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登勤
幼兒園紙藝活動是指以紙質(zhì)材料為媒介進行藝術造型的活動。范例是指為幼兒提供感受美、欣賞美的典型素材和啟發(fā)幼兒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支持性事例,其內(nèi)容包含自然和生活中的圖片、實物、視頻、步驟圖、藝術作品等。在幼兒園紙藝活動中,科學、合理地設計、提供范例,能有效引導幼兒認知、感受、欣賞美好事物的形態(tài)與特點,為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作品提供經(jīng)驗和靈感。反之,范例提供無目的、欠缺科學性,則會造成幼兒欣賞無效、創(chuàng)造無果,從而降低教學效益。所以,范例不但需要設計,且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而在紙藝活動中,教師在范例設計上還存在如下問題。
問題一:圖片選擇無代表性,脫離目標
圖片欣賞是范例設計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圖片選擇是否恰當、科學,決定著能否引導幼兒清晰地觀察到事物的具體特征,感受到事物美的形態(tài)或規(guī)律。如果圖片恰當、典型,能有效幫助幼兒進行感受和欣賞、觀察與理解,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反之,會讓幼兒欣賞目的不明、思路不清,也無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和表現(xiàn),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如在小班紙藝活動“小花傘”中,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小花傘圖片給幼兒欣賞,有圓點裝飾的、有豎條裝飾的、有不規(guī)則圖形邊緣裝飾的,還有大小花朵、人物、動物圖案散點裝飾的等。雖然圖片很多,小花傘也很漂亮,但其與教學目標“感知點狀、線狀傘面裝飾的圖案美”相差甚遠。因為涉及欣賞的點太多讓小班幼兒無法理解,他們紛紛喊道:“老師,我不會。”“怎么做呀?”“太難啦!”還有的幼兒坐在位子上,眼巴巴地等待教師幫助。
問題二:視頻選擇過于真實,缺乏美感
視頻是范例設計中一種非常具有情境性的媒體手段,能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也能化繁為簡,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內(nèi)容。但有的教師在活動中只知運用視頻,而忽略了運用的目的和美育功能,所提供的視頻不但讓幼兒無法感受美,還會使其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感受,給教學帶來“事故”。如在小班紙藝活動“可愛的毛毛蟲”中,教師播放了一段來自《動物世界》節(jié)目里真實的視頻,當土灰色的毛毛蟲頂著密密的帶尖刺的身體一下一下蠕動的時候,一點也不可愛,反而讓幼兒感到惡心和害怕,失去了欣賞的興趣。幼兒紛紛議論:“毛毛蟲好可怕。”“我害怕?!薄跋胪?。”這種視頻打破了原本輕松、愉悅的氣氛,并沒有對教學起到任何推進作用。
問題三:步驟圖設計不恰當,理念落后
步驟圖是支持幼兒創(chuàng)作立體作品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它便于幼兒直觀地觀察和理解整個制作過程,為創(chuàng)作做充分鋪墊。但由于有些教師經(jīng)驗不足,或因拍攝角度問題給幼兒學習制造困難;或因步驟圖流程過細、過呆板未留給幼兒思考和探索的空間,束縛了幼兒創(chuàng)作的思維,使創(chuàng)作過程變成簡單的示范模仿。如中班紙藝活動“牽牛花”,教師提供的步驟圖從第一步到最后一步,一步不落地給幼兒看、學、做,結果幼兒制作的牽牛花作品都一模一樣,失去了美術活動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個性創(chuàng)意與靈動特點。
問題四:多媒體制作不巧妙,降低效益
多媒體制作在范例設計中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當中會涉及多樣的動畫效果、神奇的超級鏈接、好玩的組合拼圖、有趣的摳圖特效等。多媒體制作巧妙,能為活動畫龍點睛,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有效性;制作不科學,反而會降低教學效益。如在大班紙藝活動“漂亮的串串花”中,教師準備了十幾張串串花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喜歡哪張圖,為什么?根據(jù)幼兒所說,教師一幅幅地滾動圖片,幼兒每說一張圖教師翻找一張圖點擊放大、再還原,然后再點擊放大、再還原……如此反反復復,既晃花了幼兒的眼睛,又耽誤了教學時間。
針對以上四種問題,如何科學設計范例,巧妙提供范例,為紙藝活動助力呢?解決策略總結如下。
策略一:鎖定教學目標,選擇有針對性的范例
任何教學活動,其目標最為關鍵,紙藝活動的教學目標也是如此。所以,教師首先要學會鎖定目標進行分析,找準核心要素,篩選出有針對性、典型性的范例。如在上述小班紙藝活動“小花傘”中,如果按照教學目標“感知點狀、線狀傘面裝飾的圖案美”,教師所提供的圖片應該只需點狀和線狀裝飾的傘,刪去不規(guī)則圖形邊緣裝飾的傘面圖片和用大小花朵、人物、動物圖案散點裝飾的圖片等,才能夠符合目標,切合實際,發(fā)揮范例的價值。又如小班紙藝活動“柿柿如意”的教學目標是“感知秋天柿子的形態(tài)美和色彩美”,那么教師要鎖定目標中的兩個關鍵要素“形態(tài)美”和“色彩美”,然后圍繞這兩個要素來設計范例。教師通過先播放園子里柿子成熟的小視頻(范例1),讓幼兒隨著輕快的音樂進入情境欣賞柿子,建立初步印象;再出示兩幅柿子圖(范例2),一幅是結了幾個又圓又大的成熟的柿子,另一幅是掛滿枝頭的柿子。教師分別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單個柿子和多個柿子大小不同的形態(tài)美以及看上去黃澄澄、亮晶晶的色彩美。接著教師又提供成熟的柿子實物(范例3)讓幼兒近距離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幼兒非常輕松地了解到柿子的形態(tài)和色彩,為后面的紙片粘貼柿子創(chuàng)作做了充分的鋪墊。
策略二:增強美育認知,選擇具有美感的范例
紙藝活動具備美育功能,能帶給幼兒舒適、愉悅的情緒體驗。所以,在提供范例時,教師應首先考慮到審美因素,以引發(fā)幼兒情不自禁心生喜愛和贊美之情,激發(fā)幼兒進一步表達、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欲望。如上述紙藝活動“毛毛蟲”,教師如能提供像動畫片中可愛、生動的擬人化毛毛蟲動畫范例,幼兒一定會喜歡。又如中班紙藝活動“美麗的銀河系”就設計出了非常美的范例,帶幼兒感受了一場視覺盛宴。該活動以一幅幅神秘、恬靜、璀璨的銀河系圖片(范例1)導入,伴隨著優(yōu)美、空靈的音樂,一下子將幼兒帶入那遙遠而爛漫的銀河系中。在欣賞過程中,幼兒觀察到銀河系里的藍、紫、黃、粉、白、橙等絢爛多姿的色彩,還發(fā)現(xiàn)這些色彩似乎又交織在一起,暈染出一圈圈神奇的光環(huán)……在一片片贊嘆聲中,“美麗的銀河系”紙藝活動拉開帷幕。
策略三:站在幼兒立場,設計生動適宜的范例
作為教師,需要具備前沿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學觀,學會站在幼兒的立場去考慮問題、設計范例。多想想如果我是幼兒,看到這些范例是否能理解,是否能嘗試創(chuàng)作出來。再想想范例還可以怎樣進行巧妙設計,才能讓幼兒學得更輕松快樂。如在上述紙藝活動“牽?;ā敝?,教師正確的做法是提煉牽?;ㄖ攸c制作步驟,讓幼兒邊觀察、邊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制作的難點,然后共同交流經(jīng)驗解決難點。同時在牽牛花紙張顏色的提供上也需多樣化,如藍、紫、粉等類似色,并將平面的作品背景圖改為立體竹籬笆,更能激發(fā)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搭配、自主布置作品,體現(xiàn)個性和創(chuàng)意。又如小班紙藝活動“綿羊咩咩”,教師就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學習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提供了較好的范例。活動一開始,教師播放了快樂的綿羊一家外出散步的動畫情景(范例1),接著放大綿羊身體局部(范例2),用神秘的語氣引導幼兒觀察綿羊身上的毛是什么樣(白白的、卷卷的、密密的、一球一球的),再請幼兒來摸一摸自己身上穿的羊毛外套(范例3),說一說綿羊的毛像什么(體驗綿羊毛的柔軟、舒服和暖和,想象綿羊的毛像棉花糖、像天上的白云等)。通過一系列的范例欣賞和觀察,幼兒一下子就探索出了用白色紙巾搓成紙球為小綿羊們穿衣服貼羊毛的方法,整個過程輕松自然、生動適宜,幼兒特別喜歡。
策略四:借助多媒體手段,制作科學巧妙的范例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信息化手段越來越被幼兒園廣泛運用。如PPT、Flash、Authorware、繪聲繪影之類的軟件,其功能多樣,所制作的視頻、動畫、特效等為教學活動增加了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師也會借助強大的網(wǎng)絡,下載各種適宜的小視頻、圖片、音樂等,經(jīng)過后期剪切、拼組、修圖等助力教學,增強互動性和可視性。如上述紙藝活動“漂亮的串串花”,教師不需要一張張地滾動翻找、放大還原,只需要單頁拼圖成九宮格模式,運用超級鏈接功能就能實現(xiàn)選圖、放大、還原輕松到位。又如小班紙藝活動“桃花朵朵”,教師準備了滿園桃花開了的小視頻(范例1)、三張開放了的桃花圖(范例2)以及單朵放大的桃花圖(范例3),引導幼兒通過欣賞,發(fā)現(xiàn)春天里桃花開放時粉白相間的顏色,以及花瓣一片挨著一片圍著花心開放的形態(tài)等多方面的美。而這么美的桃花范例只運用了抖音、剪影兩種多媒體手段,就讓幼兒看了流連忘返,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哇,真美”“我都想做一朵留下來了”等贊嘆聲,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制作環(huán)節(jié)。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睆哪撤N意義上說,好的范例設計也是一種激勵、喚醒和鼓舞,它能喚醒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知與理解,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與創(chuàng)造美的世界。由此,作為教師,關注范例設計的“四問”,用好“四策”非常重要,如能突破,定會為教學增彩。58704D23-B9BD-4EFE-8967-19F81A15EE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