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渣男”通常指自私、擅長索取、不負責任、玩弄別人感情的男人。都知道渣男不好,可總有一些好姑娘就像中了魔咒一樣,一次次遇人不淑淪為“渣男收割機”。真的是她們運氣太差所遇之人都那么“渣”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體會:你是怎樣一個人,很多時候自己是不知道的,往往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尤其是親密的關系中,才看清了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這是因為親密關系中的投射認同在起作用。比如有的人把自己內在的不安全感、對世界的不信任感投射到伴侶身上,完全看不到伴侶身上值得信任的地方,只盯著那些未及時回的電話,那些撒過的無關緊要的小謊,那個未遵守的約定……不信任的能量是如此強大,時間一長,成功地讓伴侶認同了這種能量,于是伴侶撒更多的謊,最后真的成了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比如,有的人把自卑和無能的部分投射給伴侶,總是打擊、批評伴侶,如果另一半認同了這種無能感,自我價值感會越來越低,后來整個人就真的變得自卑和無能了。
那么如何讓自己成為好伴侶培養(yǎng)皿,而非渣伴侶制造商呢?雖說按照常理,我對你越好,你就越應該感激珍惜,可惜人性有時就是這么殘酷,無條件的迎合,反倒讓對方覺得廉價,反而更不會珍惜這份感情。
認真研究一下那些屢屢遭遇渣男的女性,就會很明顯發(fā)現,她們都有一種共性,就是“討好型人格”。從心理學上講,這種“討好型人格”自我價值感低,在感情中喜歡用盡全力討好對方,但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把感情搞得一團亂麻。討好型人格的養(yǎng)成,多與自身的原生家庭關系很大,小時候被忽視、缺少關愛,更容易被塑造成“討好型人格”。但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并不是永久性的烙印,也并不是完全沒有更改的余地。只要首先有自覺,然后努力嘗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消除負面影響。
完美的親密關系是彼此成就的,是創(chuàng)造更好的自我,而不是逐漸失去自我的關系。那么現在來看看,你是否在親密關系中失去了自己的信念和見解?你是否把對方的話當作唯一的信條?你是否為了迎合對方,而逐漸地放棄了自己的觀點?因為害怕起沖突,而不再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如果你只想成為別人期待的自己,而從未真正地做回自己,就是找回那些因親密關系而失去自我的時候了。世界本來就是不同的,人和人之間的價值觀一定是有差異的,我們不一定要跟對方完全一致,才表示愛對方。差異不是為制造矛盾而生的,而是為制造生活的趣味而出現的。讓完美的親密關系從找回自我開始吧。
(旺仔糖摘自《家庭科學·新健康》)(責任編輯 張宇昕)