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王博 編輯_劉煜 設計_劉仕悅
是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發(fā)展不均的產物,還是名校崇拜在資本優(yōu)勢下衍生出的怪象?
每年6月,國內意氣風發(fā)的高三學子都會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驗—高考。高考作為人生的一個階梯和一種選擇,為那些向往大學生活、渴望步入高等教育求學殿堂的青少年遞出了鑰匙,等待他們開啟全新的人生階段。高考的核心在于公平,它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承載為國選人育人的重大使命。然而一直以來,每逢高考也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投機舞弊的行為,打破了教育公平的宗旨,破壞了教育生態(tài),其中,“高考移民”便是廣受詬病的現(xiàn)象之一。
高考移民,指的是在考試前一兩年甚至一兩個月到國內外其他地方參加高考,去享受當?shù)氐慕逃?,參加名校較低分數(shù)或較高名額的考試和錄取。國內目前高校的數(shù)量超過3000所,地區(qū)之間、學校之間的教學資源、辦學水平、辦學層次各有不同,對外招生的政策和分數(shù)標準也各具差異,也正是這些原因,讓一些對985、211工程名單上的高校趨之若鶩可現(xiàn)實水平又達不到的家長和學生鉆了空子。他們?yōu)榱嗽谟袃?yōu)質教育資源的學校學習,不惜更換學籍甚至是國籍,利用其他省份或國家學校學習的身份來參加高考。
高考移民,有的向外省遷,有的向國外?移。
2019年,深圳富源學校32名考生從外省將戶籍遷入廣東省,通過弄虛作假手段獲得廣東省考試資格的“高考移民”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最終以教育部門取消考生考試資格并對學校予以行政處罰收場。這種在國內各省份間遷移應對高考的,被稱作“跨省高考移民”。對于國內河南、廣東、江蘇等很多教育大省來說,教育質量很高,可是由于政策、考生基數(shù)等種種原因,每年高考的落榜率也比較高,相對這些省份來說,以天津為例,因為招生政策利好等原因,其高考落榜率就相對較低,因此很多外省家長不惜砸重金尋找關系、安家置業(yè),將考生提前轉移過來參加高考。對此,天津市教委也不得不出臺“戶籍+學籍”雙重限制,以此“當頭棒喝”這種破壞教育公平的行為,類似的事情這兩年在全國范圍內也屢見不鮮。
而“國際高考移民”更是“跨省高考移民”的2.0版本。2019年,國內大火的求職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美女“學霸”梅楨在節(jié)目中的表現(xiàn)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注意,她甚至一度因“放棄華東政法大學任教機會”而登上熱搜,隨著走紅她背后的求學經歷也陸續(xù)網(wǎng)友扒出。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梅楨在澳大利亞的私立大學德邦大學攻讀本科后考取北大研究生,但她在德邦大學的分數(shù)按照國內的分數(shù)換算得出的成績并不理想,這當時也令很多高校學生唏噓并引發(fā)熱議。國內很多高校在招生政策方面對國際生有比較大的優(yōu)惠和傾斜,比如以清北等高校在招收來華留學生方面為例,學校會對奧運會獲獎運動員、國際大賽獲獎者、外籍學生等優(yōu)秀申請者經過專家審核后免試入學,當然免試也不代表入學門檻降低,除了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和國際文件證明達到一定年限的國外實際居住記錄外,還要在一些領域有一定的成績和造詣。但即使這樣,對于一些想要鉆政策空子的申請者來說,仍然不惜斥巨資以移居海外、離婚并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身份、成績造假等方式來“出口轉內銷”,為達目的采取的花樣五花八門,令人咋舌,只為試圖找捷徑規(guī)避國內高考,由此也可見其中對于考生家長們的巨大誘惑,以及對一些不正規(guī)的教育機構而言所謂的巨大“商機”。
高考作為一種社會選拔機制,是為了高校引入人才進一步培養(yǎng),為國家建設發(fā)展作出貢獻,于個人而言,也是進一步獲得寶貴教育資源甚至改變人生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社會階層通道也有效流通。而高考移民的存在打破了這種健康的生態(tài),堵塞了教育上升通道,造成了教育不公,無論對于學生還是社會都造成了負面影響。為了促進教育公平,讓人們平等地享受到好的教育發(fā)展機會,教育部也再三強調規(guī)范治理高考移民行?為。
2016年3月,針對部分人員利用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shù)馗呖颊?,通過非正常學籍遷移、空掛學籍、違規(guī)落戶、提供虛假學籍證明材料等手段在一些省份獲取高考資格的現(xiàn)象,教育部、公安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做好綜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高考移民”投機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高校考試招生環(huán)境。2020年6月,教育部發(fā)布《教育部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此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本??齐A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通過對居住記錄和學生身份認證審查的嚴格要求,提高來華入學的門檻。2022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強調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此通知要求,繼續(xù)加大對中西部及農村地區(qū)招生傾斜力度,做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工作,嚴厲打擊“高考移民”。
從各地區(qū)層面來看,多年來天津、福建、廣東、內蒙古、新疆等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加大力度查堵高考移民行為,有的地區(qū)出臺終身追查制度,有的地區(qū)終止考生資格,有的地區(qū)出臺買房落戶入校限制政策等,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招生環(huán)境,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將部分投機取巧者攔在了門外。
高考移民現(xiàn)象的產生,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成因,其中有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也有名校崇拜在資本優(yōu)勢下衍生出的怪象,但我們也更應當深刻意識到,家長和學生們要從主觀理念上有所轉變的重要性—考自己的試,過自己的人生,收獲真正的知識。
高考移民于考生個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高考只是學業(yè)和人生道路上的一種上升路徑,參加高考的目的是總結自己的學識,進一步加深水平,強化自身,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寬更遠。換句話說,高考并非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人生起點,一個人的成功也并非單純靠考試分數(shù)和學校背景聲望來衡量。對于那些盲目追求進入名校的學生和家長,首先應該認識到這種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不合法的、錯誤的,再者,也要認真地想一想高考的意義是什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責任和意義又是什么,是素質教育下的正確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還是背負著名利虛榮的欺騙和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