠對地質災害的風險程度進行科學的評估與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避免事故的發(fā)生以及損失的擴大;同時,也是為以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參考,通過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可以使相關部門和人員了解到其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及方案,以保證工程的順利完成。
首先,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地區(qū),應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例如:建立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域的預警系統(tǒng),并對其進行監(jiān)測。其次,在地質災害發(fā)生后,應及時采取相關的應急處理方案,比如:加強泥石流的治理、對泥石流的防治、對山體的加固等,以防止泥石流的進一步擴大,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被利用于工程建設中。再次,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地帶,應制訂有效的防治方案并嚴格按照有關的規(guī)定實施,避免人為的破壞和損失。最后要注意的是,對于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地段應該重點保護,而不是將其作為公路的附屬設施,這樣做會導致公路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和限制,也會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為了保證道路的暢通,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設置排水溝,將雨水排入河里,或者是設立涵洞,將水排入河里,以確保水流的順暢[3]。
3.2加強應急保障
自然災害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因此必須要重視災害的預防工作,在發(fā)生的時候,能夠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程度。在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理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建立健全的應急保障體系,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技能,使其能更好地應對突發(fā)的事故;第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使其有法可依,從而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第三,加大對地質災害的宣傳力度,讓人們了解到地質災害的危害性,增強大家的防范意識,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第四,制訂合理的方案來進行災后的救援工作,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減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傊?,在遇到重大的地質災害時,要做好應急預案,并積極地開展演練,切實地保護好人民的生命安全,為災區(qū)群眾的重建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幫助。
3.3確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指標權重
評價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對地質災害風險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評估分析,并得出結論。在實際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在對地質災害危險等級的劃分過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來實現(xiàn)。
(1)定量指標的確定?由于地質環(huán)境的復雜性以及不穩(wěn)定性,所以在選擇指標的時候,要考慮到其客觀性,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條件,比如該地區(qū)的地形地貌等。通過大量的資料調查,確定出適合的指標體系。(2)主觀因素的確定為了保證評估的結果更加準確,還應建立專家小組,由專業(yè)的人士提出意見,并由相關部門的人員給出建議然后再反饋給各有關單位。這樣才能使評估的準確性得到保障。另外還應該注意的是,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區(qū)域時,也必須使用特定的標準和參數,以確保整個系統(tǒng)的可行性、可靠性。最后是各個方面的綜合評定,包括了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隱患,也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3.4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模型
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模型的目的在于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和評價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還可以為地質災害風險的管理和預防以及防治等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在進行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時,需要對各種危險源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方面的數據資料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要對不同的區(qū)域環(huán)境中的主要類型及規(guī)模,如水文條件、氣象因素、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地震活動、工程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情況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建立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模型的目的是使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工作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為相關部門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模型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地質災害危險源辨識:根據對地質環(huán)境的分析和研究,對可能發(fā)生的各類事故進行預測,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2)確定安全威脅:在工程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如施工條件、機械設備的性能等,并采取有效的防護設施,以保證人身和財產的不受損害。(3)明確危害范圍:在實際的項目管理中,應針對具體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防止出現(xiàn)嚴重的后果或損失。例如:如果遇到暴雨天氣,則應將水泵等設備的進出口設置好,避免因雨水而導致的破壞;若遇干旱,則應將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與當地的自然狀況相結合,確保其具有足夠的穩(wěn)定性;對于地震的影響也要做好應急準備,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3.5地質災害預測
對地質災害的預測是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的前提條件,也是進行防災減災的基礎工作。地質災害的預測要以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為依據,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其可能發(fā)生的危害性程度和影響范圍做出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地質災害的預測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根據不同的區(qū)域特點,采取合理的方法來確定。
(1)自然災害的預測?在地震的研究中,人們往往會采用多種手段來實現(xiàn),如:遙感技術、遙測法、水文模型等,這些都是利用自然規(guī)律所形成的模擬數據,但在具體的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難以準確的得出結論,因此需要通過專家的判斷來完成。(2)人類活動的預測人的行為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和作用,例如:環(huán)境氣候、人為的干擾等,所以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
3.6地質災害易發(fā)性計算
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巖土體結構等是地質災害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而這些條件對地質災害的影響程度又是不同的;同一地區(qū)的地質環(huán)境也會因為區(qū)域構造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在進行危險性分析時,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1)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公路建設的項目應符合下列要求:第一,的路線和場地應與設計的地點相一致,并能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和強度;第二,選的道路和建筑物的形式及層數要與交通量相匹配,滿足排水的需要;第三,施工期間,應該注意對沿線的水文氣象狀況以及地下水位的監(jiān)測工作,防止因水土流失引起的塌方事故。”(2)對于易坍塌的路塹,其穩(wěn)定性系數的確定可以參考《建筑抗震規(guī)范》的相關內容,同時還應當考慮到路塹邊坡的安全儲備能力,從而確保路塹的安全性及經濟性[4-6]。
4結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項目,在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時,需要對其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此項工作。在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地區(qū)、不同時間的地質條件和地形地貌等情況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危害因素,并結合實際的環(huán)境和經濟的發(fā)展狀況來制定相應的對策。
參考文獻
[1] 王樹青.蘭州市小關山溝立交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防治對策[J].資源信息與工程,2021,36(6):33-35,38.
[2] 張利飛,譚曉東,呂倩俐.南疆庫爾勒地區(qū)弱膠結覆巖煤礦地質環(huán)境調查及評價[J].西部資源,2021(6):16-18.
[3] 孟超,張紹良,楊永均,等.基于大數據的礦區(qū)地災信息智能分析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J].中國礦業(yè),2021,30(12):58-63,82.
[4] 陳楊露.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8.
[5] 劉虎隊.長江涪陵段庫岸地質災害調查與危險性評價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0.
[6] 盧煌煌.基于大數據聚類挖掘的鐵路工程地質條件評價模型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